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6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教材第83、84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掌握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意识,借助图形直观理解题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游乐园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运算解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
难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灵活转换思维,运用乘、除法知识进行连贯的推理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小朋友们在游乐园游玩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回答是游乐园后,教师追问:你们到游乐园玩过吗?都玩过哪些项目?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可能有的同学会说玩过过山车、摩天轮、碰碰车、旋转木马等。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视频播放缓缓转动的摩天轮和相互碰撞的碰碰车。
师:同学们,有一群学生也来到游乐园游玩,他们在玩摩天轮和碰碰车时,遇到了两个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引出课题并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呈现例题,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6,引导学生读题,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关键数学信息?
学生读题,寻找关键数学信息,并自由举手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摩天轮,每个轿厢坐4人,正好坐满3个轿厢;碰碰车2人一辆。
强调理解“正好坐满”的含义,确保学生明白每个轿厢都按规定人数坐满,没有空位。
2.阅读理解,画图分析。
(1)师:根据刚才找到的关键信息,你会分析各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分析各信息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教师巡视,并对学困生给予适当指导。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说一说自己的分析结果。
(2)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书中用图表示出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你能看懂吗?
①课件出示摩天轮的图示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图中将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几份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思考,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统一意见后,自由举手汇报。
指名汇报,学生回答示例:将长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表示摩天轮的3个轿厢。
追问:图中阴影部分写的4人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回答出:4人表示每个轿厢坐的人数。
再追问:用大括号将3等份长方形括起来,并打了问号,这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题目的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出:表示求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求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几个几的和呢?
学生根据图示,很容易得出:就是求3个4的和。
追问:求坐摩天轮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用哪种运算方式呢?
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很容易得出:求3个4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②课件出示碰碰车的图示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图中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代表什么?小长方形下面标有2人,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回答出: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代表1辆碰碰车,标有2人表示1辆碰碰车可以乘坐2人。
追问:乘坐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根据题中“先坐摩天轮,再玩碰碰车”这句话得出坐摩天轮的人数就是玩碰碰车的人数。
再追问:图中用大括号将长方形全部括起来,并打了问号,说明这道题求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求要坐几辆碰碰车”后,教师继续追问:如何求需要坐的碰碰车数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乘坐碰碰车的总人数包含几个2,就需要坐几辆碰碰车。
追问:所以,求要坐几辆碰碰车,用哪种运算方式呢?
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可得出,求一个数包含多少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分析解答,掌握方法。
(1)解决第一个问题: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结合摩天轮的信息和图示进行思考,求坐摩天轮的总人数,就是求这群学生的总人数。
学生回答:求3个4人是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列出算式,并解答。
学生列式计算,并自由举手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3=12(人)
(2)解决第二个问题:要坐几辆碰碰车?
引导学生思考:求要坐几辆碰碰车,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总结:需要知道坐碰碰车的总人数和每辆碰碰车能坐的人数。
师:那么怎样求要坐几辆碰碰车?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也就是求12里有几个2。教师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并对学困生给予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2=6(辆)
4.回顾反思,验证结果。
(1)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提问:我们怎么知道答案对不对呢?
学生小组内思考交流,寻找验证答案对不对的方法。形成统一意见后,派代表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展示:
坐摩天轮的人数:4×3=12(人)
坐碰碰车的人数:2×6=12(人)
坐摩天轮的人数和坐碰碰车的人数相同,说明答案正确。
(2)讨论: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和后一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到各小组听学生的发言,并适当指导。
反馈汇报,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明白第一个问题求出的总人数是第二个问题的已知条件,也就是玩碰碰车的人数,前后问题紧密相连。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做一做”,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
(2)要求学生仿照例题,先画图分析,再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画图和解题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汇报,选取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先展示画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展示算式,全班共同订正。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5题。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5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并通过画图等方式分析各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方法。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再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一群小朋友在游乐园里游玩,也解决了好多数学问题,谁能来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顾乘法和除法在游乐园情境中的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运用图示帮助理解题意等知识点。
2.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4题和第6题。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6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教材按照“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和“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流程编排,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对图示细致入微的提问,如长方形的份数、阴影部分数字的含义等,帮助学生把文字描述与图示紧密结合,清晰地观察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建立起联系,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掌握解题方法,深化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巩固拓展练习时,主要侧重于模仿例题的解题模式,虽然这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但在拓展学生思维深度方面稍显不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缺乏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限制了他们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