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7.2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7.2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七章 证明
7.2 认识证明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教学设计
课题 7.2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能够准确识别定义和命题. 2. 掌握命题的结构,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 学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4. 通过对定义和命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定义和命题的概念.
教学难点 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 1.定义 为了进行有理有据的证明,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形成共同的认识.为此,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例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是“无理数”的定义; 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发现“定义”的基本形式是怎样的吗 定义的基本形式都是:“……叫作……”. 2.命题与命题的结构 探究 (1)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角是直角;√ (2)对顶角相等;√ (3)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你喜欢数学吗 (6)作线段AB=CD. (1)(2)(3)(4)四个句子作出了判断, (5)(6)两个句子没有作出判断. 前四个句子作出了判断.像这样的句子,叫作命题. 你能否给“命题”下个定义呢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作命题. 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作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 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如:画线段AB=CD. (链接针对练习) 思考 观察下列命题,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如果a=b,那么a2=b2; (3)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都是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叙述的. 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 2.“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 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链接例1) 3.命题的分类 这几个命题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a>b,b>c,那么a=c;×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我们把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说明假命题的方法:举反例 使之具有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 通过详细讲解定义的概念和举例,让学生准确理解定义的含义.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句子,让学生自主判断哪些是命题,从而引出命题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详细讲解命题的结构和改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命题的规范表达.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典例精析 【针对联系】下列句子都是命题吗? (1)熊猫没有翅膀. (2)对顶角相等.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分析】(1)如果一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就相等.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解】都是命题 【例1】 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a>b,b>c,那么a=c;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1)条件:两个角相等, 结论:它们是对顶角. (2)条件: a>b,b>c , 结论: a=c. (3)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结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 结论:它们的面积相等. 通过例练使学生明确命题的概念和结构,让学生准确理解命题的含义.
随堂检测 1. 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C ) A. 直角都相等 B.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C.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D ) A. 对顶角相等 B. 若x=1,则x2=1 C. 相等的角是同位角 D. 若x=0,则x2=0 3. 下列哪个是假命题( A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在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C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垂线段最短 C. 作角A的平分线 D. 内错角相等 5. 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A )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③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 ④若a2=b2,则a=b.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 命题“如果ab=0,那么a=0”是 假  命题(填“真”或“假”). 通过设置随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课堂小结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定义、命题的概念,命题的结构和分类. 2. 强调定义和命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7.2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