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 平均分(2)教学内容教学教材第33、34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分橘子”等情境,探索根据“物品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进行平均分的方法,体会等分,感受其与“已知物品总数和每份物品数”进行平均分的区别。2.经历按照份数一个一个地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直至分完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一个一份或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难点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并能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均分的知识,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教师课件出示9个苹果,提问:把这些苹果每3个装一盘,需要几个盘子?请大家先自己在脑海里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开始思考、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汇报,如:需要3个盘子,我用小棒代表苹果,每3根小棒摆成一堆,一共摆了3堆。2.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的根据“物品总数和平均每份分的数量”进行平均分的方法,那么平均分还有其他分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平均分的其他分法。(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2。(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1幅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同学们仔细看这幅情境图,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橘子呀?有几个盘子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有18个橘子和6个盘子。追问:要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并用小棒或小圆片代替橘子,试着分一分。引导: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2、3、4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理解每幅图的意思,并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是怎样平均分的。(2)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可以用小棒代替橘子,圆片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分法,选取不同分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学生展示分法示例:我是按照书中第2、3、4幅情境图的步骤分的,每个盘子先各放1个橘子,分掉了6个橘子;每份再各放1个橘子,又分掉了6个橘子;最后每份再各放1个橘子,正好分完。分了3次,每份都是3个。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一份一份地分呢?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分法能保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3)再请其他有不同分法的学生展示,如先2个2个地分,再将剩下的苹果1个1个地分。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分法不是唯一的,只要每份同样多,都是正确的。2.归纳分法。师:同学们,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分,最后每份橘子的个数都一样多,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了6份,每份是3个。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三、巩固拓展1.分酸奶。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了橘子,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酸奶。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的情境图:10盒酸奶和2个盘子。引导学生先观察再说出图意。提问:要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盒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分一分,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圈一圈。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分法。反馈汇报:教师指名汇报,并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用学具分的结果或在书上圈画的结果。学生汇报示例:我用小棒代替酸奶,把10盒酸奶,每份先各分1盒,然后将剩下的再每份各分1盒……这样分了5次,正好分完,所以分的结果是每份5盒。教师对学生的分法作出评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2.分蜂蜜。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的情境图:图中有16罐蜂蜜和4只小熊。提问:同学们,要让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的蜂蜜,每只小熊能分到几罐蜂蜜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或在书上圈一圈代替蜂蜜分一分,然后小组内交流分法。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如:我们把16罐蜂蜜,先给每只小熊分1罐,分掉了4罐;再给每只小熊分1罐,又分掉4罐;这样分了4次,正好分完,每只小熊能分到4罐蜂蜜。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的分法,如2罐2罐地分,或4罐4罐地分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怎么分,其结果是相同的。3.分香蕉。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3题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香蕉数。(1)提问:图中一共有24根香蕉,把这些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让学生利用前面所学平均分的方法,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同桌互相说一说分法。学生汇报示例:我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先每只小猴各分10根,还剩4根,再把这4根香蕉给每只小猴分2根,最后每只小猴分到12根。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作出评价,强调分的过程要保证平均分。(2)追问:如果把这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根呢?请同学们再用小棒分一分。学生独立操作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分法。学生一边用小棒演示一边解说:我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8根,正好分完。所以,每只小猴分到8根香蕉。师生共同评价后,教师指出: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分的次数,尽量从较大的数目开始分,如刚才这位同学先每只小猴分8根香蕉,一次就分完了。(3)思考:如果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又分到几根呢?小组合作完成,要求每个组员都参与分小棒,讨论分法,记录结果。小组汇报示例:我们小组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一次给每只小猴分4根,就正好分完了,所以每只小猴分到4根香蕉。教师对学生适时表扬,总结不同情况下平均分的特点。四、课堂小结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均分,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教师归纳: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可以按份数平均分,也可以按每份同样的数量平均分。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分,但关键是要保证每份数量同样多。2.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35~36页“练一练”第3题、第4题和第5题。教学总结【板书设计】2 平均分(2)【教学反思】在本次“平均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教学例2时,借助分橘子情境图,让学生先观察再动手。将直观的图片与实操相结合,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分橘子的过程中,且多数学生能按要求用学具完成分橘子的任务。在巩固拓展环节,学生在分酸奶、分蜂蜜、分香蕉这些多样化的物品分配中反复操作,强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小组合作分香蕉,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合作与表达能力,学生还在合作交流中深刻感受到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如对“根据总数和份数进行平均分”以及“根据总数和每份物品数进行平均分”这两种分法没有深入对比分析,学生在练习时,容易产生混淆,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法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