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类型1 求直线的方程求直线方程时,一是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点和斜率或者确定两点,进而套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此法可称为直接法;二是利用直线在题目中具有的某些性质,先设出方程(含有参数或待定系数),再确定方程(即求出参数值),此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可称为间接法(即为待定系数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例1】 已知△ABC的顶点A(5,1),AB边上的中线CM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y-5=0,AC边上的高BH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2y-5=0.求:(1)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2)点B的坐标.[解] (1)因为AC⊥BH,所以设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2x+y+t=0.把A(5,1)代入直线方程2x+y+t=0中,解得t=-11.所以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2x+y-11=0.(2)设B(x0,y0),则AB的中点为.联立得方程组化简得解得故B(-1,-3).类型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项目 斜截式 一般式方程 y=k1x+b1, y=k2x+b2 A1x+B1y+C1=0, A2x+B2y+C2=0相交 k1≠k2 A1B2-A2B1≠0垂直 k1k2=-1 A1A2+B1B2=0平行 k1=k2且b1≠b2 或重合 k1=k2且b1=b2 A1B2-A2B1=B1C2-B2C1=A1C2-A2C1=0(2)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By+m=0(m≠C),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Bx-Ay+n=0.【例2】 已知两条直线l1:ax-by+4=0,l2:(a-1)x+y+b=0,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a,b的值.(1)直线l1过点(-3,-1),并且直线l1与直线l2垂直;(2)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l1,l2的距离相等.[解] (1)∵l1⊥l2,∴a(a-1)+(-b)·1=0.即a2-a-b=0.①又点(-3,-1)在l1上,∴-3a+b+4=0.②由①②解得a=2,b=2.(2)∵l1∥l2且l2的斜率为1-a,∴l1的斜率也存在,=1-a,即b=.故l1和l2的方程可分别表示为l1:(a-1)x+y+=0,l2:(a-1)x+y+=0.∵原点到l1与l2的距离相等,∴4=,解得a=2或a=.因此或类型3 距离问题解决解析几何中的距离问题时,往往是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直观分析相结合.三种距离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公式如下表:类型 已知条件 公式两点间 的距离 A(x1,y1),B(x2,y2) |AB|=点到直 线的距离 P(x0,y0),l:Ax+By+C=0(A2+B2≠0) d=(A2+B2≠0)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l1:Ax+By+C1=0,l2:Ax+By+C2=0(A2+B2≠0,C1≠C2) d=【例3】 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P(4,3)到直线l的距离为3,求直线l的方程.[解] 当直线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kx-y=0,则=3.解得k=±-6,∴y=x.当直线不经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y=a,则=3,解得a=13或a=1,∴x+y-13=0或x+y-1=0.综上,所求直线方程为y=x或x+y-13=0或x+y-1=0.类型4 对称问题(1)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是对称问题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类,其余几类对称问题均可以化归为点关于点的对称进行求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中点坐标公式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的延伸,处理这类问题主要抓住两个方面:①两点连线与已知直线斜率乘积等于-1(已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②两点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3)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上的点关于此点对称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对称直线是平行的.我们往往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例4】 光线通过点A(2,3),在直线l:x+y+1=0上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B(1,1),试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解] 设点A(2,3)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A′(x0,y0),则解之得,A′(-4,-3).由于反射光线经过点A′(-4,-3)和B(1,1),所以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1=(x-1)·,即4x-5y+1=0.解方程组得反射点P.所以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3=(x-2)·,即5x-4y+2=0.综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5x-4y+2=0,4x-5y+1=0.类型5 求圆的方程求圆的方程是考查圆的方程问题中的一个基本点,一般涉及圆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主要依据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几何性质,运用几何方法或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属于基础题.(1)圆的方程中有三个参数,即标准方程中的a,b,r,或一般式中的D,E,F,因此需要三个独立条件建立方程组求解.(2)求圆的方程时,首选几何法,即先分析给出的条件的几何意义,或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5】 一个圆C和已知圆x2+y2-2x=0相外切,并与直线l:x+y=0相切于点M(3,-),求圆C的方程.[解] 由x2+y2-2x=0得(x-1)2+y2=1,故其圆心为(1,0),半径为1.∵圆C与圆x2+y2-2x=0相外切,故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半径的和,又∵圆C与直线l:x+y=0相切于点M(3,-),可得圆心与点M(3,-)的连线与直线x+y=0垂直,其斜率为.设圆C的圆心为(a,b),半径为r,则解得a=4,b=0,r=2或a=0,b=-4,r=6,∴圆C的方程为(x-4)2+y2=4或x2+(y+4)2=36.类型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般用代数法或几何法,为避免繁杂的运算,最好用几何法,其解题思路是: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然后比较所求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例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以M为圆心的圆M:x2+y2-12x-14y+60=0及其上一点A(2,4).(1)设圆N与x轴相切,与圆M外切,且圆心N在直线x=6上,求圆N的标准方程;(2)设平行于OA的直线l与圆M相交于B,C两点,且|BC|=|OA|,求直线l的方程.[解] 圆M的标准方程为(x-6)2+(y-7)2=25,所以圆心M(6,7),半径为5.(1)由圆心N在直线x=6上,可设N(6,y0).因为N与x轴相切,与圆M外切,所以0<y0<7,于是圆N的半径为y0,从而7-y0=5+y0,解得y0=1.因此,圆N的标准方程为(x-6)2+(y-1)2=1.(2)因为直线l∥OA,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2.设直线l的方程为y=2x+m,即2x-y+m=0,则圆心M到直线l的距离d==.因为|BC|=|OA|==2,而|MC|2=d2+,所以25=+5,解得m=5或m=-15.故直线l的方程为2x-y+5=0或2x-y-15=0.类型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比较:(1)几何法是利用两圆半径和或差与圆心距作比较,得到两圆位置关系.(2)代数法是把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完全转化为代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解的组数问题,从而体现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但这种方法只能判断出不相交、相交和相切三种位置关系,而不能像几何法一样,能准确判断出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五种位置关系.【例7】 已知圆C1:x2+y2+4x-4y-5=0与圆C2:x2+y2-8x+4y+7=0.(1)证明圆C1与圆C2相切,并求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2)求过点(2,3)且与两圆相切于(1)中切点的圆的方程.[解] (1)把圆C1与圆C2都化为标准方程形式,得(x+2)2+(y-2)2=13,(x-4)2+(y+2)2=13.圆心与半径长分别为C1(-2,2),r1=;C2(4,-2),r2=.因为|C1C2|==2=r1+r2,所以圆C1与圆C2相切(外切).由得12x-8y-12=0,即3x-2y-3=0,就是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2)由圆系方程,可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5+λ(3x-2y-3)=0.点(2,3)在此圆上,将点坐标代入方程解得λ=.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5+(3x-2y-3)=0,即x2+y2+8x-y-9=0.章末综合测评(二)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直线经过A(1,0),B(4,)两点,则直线AB的倾斜角为( )A.30° B.45° C.60° D.120°A [由A,B的坐标得kAB==,因此直线AB的倾斜角为30°,故选A.]2.过点P(-1,)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方程为( )A.x-3y+4=0B.x-y+2=0C.x-3y+2=0D.x-y=0A [由倾斜角为30°知,直线的斜率k=,因此,其直线方程为y-=(x+1),化简得,x-3y+4=0,故选A.]3.过点(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A.x+2y-5=0 B.2x+y-4=0C.x+3y-7=0 D.x-2y+3=0A [结合图形(图略)可知,所求直线为过点(1,2)且与原点和点(1,2)连线垂直的直线,其斜率为-,直线方程为y-2=-(x-1),即x+2y-5=0.]4.过点(2,0)且与直线2x-4y-1=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A.x-2y-1=0 B.2x+y-4=0C.x-2y-2=0 D.x+2y-2=0C [直线2x-4y-1=0的斜率为k=,故过点(2,0)且与直线2x-4y-1=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y-0=(x-2),化简得x-2y-2=0.]5.经过点(1,0)且圆心是两直线x=1与x+y=2的交点的圆的方程为( )A.(x-1)2+y2=1B.(x-1)2+(y-1)2=1C.x2+(y-1)2=1D.(x-1)2+(y-1)2=2B [由得即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1,1).由该圆过点(1,0),得其半径为1,故圆的方程为(x-1)2+(y-1)2=1.]6.若直线2x+y-1=0是圆(x-a)2+y2=1的一条对称轴,则a=( )A. B.- C.1 D.-1A [若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则直线过圆心,圆心坐标(a,0),所以由2a+0-1=0解得a=.]7.若方程x2+y2+kx+2y+k2=0所表示的圆取得最大面积,则直线y=(k-1)x+2的倾斜角α等于( )A.45° B.135° C.60° D.120°B [将圆x2+y2+kx+2y+k2=0化成标准方程,得+(y+1)2=1-,∴r2=1-,当圆取得最大面积时,k=0,半径r=1,因此直线y=(k-1)x+2,即y=-x+2,直线的倾斜角α满足tan α=-1,∴α=135°.]8.已知圆C的圆心为原点O,且与直线x+y+4=0相切.点P在直线x=8上,过点P引圆C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如图所示,则直线AB恒过定点的坐标为( )A.(2,0) B.(0,2) C.(1,0) D.(0,1)A [依题意得圆C的半径r==4,所以圆C的方程为x2+y2=16.因为PA,PB是圆C的两条切线,所以OA⊥AP,OB⊥BP,所以A,B在以OP为直径的圆上,设点P的坐标为(8,b),b∈R,则线段OP的中点坐标为,所以以OP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4)2+=42+,b∈R,化简得x2+y2-8x-by=0,b∈R,因为AB为两圆的公共弦,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8x+by=16,b∈R,即8(x-2)+by=0,所以直线AB恒过定点(2,0).]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1”是“直线a2x-y+1=0与直线x-ay-2=0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B.直线x sin α+y+2=0的倾斜角θ的取值范围是C.过(x1,y1),(x2,y2)两点的所有直线的方程为=D.经过点(1,1)且在x轴和y轴上截距都相等的直线方程为x+y-2=0ACD [当a=0时,两直线方程分别为y=1和x=2,此时也满足直线相互垂直,故A说法错误;直线的斜率k=-sin α,则-1k1,即-1tan θ1,则θ∈,故B说法正确;当x1=x2或y1=y2时,直线方程为x=x1或y=y1,此时直线方程=不成立,故C说法错误;若直线过原点,则直线方程为y=x,此时也满足条件,故D说法错误,故选ACD.]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4x=0.若直线y=k(x+1)上存在一点P,使过P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则实数k的取值可以是( )A.1 B.2 C.3 D.4AB [过P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A,B,依题意得,四边形PACB是正方形,又C:(x-2)2+y2=4,∴|PC|=|AC|=2,∴P点在以C(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其方程为(x-2)2+y2=8.依题意得,直线y=k(x+1)与圆(x-2)2+y2=8有公共点,∴2,解得k2-80 -2k2.故选项AB正确.]11.已知实数x,y满足方程x2+y2-4x+1=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x的最大值为-2B.x2+y2的最大值为7+4C.的最大值为D.x+y的最大值为2+CD [对于A,设z=y-x,则y=x+z,z表示直线y=x+z的纵截距,当直线与圆(x-2)2+y2=3有公共点时,,解得--2z-2,所以y-x的最大值为-2,故A说法正确;对于B,x2+y2的几何意义是表示圆上的点到原点距离的平方,易知原点到圆心的距离为2,则原点到圆上的最大距离为2+,所以x2+y2的最大值为(2+)2=7+4,故B说法正确;对于C,的几何意义是表示圆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则的最大值为tan 60°=,故C说法错误;对于D,设m=x+y,则y=-x+m,m表示直线y=-x+m的纵截距,当直线与圆(x-2)2+y2=3有公共点时,,解得-+2m+2,所以x+y的最大值为+2,故D说法错误.故选CD.]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从原点向圆x2+y2-12y+27=0作两条切线,则这两条切线的夹角等于________.60° [如图,圆的方程可化为x2+(y-6)2=9,圆心为P(0,6),半径为3,过原点O作圆P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在Rt△PAO中,|OP|=6,|PA|=3,所以∠AOP=30°,故这两条切线的夹角为60°.]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mx-y-2m-1=0(m∈R)过定点________,以点(1,0)为圆心且与l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2,-1) (x-1)2+y2=2 [根据题意,直线l:mx-y-2m-1=0,即m(x-2)=y+1,由解得即直线l经过定点(2,-1).记点(2,-1),(1,0)分别为点M,点C,则|MC|== .以点(1,0)为圆心且与l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时,r=|MC|=.故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14.已知直线x-my+1=0与⊙C:(x-1)2+y2=4交于A,B两点,写出满足“△ABC面积为”的m的一个值:________.2 [设直线x-my+1=0为直线l,由条件知⊙C的圆心C(1,0),半径R=2,C到直线l的距离d=,|AB|=2=2=.由S△ABC=,得=,整理得2m2-5|m|+2=0,解得m=±2或m=±.故答案可以为2.]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满分13分)直线l经过两直线l1:3x+4y-2=0和l2:2x+y+2=0的交点.(1)若直线l与直线3x+y-1=0平行,求直线l的方程;(2)若点A(3,1)到直线l的距离为5,求直线l的方程.[解] (1)由得所以交点坐标为(-2,2),设直线l的方程为3x+y+c=0(c≠-1),把点(-2,2)代入方程得c=4,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3x+y+4=0.(2)由(1)知,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2,此时点A(3,1)到直线l的距离为5,满足题意;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2=k(x+2),即kx-y+2k+2=0,则点A(3,1)到直线l的距离d===5,解得k=,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12x-5y+34=0.综上,直线l的方程为x=-2或12x-5y+34=0.16.(本小题满分15分)等腰直角△ABC的直角为角C,且点C(0,-1),斜边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2y-8=0.(1)求△ABC的面积;(2)求斜边AB中点D的坐标.[解] (1)顶点C到斜边AB的距离d===2,所以斜边|AB|=2d=4,故△ABC的面积S=×|AB|×d=×4×2=20.(2)由题意知,CD⊥AB,又kAB=-,所以kCD=2,所以直线CD的方程为y=2x-1,即2x-y-1=0,由解得所以点D的坐标为(2,3).17.(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圆C:x2+y2-2y-4=0,直线l:mx-y+1-m=0.(1)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2)若直线l与圆C交于不同两点A,B,且|AB|=3,求直线l的方程.[解] (1)圆C的标准方程为x2+(y-1)2=5,所以圆C的圆心为C(0,1),半径r=,圆心C(0,1)到直线l:mx-y+1-m=0的距离d==<1<,因此直线l与圆C相交.(2)设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d==,又d=,所以=,解得m=±1,所以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0或x+y-2=0.18.(本小题满分17分)已知方程x2+y2-2x-4y+m=0.(1)若此方程表示圆,求m的取值范围;(2)若(1)中的圆与直线x+2y-4=0相交于M,N两点,且OM⊥ON(O为坐标原点),求m的值.[解] (1)方程x2+y2-2x-4y+m=0可化为(x-1)2+(y-2)2=5-m,∵此方程表示圆,∴5-m>0,∴m<5.(2)由消去x,得(4-2y)2+y2-2(4-2y)-4y+m=0,化简得5y2-16y+m+8=0.设M(x1,y1),N(x2,y2),则又=(x1,y1),=(x2,y2),由⊥得·=0,∴x1x2+y1y2=0,即y1y2+(4-2y1)(4-2y2)=0,∴16-8(y1+y2)+5y1y2=0,将①②代入上式得16-8×+5×=0,解得m=.19.(本小题满分17分)已知圆C过点M(0,-2),N(3,1),且圆心C在直线x+2y+1=0上.(1)求圆C的方程;(2)设直线ax-y+1=0与圆C交于A,B两点,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过点P(2,0)的直线l垂直平分弦AB?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设圆C的方程为x2+y2+Dx+Ey+F=0,依题意得解得所以圆C的方程为x2+y2-6x+4y+4=0.(2)假设符合条件的实数a存在.因为l垂直平分弦AB,故圆心C(3,-2)必在直线l上,所以l的斜率kPC=-2,kAB=a=-,所以a=.由圆C的半径r=3,圆心C到直线x-y+1=0的距离d==>3,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实数a,使得过点P(2,0)的直线l垂直平分弦AB.1 / 1类型1 求直线的方程求直线方程时,一是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点和斜率或者确定两点,进而套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此法可称为直接法;二是利用直线在题目中具有的某些性质,先设出方程(含有参数或待定系数),再确定方程(即求出参数值),此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可称为间接法(即为待定系数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例1】 已知△ABC的顶点A(5,1),AB边上的中线CM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y-5=0,AC边上的高BH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2y-5=0.求:(1)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2)点B的坐标.[尝试解答] 类型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项目 斜截式 一般式方程 y=k1x+b1, y=k2x+b2 A1x+B1y+C1=0, A2x+B2y+C2=0相交 k1≠k2 A1B2-A2B1≠0垂直 k1k2=-1 A1A2+B1B2=0平行 k1=k2且b1≠b2 或重合 k1=k2且b1=b2 A1B2-A2B1=B1C2-B2C1=A1C2-A2C1=0(2)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By+m=0(m≠C),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Bx-Ay+n=0.【例2】 已知两条直线l1:ax-by+4=0,l2:(a-1)x+y+b=0,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a,b的值.(1)直线l1过点(-3,-1),并且直线l1与直线l2垂直;(2)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l1,l2的距离相等.[尝试解答] 类型3 距离问题解决解析几何中的距离问题时,往往是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直观分析相结合.三种距离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公式如下表:类型 已知条件 公式两点间 的距离 A(x1,y1),B(x2,y2) |AB|=点到直 线的距离 P(x0,y0),l:Ax+By+C=0(A2+B2≠0) d=(A2+B2≠0)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l1:Ax+By+C1=0,l2:Ax+By+C2=0(A2+B2≠0,C1≠C2) d=【例3】 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P(4,3)到直线l的距离为3,求直线l的方程.[尝试解答] 类型4 对称问题(1)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是对称问题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类,其余几类对称问题均可以化归为点关于点的对称进行求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中点坐标公式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是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的延伸,处理这类问题主要抓住两个方面:①两点连线与已知直线斜率乘积等于-1(已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②两点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3)直线关于点的对称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上的点关于此点对称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对称直线是平行的.我们往往利用平行直线系去求解.【例4】 光线通过点A(2,3),在直线l:x+y+1=0上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B(1,1),试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尝试解答] 类型5 求圆的方程求圆的方程是考查圆的方程问题中的一个基本点,一般涉及圆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主要依据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几何性质,运用几何方法或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属于基础题.(1)圆的方程中有三个参数,即标准方程中的a,b,r,或一般式中的D,E,F,因此需要三个独立条件建立方程组求解.(2)求圆的方程时,首选几何法,即先分析给出的条件的几何意义,或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5】 一个圆C和已知圆x2+y2-2x=0相外切,并与直线l:x+y=0相切于点M(3,-),求圆C的方程.[尝试解答] 类型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般用代数法或几何法,为避免繁杂的运算,最好用几何法,其解题思路是: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然后比较所求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例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以M为圆心的圆M:x2+y2-12x-14y+60=0及其上一点A(2,4).(1)设圆N与x轴相切,与圆M外切,且圆心N在直线x=6上,求圆N的标准方程;(2)设平行于OA的直线l与圆M相交于B,C两点,且|BC|=|OA|,求直线l的方程.[尝试解答] 类型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比较:(1)几何法是利用两圆半径和或差与圆心距作比较,得到两圆位置关系.(2)代数法是把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完全转化为代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解的组数问题,从而体现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但这种方法只能判断出不相交、相交和相切三种位置关系,而不能像几何法一样,能准确判断出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五种位置关系.【例7】 已知圆C1:x2+y2+4x-4y-5=0与圆C2:x2+y2-8x+4y+7=0.(1)证明圆C1与圆C2相切,并求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2)求过点(2,3)且与两圆相切于(1)中切点的圆的方程.[尝试解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2章 章末综合提升 讲义--2026版高中数学湘教版选必修1.docx 第2章 章末综合提升(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