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华东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华东师大版

资源简介

1.11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剖析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乘方”是华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11节第1课时的内容.
◆教材地位与作用剖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在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之后的教学内容,它是特殊的乘法,这也是小学已经知道的.教材在编写中以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n个相同的乘数a相乘可以简化记作,得出有理数乘方的定义,接着对于相关元素以及性质进行剖析和解读.有理数乘方是今后关于式的运算的重要知识,对于它的意义的掌握、符号的确定,以及与乘法运算的关系的理解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设定简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理解乘方与乘法的关系.
2.数学思考
经历有理数乘方法则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养成代数推理的意识和习惯.
3.问题解决
利用有理数乘方的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实际问题数学化.
4.情感态度
在探究中,感受有理数乘方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5.素养培养
(1)数学眼光: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乘方,体会为什么要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2)数学思维:在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以及应用过程中,用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数学语言:在应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关于数学概念的研究,基本是遵循“背景——定义——元素——性质——应用”的研究路径开展的.有理数乘方的研究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研究路径,做好知识的辨析,吃透概念的本质,开展有效的推理意识的培养,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教学问题诊断透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较高、思维活跃、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也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主动迁移能力较弱.
◆教学重点
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正确求出一个数乘方的结果.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生成和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认知水平,这节课主要采用情景激趣、操作体验、自主学习尝试、合作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
◆条件支持
学校辅有电子白板、几何画板、实物展台等现代教学技术,本节课充分利用PPT课件和现代教学技术,点拨释疑.
四、教学活动过程分析
◆课堂教学逻辑结构
◆教学流程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活动一:忆一忆
出示问题1: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已经学习了哪种新的数?还学习了有理数的哪些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哪几种运算?它们的结果分别叫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忆,抽学生代表回答.
意图:帮助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学习乘方做准备.
环节二:类比探究,建构概念
活动二:算一算
出示问题2:
(1)计算(-2)+(-2)+(-2)+(-2).
追问1:能否改写成一个更简的算式?
追问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导评价并板书.
意图:在运算中,遇到相同加数相加可以改写为乘法,符合数学“求简”的追求.
(2)计算(-2)×(-2)×(-2)×(-2)
追问1:结果是多少?
追问2:你是如何运算的?
追问3:这里4个-2连乘的算式书写起来比较繁琐,有没有简化的方法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练习,抽学生代表讲题,教师评价并板书课题.
(3)计算:可以简化表示成什么?
预设:
追问: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请说一说和表示的意义?
预设:表示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表示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
活动三:理一理
教师介绍:1.乘方的组成元素:底数、指数和幂(如图1).2.读法:按结果来读可以读成a的n的幂;按运算过程来读可以读成a的n次方.3.特别地: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1次方,就是a,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意图:用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重在帮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以及相关元素.
活动四:练一练
1.读作什么?其中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是正数还是负数?(教材第55页练习的第1题)
2.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6×6×6; (2)2.1×2.1; 3)(-3)×(-3)×(-3)×(-3)×(-3);(4).(教材第58页习题的第1题)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强调负数和分数作为底数时,必须添小括号,并引导学生思考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意图:帮助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和元素的全面理解.
环节三 例题示范,理解概念
活动五:试一试
出示问题3:
计算:(1);(2);(3).(教材第55页练习的第1题)
追问:根据上面的运算结果,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数;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__数,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__数.
师生活动:学生自己练习,组内交流,抽学生代表说题,师生共同评判.
意图:深度解读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环节四:基础训练,熟练概念
活动六:练一练
出示问题4:
1.计算:(1);(2);(3);(4);(5);(6);(7);(8).(教材第55页练习第2题)
追问1:请思考1的任何次方是多少?-1的奇次方是多少?-1的偶次方又是多少?
追问2:(1)3的平方是什么?-3的平方是什么?平方得9得数有几个?(2)有没有平方得-9得有理数?为什么?(教材第55页练习第3题)
师生活动:学生正确读题,并结合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进行解答,师生共同评判.对于追问2,要引导学生用推理的形式进行表达,正确阐述观点.
环节五:提高训练,辨析概念
活动七:辩一辩
出示问题5:
比较与,完成下列表格.(教材第55页云图)
底数不同 意义不同 读法不同 结果不同
追问:请比较与.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讨论解决,抽学生代表说题,教师点拨评价并强调.
意图: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
环节五 回顾反思,分享收获
活动八:悟一悟
出示问题5: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领悟了什么方法?请用思维导图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回顾小结.
意图: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思考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提升数学素养.
【作业布置】
教材第58页习题的第2题和第6题.
【板书设计】
五、教学设计说明评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三个“尊重”:
1.基于学情,尊重教材
潘龙生老师指出:让学生看见过程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得力措施.本教学设计基于班情和学情,尊重教材内容,遵循教材编写特点,没有安排大量的计算或练习,也没有针对学习材料进行无度的拓展和拔高.同时,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沿着知识从哪里来,知识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知识有什么用的研究路径.在探究乘方概念及应用中,突出知识的生成过程,紧扣教材和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设计突出了尊重教材和科学使用教材的教材观.
2.问题驱动,尊重数学课堂特质
关于概念教学,以问题驱动为载体,利用问题串贯穿课堂全过程.在问题驱动下探索新知、生成新知、在独立中思考、小组讨论、板演互评、大组汇报等形式下完善有理数乘方的知识体系.克服了现实课堂中“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大量练习”的教育生态.从大容量习题的学案中走向简约呈现、内涵丰富的问题驱动,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卷入高质量问题中,从而追求探索问题的有效教学.
3.关注板书设计,尊重结构化教学
板书设计既是教师教学的施工图,也是学生学习的实景图.结构化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看清所学内容的联系和次序.结构化的板书不是从上往下、从左到右这样简单地“一写到底”,而是结合学程推进,融入“生成性资源”留白布局,渐次呈现,直到课堂小结甚至下节课之前,黑板上才能完整呈现“全貌”.如果没有全课都参与其中、亲历生成,往往不知道是如何渐次呈现的,这也是“结构化板书”的艺术性和价值所在.因为艺术是没有程式化的,是动态生成的,是丰富多样的,所以经常构思、实践留白式结构化板书,在全课板书呈现生成完善之后,都会有一种“美美地交了一课”的教学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