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除法(1)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除法(1)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除法(1)
教学内容
教学教材第37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2.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难点 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12个竹笋的情境图。
教师谈话:今天,熊猫家里来了客人,熊猫宝宝正在帮妈妈分竹笋,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是怎么分的。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初步认识除法。
(1)在情境图的基础上,课件出示题目:12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看12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位同学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强调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师:你能用减法算式来表示分的结果吗?生:12-4-4-4=0
(4)教师讲解: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每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问题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除法的符号是“÷”,称为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认识除法算式。
(1)师:“12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这道题应该怎么列式?竹笋的数量是12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12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3盘,3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2)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里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1题。
(1)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12个)每份2个,可以分成几份?(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师: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分成了6份,写成除法算式是12÷2=6。
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两道小题,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开火车”读一读,读完后说说每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师:这一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3 除法(1)
12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3 )盘。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实操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大多已经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认识除号。在教学中,通过“分竹笋”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分一分,并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除法的含义理解算式的意义,懂得把一个数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通过练习来加深学生对除法的认识,懂得列式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