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一、内容与内容解析(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概率”第一节“用树状图和表格求概率”第一课时,核心内容为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掌握用“树状图”和“表格”两种方法列举两次试验(或一步试验含两个因素)的所有等可能结果,并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重点针对“两步试验且每步结果有限”的场景(如摸球、抽卡片、抛硬币两次等)。(二)教学内容解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七年级“随机事件”“概率初步认识”(通过频率估计概率)基础上的进阶,首次引入“列举法”精准计算概率,是从“定性感知”到“定量计算”的关键过渡。树状图和表格是求概率的核心工具,为后续学习“三步及以上试验的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验证”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逻辑思维。核心要点:重点是掌握树状图和表格的绘制方法,能列举所有等可能结果并计算概率;难点是理解“两步试验中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以及确保列举结果“不重复、不遗漏”(尤其是两步试验结果较多时)。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教学重点】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求出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目标与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等可能事件”;会用树状图或表格列举两步试验的所有等可能结果;能根据列举结果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2、通过“分析试验→选择工具列举结果→计算概率”的过程,经历概率的计算流程,提升有序列举和逻辑分析能力。3、感受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有序思考”的严谨性,培养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二)教学目标解析1、基础目标是“会列举”,即针对两步试验(如“抛硬币两次”“摸球两次”),能独立画出树状图或列出表格,完整呈现所有结果;进阶目标是“会计算”,明确概率公式中“分子、分母”的对应含义,能根据列举结果代入公式计算概率(如“抛两次硬币,两次均为正面的概率”)。2、突破“有序列举”的难点,例如“从2个红球(红1、红2)和1个白球中摸两次(放回)”,通过树状图“第一步结果→第二步结果”的分支,或表格“行→第一步结果,列→第二步结果”的交叉,确保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9种结果。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能通过多次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约为0.5”),具备简单的分类和计数能力,但未接触过“列举法”精准计算概率。存在难点:难以理解“两步试验结果的等可能性”,例如“抛两次硬币,(正,反)和(反,正)是两个不同结果,易误认为“一正一反”是一个结果。列举结果时易“重复或遗漏”,尤其是两步试验结果较多(如6种及以上)时,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随意列举导致结果不全。选择工具时存在困惑:何时用树状图、何时用表格,不清楚两者的适用场景(实际两者均可,树状图更直观体现“步骤”,表格更清晰呈现“交叉结果”)。认知特点:九年级学生逻辑思维逐步成熟,但仍需借助具体案例和直观工具(树状图、表格)理解抽象概率,对“有序列举”的方法需要明确引导和反复练习。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列举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四、教学策略分析1、以“抽奖游戏”“摸球中奖”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提出“如何精准计算中奖概率”的问题,激发学习需求,自然引入“列举法”。2、直观演示策略: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树状图的“分支生长”过程(如第一步抛硬币的2种结果→第二步每种结果再分2种,共4种),以及表格的“行列交叉”填写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有序列举”的逻辑。3、对比教学策略:针对同一试验(如“摸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分别用树状图和表格列举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均能有序列举,形式不同),让学生根据习惯选择工具。4、分层练习策略:设计“基础题(结果数≤6种,如抛硬币两次)→进阶题(结果数=9种,如摸球放回两次)”的练习题,逐步提升列举难度,强化“不重复、不遗漏”的意识。五、教学过程分析(一)复习引入1、生活情境:展示“抽奖箱”场景——箱中有1个红球和1个白球,抽奖规则为“不放回摸两次,两次均摸到红球则中奖”,提问:“中奖的概率是多少?能通过试验频率估计,但如何精准计算?”2、引出主题:点明“当试验结果有限且等可能时,可通过‘列举所有结果’计算概率”,引出本节课工具——“树状图和表格”。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二)主动参与、感悟新知探究一:小明、小颖和小凡都想周末去看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三人决定一起做游戏,谁获胜谁就去看电影,游戏规则如下:连续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若两枚正面朝上,则小明获胜;若两枚反面朝上,则小颖获胜;若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则小凡获胜.问题1:你认为上面游戏公平吗?活动探究:(1)每人抛掷硬币20次,并记录每次试验的结果,根据记录填写下面的表格:先分组进行试验,然后累计各组的试验数据,分别计算这三个事件发生的频数与频率,并由此估计这三个事件发生的概率.(2)由上面的数据,请你分别估计“两枚正面朝上”“两枚反面上”“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这三个事件的概率.问题2:通过实验数据,你认为该游戏公平吗?从上面的试验中我们发现,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基本稳定,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发生的概率大于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所以,这个游戏不公平,它对小凡比较有利.议一议:在上面抛掷硬币试验中,(1)抛掷第一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2)抛掷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3)在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情况下,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可能性是否一样?如果第一枚硬币反面朝上呢?由于硬币质地均匀,因此掷第一枚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相同;无论掷第一枚硬币出现怎样的结果,掷第二枚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相同的.我们通常借助树状图或表格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图所示或如表所示. 总共有4中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其中:小明获胜的概率: 小颖获胜的概率: 小凡获胜的概率:利用树状图或表格,我们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性相同的结果,从而比较方便地求出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例1 小颖有两件上衣,分别红色和白色,有两条裤子,分别为黑色和白色,她随机拿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穿上,恰好是白色上衣和黑色裤子的概率是多少?例2 “小明、小颖和小凡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由小明和小颖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如果两人的手势相同,那么小凡获胜;如果两人手势不同,那么按照‘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的规则决定小明和小颖中的获胜者。假设小明和小颖每次出这三种手势的可能性相同,你认为这个游戏对三人公平吗?你能用列表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吗?”例3“小明和小军两人一起做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每人从 1,2,…,12 中任意选择一个数,然后两人各掷一次质地均匀的骰子,谁事先选择的数等于两人掷得的点数之和谁就获胜;如果两人选择的数都不等于掷得的点数之和,就再做一次上述游戏,直至决出胜负。如果你是游戏者,你会选择哪个数?”(三)课堂总结1、本节课研究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3、对今后数学研究的启发?你还有哪些疑惑呢?【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脉络,提炼核心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同时加深对代数式价值的理解。(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小明有两条裤子,颜色分别为黑色和白色,有两双鞋,颜色分别为紫色和白色,小明随机拿出一条裤子和一双鞋穿上,恰是穿着为白色裤子与白色鞋子的概率是多少?2、在一抽号箱中共装只有颜色不同的三球,其中1个颜色为白,2个颜色为黑。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袋中,再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出黑球的概率是多少呢?3、在一抽号箱中共装只有颜色不同的三球,其中1个颜色为白,2个颜色为黑。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不再放回袋中,再搅匀袋中所剩球后从中又任意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出黑球的概率是多少呢?4、如图,一只蚂蚁从入口A往爬入,在每个交叉口都有向两个不同方向爬行的,且两种可能性相等,则该蚂蚁最终从出口E爬出的概率是多少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