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教材第96~98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体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学习方法。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运动会上运动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比赛,啦啦队的同学也正在为他们呐喊助威,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例题5的情境图)二、互动新授1.教学课本第96页的例题5。教师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想怎样解答?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生1:我先来数一数,1、2、3、4、5、6、7,前排有7人,1、2、3、4、5、6、7、8,后排有8人。师:你是从啦啦队成员站的位置来找的信息。生2:我还知道男生有5人,女生有10人。师:你是从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也就是性别的角度来找的信息。生3:我还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师:刚刚大家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的。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 把你选择的信息先用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再列式计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名回答:生1:我是这样画的,用5个“○”表示5个男生,用10个“△”表示10个女生。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和女生这两部分合起来。列式是5+10=15(人)。生2:我是这样摆的,第一行的7根小棒表示前排的7个同学,第二行的8根小棒表示后排的8个同学。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前排的这部分和后排的这部分合起来。列式是7+8=15(人)。师:刚才两位同学分别选择了两个有关系的信息解决了问题。提问:这些信息都是有关同学人数的,能不能随便选两个信息来解决问题呢 比如,选“后排有8人”和“男生有5人”行不行 学生小组讨论,并举手回答。生1:不行,你们看,后排有8人,5个男生中有3个男生在后排,这3个男生算了两次。师:为什么解答同一道题,列的算式不一样呢 生2:两个算式虽然不同,但是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5+10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这两部分合起来,7+8是把前排人数和后排人数这两部分合起来。师总结:大家都很会观察和思考,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也不同。2.完成课本第98页“做一做”的第1题。(1)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水里有多少只天鹅,你想怎样解决?(2)组织学生以不同角度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3.教学课本第97页的例题6。教师出示情境图:领走了6个,请你们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提示:如果篮球拿完了,那么原来有6个;如果篮球还有剩余,那么原来可能有7个、8个、9个……师:篮球的总个数有没有可能少于6个 学生回答:不可能少于6个,至少是6个。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请把你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学生齐答:领走了6个篮球,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篮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 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摆一摆,画一画。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生:我是这样画的。用“○”表示篮球,在“○”上画“\”表示领走的篮球。师:这位同学画得非常好。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小组讨论交流: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就是把领走的篮球和剩下的篮球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5=11(个)。师提问:一般情况下,求“一共”需要用到加法,为什么“领走”的问题也要用加法解决呢 提示:这里的“领走”与总数有什么关系?学生集体讨论,并回答:“领走”的篮球是总数中的一部分,因此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时,就是把“领走”的与“剩下”的篮球数加起来。师总结:此类问题属于“逆向型”问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我们熟悉的思考路径不太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这类问题可以先用画图的方式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再列算式进行计算。完成课本第98页“做一做”的第2题。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98页“练一练”的第1题。教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有几种解决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2.完成课本第99页“练一练”的第2题。教师:这里的“吃掉”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里的“吃掉”是从原来的草莓中吃掉的草莓数。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1.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一练”的其他习题。教学总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5:男生的人数与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列式为5+10=15(人)。前排的人数与后排的人数合起来,列式为7+8=15(人)。【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做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且计算的方法也得到了优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且体会到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枯燥的例题融于生活情境中,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入到了学习中。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