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等腰三角形 讲义(含答案)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等腰三角形 讲义(含答案)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1章 三角形 1.5 等腰三角形
(预习讲义)
学习目标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理解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说出它的对称轴。
初步学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特殊性。
知识点梳理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关名称: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
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注意: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是唯一的,顶角也是唯一的,底角有两个。
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腰和底边都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它的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或者说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或者说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度。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三条边的中线(或三条边上的高,或三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核心特征是“两边相等”。
核心性质1——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这是进行角度计算和证明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核心性质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这是解决等腰三角形中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工具。
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特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且为60度,有三条对称轴。
以上知识点是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基础,请务必理解并掌握。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C.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为3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  )
A.10cm B.13cm C.17cm D.13cm或17cm
3.下列条件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
A.有两个内角是的三角形 B.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
C.腰和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D.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4.如图所示,中,,,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5.如图,中,,,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作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等边的边长为6,是边上的中线,是边上的动点,是边上一点,若,当取得最小值时,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7.如图,在中,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上确定一点 .使,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
A. B.
C. D.
8.若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1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为(  )
A.110° B.55° C.110°或35° D.35°
9.如图,等边的边长为,点是边的中点,且,则的长为(  )
A. B. C. D.
10.如图,等边的边长为3,点P是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于点D,延长至点Q,使得,连接交于点E,则之长为(  )
A.1 B. C.2 D.
二、填空题
11.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20°,则较小的锐角的度数是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且它的周长为,则它的底边长为   .
13.如图,将一把含有角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放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尺的一直角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则三角尺的直角边的长为   .
14.如图,AOB 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   根.
15.如图,在中,是的高线.若,则的长为   .
16.如图,∠A=52°,O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OCB=   .
17.如图,在Rt△ABC中,∠ABC=90°,∠C=6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则BC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8.在四边形中,,点E为中点.
(1)如图①,点F为中点.求证:;
(2)在(1)的条件下,若,,则的面积为________;
(3)如图②,若,延长交于点F,且,求的度数.
19.如图(1)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ADC=180°,AB=AD,DA⊥AB,点E在CD的延长线上,∠BAC=∠DAE.
(1)求证:△ABC≌△ADE;
(2)求证:CA平分∠BCD;
(3)如图(2),设AF是△ABC的BC边上的高,求证:EC=2AF.
20.在中,,是上一点,且.
(1)如图,延长至,使,连接求证:;
(2)如图,在边上取一点,使,求证:;
(3)如图,在(2)的条件下,为延长线上一点,连接,,若,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1.图①、图②、图③均是5×5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B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作一个等腰△ABC,点C在格点上.
(1)在图①中,等腰△ABC的面积为.
(2)在图②中,等腰△ABC的面积为5.
(3)在图③中,△ABC是面积为的等腰钝角三角形.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A
6.C
7.B
8.D
9.D
10.B
11.35°
12.7或4
13.6
14.8
15.2
16.38°
17.2
18.(1)证明:∵,E是的中点,
∴,
∵点F为中点,

(2)
(3)解:在和中,,
∵,

,,
又,

∴∠BEC=∠DEC.
设,
∴由(2)得:,
∴∠DEC=∠BEC=∠ABE+∠BAE=2x°.
∵BF=EF,
∴∠ABF=∠BEF=x°,
∵,
∴,
解得.

19.(1)证明:∵∠ABC+∠ADC=180°,∠ADE+∠ADC=180°,∴∠ABC=∠ADE,
在△ABC与△ADE中,,∴△ABC≌△ADE(ASA).
(2)证明:∵△ABC≌△ADE,∴AC=AE,∠BCA=∠E,∴∠ACD=∠E,
∴∠BCA=∠E=∠ACD,即CA平分∠BCD;
(3)证明:如图②,过点A作AM⊥CE,垂足为M,
∵AM⊥CD,AF⊥CF,∠BCA=∠ACD,∴AF=AM,
又∵∠BAC=∠DAE,∴∠CAE=∠CAD+∠DAE=∠CAD+∠BAC=∠BAD=90°,
∵AC=AE,∠CAE=90°,∴∠ACE=∠AEC=45°,
∵AM⊥CE,∴∠ACE=∠CAM=∠MAE=∠E=45°,∴CM=AM=ME,
又∵AF=AM,∴EC=2AF.
20.(1)证明:,


即,
在和中



(2)证明:延长至点,使得,连接,
由得,

是等边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
由(1)可 得,



即;
(3)解:,
证明如下:
在上截取,连接,
由可知,均为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又为等边三角形,




21.(1)解:如图①中,即为所求;
(2)解:如图②中,即为所求;
(3)解:如图③中,即为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