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 应用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教材第94、95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准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2.能观察发现乘法表格中的规律,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3.能熟练地进行乘法和除法计算,了解乘除法的含义,掌握乘除法的互逆关系。4.能熟练地进行乘加、乘减计算,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5.能将给定的具有不同属性的物体按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会在一次分类的基础上继续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教学重难点重点 1.理解乘、除法算式的含义,运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2.将给定的具有不同属性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会在一次分类的基础上继续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难点 1.发现乘法表格中的规律,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2.对分类思想的深度领悟,能够认识到同一组对象可以依据多种标准、多层级地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本册书“复习与关联”单元的“整理复习”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应用提升”内容。板书课题:应用提升二、应用提升1.教学第1题。(1)课件出示第1题的乘法表格,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弄懂填写这张表格的要求。再用第一行和第一列的数依次相乘,快速口算出结果,填在对应的方格中。同桌互相检查,教师随机抽取几位同学的表格进行展示,表扬填写准确的同学,同时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体纠正。教师任意指一个积,让学生说出所有能得到这个积的乘法口诀。如:36……(2)提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表格的每一行或每一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可先观察每行,再观察每列。想一想,第2行是1和哪些数相乘的积?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多少?第3行呢?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每行或每列,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每行数是这一行第1个数与1~9各数相乘的积,相邻两个数的差就是这一行的第1个数;每列数是这一列第1个数与1~9各数的积,相邻两个数的差就是这一列的第1个数。(3)课件展示“田”字形表格,让学生观察这两个表格。师:同学们,这两个“田”字形表格是上表中的一部分,你们能把它们填写完整吗?引导:①第一个表格给出了右列的24和30,想一想:这两个积分别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呢?这一列的第1个数是几?再根据这个数与24和30的关系,找出这两行第1个数分别是几。②第二个表格只给出了右下角的63,哪句乘法口诀的积是63?63上方的数与这句口诀的两个乘数有什么关系?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填写情况,相机指导。指名汇报,并用手机投屏,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填写时,是怎样想的。(4)请写出每个乘法算式对应的除法算式。引导: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怎样根据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写出除法算式。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并投屏展示学生所写的除法算式。2.教学第2题。(1)课件出示第2题第(1)(2)小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示例:4×7=28,表示4个7相加或者7个4相加,根据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想出的。18÷6,表示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商的计算方法是想乘法口诀,“三六十八”,所以商是3。(2)课件出示第(3)题:计算上面的乘加算式和乘减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重点引导学生回答出计算乘加或乘减时,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3)课件出示第(4)题:你能在生活中发现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选择一个写出来并解答。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指名各小组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人员认真倾听。独立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思考运算顺序后举手发言。思考生活中用乘法、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如:我们小组去买铅笔,一支铅笔2元,买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评价和鼓励。3.教学第3题。(1)课件出示第3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卡片,说一说:这些卡片可以根据哪些标准进行分类?学生寻找分类标准,并汇报。引导学生回答出可根据形状、颜色、数字的单双或大小等标准进行分类。(2)请同学们自己定一个标准,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用课件出示分类结果。(3)提问:上面的分类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再确定分类标准,对上面的结果进行分类。指名汇报,如:可按形状分,可分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四类。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三、巩固应用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0题。(1)同学们,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类型的车?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有厢式货车、小汽车、出租车、越野车、面包车这几种类型。(2)请同学们按不同的类型,将这些车分类,并在书中填出每种类型车的数量。学生完成分类后,教师指名汇报。(3)提问:如果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引导:想一想每种车有什么用途。等学生完成分类后,指名汇报。2.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14题。(1)读题,让学生明确题意。(2)请同学们根据题意,自主分析每小题的解题方法。(3)完成每小题后,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求5个皮球多少钱,就是求5个8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5=40(元);1个毽子5元,9个毽子就是9个5元,用乘法计算,5×9=45(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买9个毽子的钱,也是45元……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对“应用提升”进行了复习,大家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本学期结束了,给自己的表现涂上小红花吧!完成教材第100页的“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还应在哪些方面更努力些?教学总结【板书设计】3 应用提升乘法表格——乘法口诀发现规律乘除法关系算式计算——乘除法→含义、算法 乘加、乘减→顺序数据分类——按一定标准分类→对结果继续分类【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拓展,整体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教学方法来看,运用了课件直观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式提问等多种手段。例如在乘法表格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填写,培养其独立运算能力,再同桌互查、教师抽检,强化了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写除法算式、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然而,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小组讨论不够热烈,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后续需要进一步优化分组方式,加强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度参与。从知识传授方面看,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运用更加熟练,能依据口诀快速计算乘除法算式。通过观察乘法表格找规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但在“田”字形表格填写以及一些较复杂乘除混合应用的题目上,仍有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挑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辅导与巩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