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7.3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7.3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七章 证明
7.3 平行线的证明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 7.3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使学生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推理.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借助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出平行线的性质.
探究新知 1.平行线的性质 问题1:根据“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你能作出相关的图形吗? 问题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文字语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已知:如图,直线 AB∥CD,∠1 和∠2 是直线 AB、CD 被直线 EF 所截得的同位角. 求证:∠1 =∠2. 问题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 如果∠1 ≠ ∠2,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会怎样呢? 证明:假设∠1 ≠ ∠2,过点 M 作直线 GH,使∠EMH =∠2,如图.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 GH∥CD. 又因为 AB∥CD,这样经过点 M 存在两条直线 AB 和 GH 都与直线 CD 平行. 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相矛盾. 这说明∠1 ≠ ∠2 的假设不成立,所以∠1 =∠2. 性质1 定理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应用格式: ∵ a∥b(已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探究 利用上面的定理,我们可以证明: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尝试来证明一下! 证一证 已知: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求证: ∠1=∠2. 证明:∵ a∥b(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3(对顶角相等), ∴ ∠1=∠2(等量代换). 性质2 定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 l1∥l2(已知), ∴ ∠1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 l1∥l2,∠1 和∠2 是直线 l1,l2 被直线 l 截得的同旁内角. 求证:∠1 +∠2 = 180°. 证明:∵ l1∥l2 (已知), ∴∠2 =∠3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3 = 180° (平角的定义), ∴∠1 +∠2 = 180° (等量代换) . 性质3 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应用格式: ∵ l1∥l2(已知), ∴ ∠1 +∠2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在条件和结论方面有什么关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判定与性质的条件与结论正好反过来。 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链接例1) 定理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如图,b∥a,c∥a(已知), ∴ b∥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归纳总结 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 弄清题设和结论; (2) 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 (3) 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 (4) 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链接例2) 引导学生通过反证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然后通过说理,使学生了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典例精析 【例1(教材P192例题)】 已知:如图,b∥a,c∥a,∠1,∠2,∠3 是直线 a,b,c 被直线 d 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b∥c. 【证明】∵b∥a(已知), ∴∠2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a(已知), ∴∠3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3(等量代换).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如图,BC与AF相交于点E,AB∥CD, ∠1=∠2,∠3=∠4,试说明:AD∥BE. 【解】 ∵AB∥CD已知, ∴∠BAE=∠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1+∠CAE=∠2+∠CAE(等式的性质1), 即∠BAE=∠CAD,∴∠4=∠CAD(等量代换). ∵∠3=∠4,∴∠CAD=∠3(等量代换). ∴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通过例题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同时进一步规范平行线性质的符号语言,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随堂检测 1.如图,已知a//b,∠1=58°,则∠2的度数是( C ) A.122° B.85° C.58° D.32° 2.如图,AB//CD,∠CDE=140°,则∠A的度数为( D ) A.70° B.65° C.50° D.40° 3.如图,BC⊥DE,垂足为C,AC//BD, ∠B=40°,则∠ACE的度数为( B ) A.40° B.50° C.45° D.60° 4.如图,直线a//b,∠1=50°,∠2=30°, 则∠3的度数为( D ) A.30° B.50° C.80° D.100° 5.如图,直线AB//CD,则下列结论 正确的是( D ) A.∠1=∠2 B.∠3=∠4 C.∠1+∠3=180° D.∠3+∠4=180° 6.如图,∠1+∠2=220°,直线b//c,则∠3的度数为 70° . 通过设置随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课堂小结 1.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哪些进步?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学习本节课后,还存在哪些困惑?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7.3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