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乘法口诀(二)第2课时 《西游记》中的乘法口诀(1)【教学内容】教材第79~81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西游记》的情境理解7,8,9乘法口诀的编制逻辑,独立探索,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2.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会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经典故事的趣味结合,增强学习主动性。【重点难点】重点:编制并熟记7、8、9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意义。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西游记里可藏着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师:有发现什么数学知识吗?预设:“八九七十二”“七七四十九”“九九八十一”,数字 7、8、9 在孙悟空的这些经历中频繁出现。师:那它们之间到底有怎样有趣的乘法奥秘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7,8,9的乘法口诀的奇妙世界,去探寻其中的秘密!二、探究新知1.编制7,8,9的乘法口诀。(1)初步尝试。师:想一想前面是如何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算一算,尝试编出7,8,9的乘法口诀,在学习单上写一写,有困难的口诀圈出来。学生自主尝试。(2)交流探讨。师:刚才巡视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同学遇到了一些问题,发挥小组的力量,每四人一组合作,来解决它们吧。【课件出示】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师:谁能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预设1:我在编“七八 ”的时候遇到了困难,然后想到七七四十九,再加1个7,49+7=56,所以七八五十六。预设2:我在编“八九 ”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想到的是五九四十五,再加3个9,45+27=72,所以八九七十二。……共同整理展示完整口诀。(3)小结归纳。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编制出了口诀。大家观察一下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1:7的口诀中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7,前一句口诀加7就是后一句口诀的得数。预设2:8的口诀中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8,前一句口诀加8就是后一句口诀的得数。预设3:9的口诀中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9,前一句口诀加9就是后一句口诀的得数。2.深化认识。【课件出示】师:你们刚才通过相邻口诀的关系来推算出有困难的口诀,淘气他也用了一个办法推算出他不懂的算式,你能看懂他的意思吗?结合算式和数线图,说说是怎么计算“8×8”和“7×7”的?预设1:左边的图是把8个8拆成5个8和3个8,8×8的结果就是8×5加上8×3的和。预设2:右边的图是先算出9个7,再减去2个7,得到7个7,也就是7×7的结果。师:是的,我们可以将算式拆成两部分来计算,将新知识转化成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3.进一步记忆口诀。【课件出示】师:观察图片,你知道弯曲的手指左边的手指数表示什么,弯曲的手指右边的手指数表示什么吗?交流中明确:手指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要想知道几九,就从左往右弯曲第几根手指,弯曲手指的左边代表积十位上的数,弯曲手指的右边代表积个位上的数。学生自己动手比画体会。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2.7×9= 4×8= 8×7= 2×7=2×5= 7×1= 6+7= 7×5=7×6= 3×7= 9×2= 4×9=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4、5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西游记》中的乘法口诀(1)八九七十二 七七四十九 九九八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导入新课,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编制乘法口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口诀编制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但是部分小组讨论热烈但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超出预期,致使后续拓展练习时间略显紧张,后面教学中要注意明确小组讨论时间限制和任务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