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8、7、6加几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8、7、6加几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8、7、6加几
教学内容
教学教材第91、92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使用多样化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多样化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解决了运动会上有关酸奶盒数计算的问题,学会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怎么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题2。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学生汇报列式:8+5。
教师:这道题怎么计算?请大家拿出学具摆一摆,边摆边想你要怎样算。
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汇报:(1)从8开始,接着往后数,9、10、11、12、13。(2)用“凑十法”,从5根小棒里分出2根,与8凑成10,10根与5根中剩下的3根合起来是13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2.教学课本第91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圈一圈,你认为该怎么圈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得出:将其中一边凑成10,10个先圈起来。
(1)出示7+4。
教师:这道题在计算时,把哪个凑成10?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把4分成3和1,7和3凑成10,10加1等于11。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把4分成3和1?
引导学生说出:7和3凑成十,所以要把4分成3和1。
(2)出示6+5。
教师:想一想,你要怎样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强调凑十法:5分成4和1,是为了把6和4凑成10。)
3.教学例题3。
教师出示例题3,让学生思考并汇报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因为9+8=17,所以8+9=17。4.小结归纳。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请你们比一比,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归纳: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或者“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来计算。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91页“做一做”的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课本第92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进行全班评讲。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全课。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8、7、6加几
【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掌握得好与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法”都作了比较,要求学生能用“凑十法”熟练进行计算。
本节课是按照“创设情境导入—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7、6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综合练习”的过程来设计的,旨在让学生利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7加几和6加几。因为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因而对8加几的学习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如何去学习,如何获得数学思想的启发。同时教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出计算的方法,也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