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4.4 第3课时 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4.4 第3课时 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3课时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课时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能够从同一坐标系中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理解函数图象交点的实际意义。 2.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3.会建立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较深层次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从函数的图象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2.对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的理解。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利用单个一次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出现两个或多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我们如何利用两个一次函数图象来解决问题呢? 回顾旧知,为本节内容作铺垫。
探究新知 1.两个一次函数图的应用 l1表示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表示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填空: (1)当销售量为 2 t 时, 销售收入= 2000 元, 销售成本= 3000 元。 (2)当销售量为 6 t 时,销售收入= 6000 元, 销售成本= 5000 元。 (3)当销售量= 4t 时,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4)当销售量 >4t 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 当销售量 <4t 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 (5)当销售量等于 6 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减成本)1 000元。 (6) 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y1=1000x ; 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y2=500x+2000 。 思考 如图,设l1对应的一次函数 y=k1x+b1 中,k1 和 b1 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设l2对应的一次函数 y=k2x+b2 中,k2 和 b2 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 答:k1 的意义:每销售 1 t 产品的销售收入; b1 的意义:未销售时,销售收入为0; k2 的意义:每销售 1 t 产品的销售成本; b2 的意义:未销售时,为销售所花的成本为 2 000。 2.对简单实际问题作出决策 (链接例题)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利用函数图象的特征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k与b在实际问题中有特定的含义。
典例精析 【例(教材P99例3)】图 1 是某景区游览路线示意图。甲在观景台 1 联系乙,发现乙在观景台 2 ,于是沿着游览路线追赶乙。图 2 中 l1,l2 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到观景台 1 的路程 s(单位:m)与追赶时间 t(单位:min)之间的关系。 假设甲、乙两人保持现有的速度,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线表示甲到观景台 1 的路程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2)甲和乙哪个人的速度快 (3)30 min内甲能否追上乙 (4)到达观景台 3 后道路分岔,甲能否在到达观景台 3 前追上乙 (5)设 l1 与 l2 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分别为 s=k1t+b1 与 s=k2t+b2 , k1 , k2 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 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1)当 t=0 时,甲到观景台 1 的路程为 0 m,即 s=0,故 l1 表示甲到观景台 1 的路程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2)t 从 0 增加到 20 时,l1 上点的纵坐标增加了 1000,l2 上点的纵坐标增加了 600,即 20 min 内,甲行走了 1 000 m,乙行走了 600 m,所以甲的速度快。 (3)如图 3,延长l1 ,l2。 可以看出,当 t=30时, l1上的对应点在 l2 上对应点的下方,这表明,30 min 时甲尚未追上乙。 (4)在(3) 中, l1与 l2交点 P 的纵坐标小于 (800+1300=) 2 100 ,这说明,甲能在到达观景台 3 前追上乙。 (5)解:k1 表示甲的速度,k2 表示乙的速度。 甲的速度是 50 m/min,乙的速度是 30 m/min。 通过问题串的展示提问感知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意义、两直线交点及表达式中k,b的实际意义,利用图象比较函数值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识图能力,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随堂检测 1.如图,l甲、l乙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行进的路程 s(m)与时间 t(min)之间的关系,则他们行进的速度关系是( A ) A.甲比乙快 B.乙比甲快 C.甲、乙两人行进的速度一样快 D.无法确定 2.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出发相向行,他们到 B 地的距离s(km)与时间 t (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甲的速度 6 km/h B.甲出发 4.5 小时后与乙相遇 C.乙比甲晚出发 2 h D.乙的速度是 3 km/h 3.某图书馆的租书业务有两种方式:使用会员卡和租书卡。分别使用两种卡租书的租金 y(元)与租书时间 x(天)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当租书时间为 50 天时,采用 会员卡 租书的方式比较省钱。 4.小明和小强进赛跑,小明从起跑点出发,小强在起跑点前方一距离处出发.如图,l1,l2分别表示两人离起跑点的距离 s(m)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回答列问题: (1)小强出发时离起跑点 10 m,他的速度为 3 m/s。 (2) l2 表示小明离起跑点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出发多久后,小明追上了小强? 解:易求得小强速度为 3 m/s, 小明速度为 3.5 m/s。 10÷(3.5-3)=20(s)。 所以出发 20 s 后,小明追上了小强。 通过设置随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收获了什么?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