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角的认识及画角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 角的认识及画角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角的认识
第一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画角。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校园生活情境图: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引导:图中有正在锻炼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教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境都与角有关。你能找出哪些角?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教师三角尺上有角,老爷爷剪刀上有角……
师: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把实物抽象成图形。
课件出示剪刀、钟面、三角尺。
师: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物品中的角。(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从这些物品中抽象出来的角。
(2)提问: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实物图,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师小结:都是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得到的图形。
(3)教师画出角,指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图中的角可以记作“∠1”。
提问:角由哪几部分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归纳: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得到的图形是角。这个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找角。
师: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找到角?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3.角的特征。
(1)出示一把折扇,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看老师手上的这把打开的折扇,它像什么?
学生观察折扇,明确:像一个角。并指出折扇哪个点是顶点,哪些是边。
(2)教师演示,将折扇的两条边张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并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导: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学生交流后汇报,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4.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特征,接下来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点,再以这个点为顶点,借助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就画出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画角,集体观察、讲评。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指一指哪里有角。
(2)课件出示图,让学生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2.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以第2个图为例,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没有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3.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1)标出图形中的角。
(2)第3个图形中有角吗?为什么?
(3)第4个图形有几个角?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从今天这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反馈。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2 角的认识
第一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角
张口越大,角越大
【教学反思】
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认识。本节课教师先通过校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然后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过程,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接着创设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体会“角”的特征;最后结合角的组成,通过演示让学生初步学会画角。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一些,同时,对角的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还不够,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