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6和7的加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6和7的加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学教材第44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计算6和7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由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利用学过的知识探究出得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6、7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算式,说得数。
3+1= 1+4= 2+3= 4+0=
3-3= 5-3= 1+3= 3-2=
5-0= 4-4= 2-1= 4-3=
2+2= 3+2= 0+4= 3-1=
2.复习6和7的组成。
二、新知探究
1.教学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摆小红花的教学情境图,要求学生也像情境图那样面对面地坐好。
教师:请其中一位同学拿出学具圆片,一边摆1个圆片,另一边摆5个圆片。你们能根据摆好的圆片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写出算式后,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1= 1+5=
教师提问:为什么同一组图片,大家写的算式却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汇报: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是面对面坐着的,坐的方位不同,观察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
(2)教师:你想怎样计算5+1和1+5呢 说说你计算的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5和1组成6来计算这两道算式。
教师完善板书:5+1=6,1+5=6。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相加的得数也是一样的,但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是相反的。
2.教学6-1和6-5。
(1)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动手摆出6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
学生按要求进行学具操作。
教师:从小女孩这边看,6分成了哪两个部分 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算式
学生观察,汇报算式:6-1=5。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从小男孩这边看呢 又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式:6-5=1。
(2)教师提问:计算6-1和6-5时,怎样想才算得快
学生交流汇报: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6-5=1。
(3)教师小结:从图中我们知道总数被分成两部分,求其中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
3.教学“摆一摆,填一填”。
(1)摆花。
教师出示小花图,让学生跟着摆一摆。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摆后再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2=6,2+4=6,6-2=4,6-4=2。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摆小棒。
教师出示小棒图,让学生跟着摆一摆。
教师:你能根据摆的小棒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小组内探究算法,计算后个别汇报计算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2=7,2+5=7,7-2=5,7-5=2。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填。
学生思考,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4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课本第47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教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
2.教师强调:可以利用学过的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
3.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第48页“练一练”的第7题。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5+1=6 1+5=6 6-1=5 6-5=1
4+2=6 2+4=6 6-2=4 6-4=2
5+2=7 2+5=7 7-2=5 7-5=2
3+3=6 6-3=3
【教学反思】
很多教师都喜欢创设带有声音的图片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这种情境的创设
很生动,但会冲淡数学味。比如在“6和7的加、减法”一课中,有的教师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红花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借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设计虽然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与教材上的图片相比,“一图两式”的效果却不那么明显。教材原有的图片有很多优势:(1)让学生摆好学具后面对面站立,这样两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就会很自然地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由“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2)再次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6和7的组成,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方向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但总数是不变的,进而引出“交换加数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4)能省去十分繁琐的课件制作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仍旧采用了教材的情境图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仔细分析教材,再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要一味地去追求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这样可能会冲淡数学味,失去数学最本质的东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