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4) 教学内容教科书P77例9,完成教科书P77“做一做”和P79~80“练习十七”第5、6、7、8、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会设其中一个量为x,另一个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2.经历解形如ax±x=b方程的步骤和过程,掌握解此类方程的方法和策略。3.在解方程过程中培养代数思想和符号意识,以及方程思维和方程意识,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当有两个未知量时,如何合理假设未知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指导。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方程解决与第2题类似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如何用方程解决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4)]【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为接下来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77例9。师:从题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学生会回答说知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要求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是多少亿平方千米。师:这道题跟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学情预设】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量,以前的题都只有一个未知量。2.交流探讨,分析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师:在这个题目中,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学情预设】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2.4×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师:根据这个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方程吗?【学情预设】学生会不知道怎样设未知数x。师:这个方程中有几个未知数?【学情预设】有2个未知数。师:那该怎么办呢?(2)探究设未知数的方法。师:现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解决设未知数的问题。(【教学提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学情预设】预设1:设陆地面积为x,则海洋面积是2.4x。预设2:设海洋面积为x,则陆地面积是x÷2.4。预设3:设陆地面积为x,则海洋面积是5.1-x。预设4:设海洋面积为x,则陆地面积是5.1-x。师:哪一种设未知数的方法最容易理解?【学情预设】第一种,因为根据题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如果设陆地面积为x,海洋面积就很容易表示为2.4x,这样理解既方便也容易。其他的方案也可以,但是不够简便。(3)尝试解答,汇报展示。师:现在我们知道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分别用x和2.4x来表示,那怎样列方程来解答此题呢?学生自主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师:你们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呢?【学情预设】是根据“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来列方程的。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x+2.4x=5.1(1+2.4)x=5.1 乘法分配律3.4x=5.13.4x÷3.4=5.1÷3.4x=1.5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师:这里x=1.5表示什么面积?(陆地面积)师:那海洋面积如何计算?【学情预设】有两种方法可以求海洋面积:2.4×1.5=3.6(亿平方千米)或者5.1-1.5=3.6(亿平方千米)。师:有同学列出其他的方程吗?【学情预设】预设1:解: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陆地面积为(x÷2.4)亿平方千米。x+x÷2.4=5.1预设2: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为(5.1-x)亿平方千米。(5.1-x)÷x=2.4师:这几种解法中,大家会选择哪种?为什么?【学情预设】学生表示会选择第一种解法。理由:①第一种解法简明易懂。②求解比较方便。师小结:在有两个未知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设为未知数x,另一个用含有x的式子来表示。在设未知数时,尽可能选择容易列方程和容易解的未知数为x。3.检验结果。请学生书写检验过程,验证解答是否正确,教师规范其格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77“做一做”。学生自主解答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指导第(2)小题。师:这道题根据“杏树比桃树多90棵”,可以列出怎样的等量关系式?【学情预设】杏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90棵,杏树的棵数-90棵=桃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90棵=杏树的棵数。【设计意图】“做一做”的两小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未知数的倍数关系与和(差),旨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2.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七”第5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鸡的只数可以用什么表示 (x)那鸡腿的数量怎么表示?(2x)兔子的只数可以用什么表示?(35-x)兔子腿的数量又该怎么表示?[4(35-x)]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3.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七”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并集体检验结果,教师点评订正。4.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七”第7题。师:两个相邻的自然数都不知道到底是多少,如何设未知数呢?【学情预设】小组交流讨论,明确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因此可以设较小的自然数为x,则另一个较大的自然数是(x+1)。师:你能列出方程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教学提示】练习时不要讲一题做一题,应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作适当提示。)师: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学情预设】48和49相邻,和是97,结果正确。师:同学们还有别的解法吗?【学情预设】预设1:也可以设较大的自然数为x,另一个较小的自然数则是(x-1)。方程就是x+(x-1)=97。预设2:还可以用算术方法解答,较小的自然数为(97-1)÷2。师:同学们真会思考!那你们会选择哪种方法呢?不论哪种方法结果都一样吗?【学情预设】学生尝试不同的解法,最后发现结果是一样的。【设计意图】第5、6、7题都是配合例9的练习,共同点都是含两个未知数。区别在于第5题以鸡兔同笼为题材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代数解法。第6题是已知两数的差与倍数关系,求两数的值。第7题是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两数的值。因此都是例9的变式。特别是第7题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解法,体会解题思路的多样化,最终得到最优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5.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拓展提高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七”第12*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法,全班汇报交流。【学情预设】只要设两个方框内填的相同数为x,就把等式转化成了一个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到方程的解就是方框里应填的数。师:回答得好!大家能想到把方框换个形式,思路非常棒!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1.含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未知量的问题,可以先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一倍量”,设一倍量为x,另一个量为nx。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在解方程过程中适当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进行化简。 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4)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x+2.4x=5.1(1+2.4)x=5.1 乘法分配律3.4x=5.13.4x÷3.4=5.1÷3.4x=1.52.4x=2.4×1.5=3.6(亿平方千米)或5.1-1.5=3.6(亿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在教科书P77例9的教学中,首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设未知数。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求什么设什么”。现在一道题中有两个未知数,究竟设哪个为x,另一个又怎样表示?这是必须突破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体会其中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和喜悦。同时本节课要注意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比较多,既要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思维发散,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比较,以便选择最优策略。 作业设计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一、王伯伯在果园里摘水果,所摘苹果的质量是杏的4倍。1.苹果和杏一共摘了40kg,王伯伯摘的苹果和杏各有多少千克?2.苹果比杏多24kg,王伯伯摘的苹果和杏各有多少千克?二、动物园里鹤和乌龟的数量相同,鹤比乌龟少32只脚。动物园里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三、在下面每个算式的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150+25×=200+15×42×-×15-×8=57参考答案一、1. 解:设摘的杏有x kg,则苹果有4x kg。x+4x=40 x=8 苹果:8×4=32(kg)2.解:设摘的杏有x kg,则苹果有4x kg。4x-x=24 x=8 苹果:4x = 4×8=32二、解:设动物园里鹤和乌龟各有x只。4x-2x=32 x=16三、5 5 3 3 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