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探索勾股定理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探索勾股定理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
第1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测量法和数格子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会解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另一边的问题. 3.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让学生参加探索与创造,获得参加数学活动成功的经验.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如图,从电线杆离地面 8m 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 6m ,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 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确定了,另外一条边也就随之确定,三边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数量关系. 事实上,古人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的平方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几何直观,让学生在回忆旧知的过程中,引发认知处突,激起学生的学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探究新知 1.认识勾股定理 探究1 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32+42=25=52 32+32=18=3 三边长的平方之间的关系: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与斜边的平方. 探究2 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 (1)观察图1-1 正方形 A 中含有 9 个小方格,即 A 的面积是 9 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 B 的面积是 9 个单位面积. 思考:如何求 C 的面积? 分割成若干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 S正方形C=4××3×3=18(单位面积) (2)在图 1-2 中,正方形 A,B,C 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4,4,8 (3)你能发现两图中三个正方形 A,B,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9,9,18; 4,4,8 面积关系:SA+SB=SC (4)如图,图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这样的关系? 具备 (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1.6 个单位长度和2.4 个单位长度,那么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 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所得到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SA+SB=SC 猜想:两直角边a、b与斜边c之间的关系? 结论2:a2+b2=c2 教师归纳 通过上面的活动,同学们一定发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因此,我国称上面的结论为勾股定理. 思考 想一想新课引入中的问题,需要多长的钢索? 解:如图所示, 在 Rt△ABC 中,AB=8m,BC=6m, 根据勾股定理,得: AC ===10(m) 答:需要 10m 长的钢索. 2.利用勾股定理求图形面积 (链接例1) 3.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边长 (链接例2、例3) 通过动手实践,拼出或剪出相应的图形,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体会剪就是割程,拼就是补的过程,学生通过活动亲身体验图形的割补思想,思考构图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活动经验,为勾股定理的推演埋下伏笔。
典例精析 【例1】求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其中S1=4,S3=15。 【解】(1) A 的边长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则 A 的边长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分别为:36 和 64 , A 的面积 36+64=100; (2)由直角三角形可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 ∴S3=S1+S2, 则S2=S3-S1=11。 【方法总结】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基础向外作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或半圆,都能形成简单的勾股图,对于勾股图都有相同的结论,即S1+S2=S3(S3是以斜边为基础向外作的图形的面积,S1和S2分别是以直角边基础向外所作图形的面积。 【例2】已知 ∠ACB=90°,CD⊥AB,AC=3,BC=4.求 CD 的长. 【解】由勾股定理可得, AB2=AC2+BC2=25, 即 AB=5.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 AC×BC =AB×CD. ∴ CD =。 【例3】 在△ABC 中,AB=20,AC=15,AD 为 BC 边上的高,且AD=12,求△ABC 的周长. 【解】当高 AD 在△ABC 内部时,如图①. 在Rt△ABD 中,由勾股定理, 得 BD2=AB2-AD2=202-122=162, ∴ BD=16; 在Rt△ACD 中,由勾股定理, 得 CD2=AC2-AD2=152-122=81, ∴ CD=9.∴ BC=BD+CD=25, ∴△ABC 的周长为 25+20+15=60. 当高 AD 在△ABC 外部时,如图②. 同理可得 BD=16,CD=9. ∴BC=BD-CD=7, ∴△ABC 的周长为 7+20+15=42. 综上所述,△ABC 的周长为 42 或 60. 【方法总结】题中未给出图形,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时,易漏掉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如在本例题中,易只考虑高 AD 在△ABC 内的情形,忽视高 AD 在△ABC 外的情形. 通过问题检测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情况,以及培养学生正确严谨规范的数学书写表达,拓展思路,让学生体会勾股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线段长度,为后边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随堂检测 1.在Rt△ABC 中,AB=3,BC=4 ,则 AC 的值为( D ) A.25 B.7 C.25或5 D.25或7 2.在Rt△ABC中,∠C=90^ ,若AB AC=2,BC=8,则AB的 长是__17__. 3.如图,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 3,4,1,2,则最大正方形 E 的面积为_30___. 4.如图,求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 . 因为AC=BC,CD⊥AB, 所以AD=AB=3 cm , 所以 CD2=AC2 AD2=16 , 所以 CD=4 cm , 所以 S△ABC=AB CD=×6×4=12(cm2) . 通过设置随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第一个问题是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怎样的相等关系 我们这节课研究勾股定理的思路又是什么呢 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 思路是通过面积关系找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习题解析 勾股图形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