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 进一步认识分数第一课时 进一步认识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根据分数圈物体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2.理解平均分与分数的关系,会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分数对应的物体数量。3.通过操作、观察与分析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 经历根据分数圈物体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难点 理解平均分与分数的关系,会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分数对应的物体数量。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一盒4个苹果,提问:请看,这一盒有4个苹果,如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呀?引导学生回答出:平均分。追问:把这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苹果的几分之几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归纳:每份是这盒苹果的,也就是盒苹果。2.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刚才我们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也能用分数表示,分数真神奇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进一步认识分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观察3盒苹果,提问:说一说,每盒苹果分别有多少个?学生观察,数出每盒的苹果数,并自由举手发言:第一盒有4个苹果,第二盒有6个苹果,第三盒有12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这3盒苹果的数量差异,提出操作要求:同学们,现在我们要分别圈出每盒苹果的,你们会圈吗?大家动手试试吧。学生动手圈画,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后续的讲解提供依据。圈画完成后,选取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圈画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圈。学生分析示例:生1:圈出4个苹果的,就是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2个,这2个苹果就是这盒苹果的。生2:圈出6个苹果的,就是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圈出3个苹果即可。生3:圈出12个苹果的,就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6个,这6个苹果就是这盒苹果的。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同学们圈出的每盒的苹果个数并不相同,为什么却都能表示呢?学生小组交流,探讨这个问题,教师巡视,到各小组听听学生的发言,并适当指导。学生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虽然每盒苹果的总数不同,但是将它们平均分成2份后,每份都占这盒苹果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再次演示三盒苹果平均分的过程,强化学生对“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的理解。2.教学例2。(1)教师展示一箱矿泉水,并提问:同学们,这箱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学生通过箱子上的数据,回答出:有24瓶。(2)追问:如果把这箱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箱矿泉水的几分之几?有几瓶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矿泉水瓶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小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如提醒学生注意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每份。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如:把一箱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1份是这箱矿泉水的,由24÷3=8可知,1份有8瓶。教师可以拿着小棒进行演示,说:分母3表示把这箱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分子1表示取其中的1份,所以1份就是,而这对应的具体数量是8瓶。通过这样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白分数各部分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再追问:那么2份是几分之几呢?又有多少瓶?学生思考后,自由举手汇报。学生汇报示例:2份就是2个,也就是这箱矿泉水的,2个8瓶是16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结合小棒操作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追问:3份呢?是这箱矿泉水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回答出是“”,也就是这箱矿泉水的全部,相当于整体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示分矿泉水的过程,同步标注出每份对应的分数和瓶数,总结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3)提问:把这箱矿泉水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2份、3份…… 分别是这箱矿泉水的几分之几?有几瓶?引导:课件出示书中的圆片图,让学生借助圆片图圈一圈,帮助学生理解份数和对应数量的关系。学生先在圆片图上圈一圈,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平均分的过程及不同份数对应的瓶数。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以表格形式呈现份数和对应瓶数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份数对应的分数和瓶数,进一步理解分数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质疑:同学们,你们看和,它们表示的矿泉水的份数不一样,对应的瓶数也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具体数量的联系。三、巩固拓展1.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引导学生数出橡皮、笔记本的份数,每份的本数,完成填空。(3)反馈汇报。教师指名汇报,学生集体订正。2.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2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让学生数出平均分成的总份数和涂色部分的份数,填出对应的分数。(3)学生完成后,自由举手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作出评价。3.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3题。(1)学生根据题意,独立涂一涂。(2)学生完成后,教师手机投屏展示3~4名学生所涂的作品,并对涂错的地方给予纠正。4.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4题。(1)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关键信息。(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分数的意义想一想,10根小棒的是什么意思?将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根?2份呢?(3)学生独立算一算,求出结果,再自由举手汇报。四、课堂小结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了分数,谁能来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一步认识分数,明白了可将一些物体视为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部分。清楚分数各部分含义,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还学会由分数找对应物体数量。同学们课后可继续探索分数的奥秘哟!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第2题和第3题。教学总结【板书设计】3 进一步认识分数进一步认识分数分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8瓶 →16瓶平均分成6份。→4瓶 →8瓶【教学反思】在本次“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观察不同盒苹果数量、圈画以及平均分矿泉水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思考交流中,深刻体会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明确分数各部分含义及其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多数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核心知识点。然而,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度欠佳,存在依赖他人思考的现象,后续需关注小组分工与引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深度参与。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