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数学归纳法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难点、易混点)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重点、难点) 1.通过数学归纳法定义的学习,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我们中国过去有个习俗,子女从父亲的姓氏,如父亲姓王,其子女都姓王.假设我们知道一个男子姓王,假设他每一代后代都有男子,而且严格按照我国过去的习俗,那么他的儿子姓什么?孙子呢?玄孙呢?……如果他有32代孙,你能确定他的32代孙的姓吗?如果他有无限代孙呢?为了保证各代孙辈都姓王,必须严格按照中国过去的习俗,否则无法递推下去,也就是说要保证第n代孙姓王能推出第(n+1)代孙也姓王,当然还要求第1个人必须姓王了.思考: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1.归纳法由____到____的推理方法,叫作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可采用下面两个步骤:(1)证明n=n0(n0∈N+)时命题成立;(2)假设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_____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知道:对任何从n0开始的正整数n,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 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可以只证明归纳递推即可. ( )(2)数学归纳法证明3n≥n2(n≥3,n∈N+),第一步验证n=3. ( )(3)设Sk=+…+,则Sk+1=+…+. ( )类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例1】 【链接教材P41例2】(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2n-1)(n∈N+),“从k到k+1”左端增乘的代数式为________.(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尝试解答]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应关注以下三点(1)弄清n取第一个值n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2)弄清从n=k到n=k+1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3)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朝n=k+1证明目标的表达式变形.[跟进训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n-1. 类型2 归纳—猜想—证明【例2】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计算S1,S2,S3,S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尝试解答] 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跟进训练]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3,Sn=an-1+n2+1(n≥2).求a2,a3,a4的值,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类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n(n∈N+).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由n=k到n=k+1的推证过程可应用放缩技巧,使问题简单化.[尝试解答] 1.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的关键点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往往比证明恒等式难度更大一些,方法更灵活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二步,即已知f (k)>g(k),求证f (k+1)>g(k+1)时应注意灵活运用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方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具体证明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先凑假设,作等价变换;(2)瞄准当n=k+1时的递推目标,有目的地放缩、分析直到凑出结论.2.常用的几点放缩技巧(1)<n<;(2)<<(n∈N+,n>1);(3)>=2();(4)<=2()(k∈N+,k>1).[跟进训练]3.(源自人教B版教材)求证:当n是大于或等于5的正整数时,2n>n2.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3n2+3n+1这一不等式时,应注意n必须为( )A.n∈N+ B.n∈N+,n≥2C.n∈N+,n≥3 D.n∈N+,n≥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n+1=(a≠1,n∈N+),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计算所得的项是( )A.1 B.1+aC.1+a+a2 D.1+a+a2+a3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n+1)=(n+1)(2n+1)时,从“n=k”到“n=k+1”,左边需增添的代数式是( )A.(2k+1)+(2k+2) B.(2k-1)+(2k+1)C.(2k+2)+(2k+3) D.(2k+2)+(2k+4)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推证的目标不等式是________.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n)=+…+的过程中,f (k+1)-f (k)=________.回顾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数学归纳法步骤可概括为“三个成立,一个结”是什么意思?(2)你认为在应用数学归纳法时应注意哪几点?(3)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都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吗?数学归纳法一般用来证明哪几种类型?1 / 1*1.4 数学归纳法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难点、易混点)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重点、难点) 1.通过数学归纳法定义的学习,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我们中国过去有个习俗,子女从父亲的姓氏,如父亲姓王,其子女都姓王.假设我们知道一个男子姓王,假设他每一代后代都有男子,而且严格按照我国过去的习俗,那么他的儿子姓什么?孙子呢?玄孙呢?……如果他有32代孙,你能确定他的32代孙的姓吗?如果他有无限代孙呢?为了保证各代孙辈都姓王,必须严格按照中国过去的习俗,否则无法递推下去,也就是说要保证第n代孙姓王能推出第(n+1)代孙也姓王,当然还要求第1个人必须姓王了.思考: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1.归纳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作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可采用下面两个步骤:(1)证明n=n0(n0∈N+)时命题成立;(2)假设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知道:对任何从n0开始的正整数n,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 [提示] 不一定.如证明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第一个值n0=3.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可以只证明归纳递推即可. ( )(2)数学归纳法证明3n≥n2(n≥3,n∈N+),第一步验证n=3. ( )(3)设Sk=+…+,则Sk+1=+…+. ( )[提示] (1)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缺一不可,(3)中,Sk+1=+…+.[答案] (1)× (2)√ (3)×类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例1】 【链接教材P41例2】(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2n-1)(n∈N+),“从k到k+1”左端增乘的代数式为________.(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1)2(2k+1) [令f (n)=(n+1)(n+2)…(n+n),则f (k)=(k+1)(k+2)…(k+k),f (k+1)=(k+2)(k+3)…(k+k)(2k+1)(2k+2),所以==2(2k+1).](2)[证明] ①当n=1时,=成立.②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有+…+=,则当n=k+1时,+…+==,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得对于任意的n∈N+等式都成立.【教材原题·P41例2】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32+…+n2=(n∈N+).[证明] (1)当n=1时,左边=12=1,右边==1,等式成立.(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2+22+32+…+k2=,那么,当n=k+1时,12+22+32+…+k2+(k+1)2=+(k+1)2===.这表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以断定,等式对任何正整数n都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应关注以下三点(1)弄清n取第一个值n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2)弄清从n=k到n=k+1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3)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朝n=k+1证明目标的表达式变形.[跟进训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n-1.[证明] ①当n=1时,左边=12=1,右边=(-1)0×=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即有12-22+32-42+…+(-1)k-1k2=(-1)k-1,那么,当n=k+1时,12-22+32-42+…+(-1)k-1k2+(-1)k·(k+1)2=(-1)k-1·+(-1)k·(k+1)2=(-1)k(k+1)·=(-1)k·,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任意n∈N+,都有=(-1)n-1.类型2 归纳—猜想—证明【例2】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计算S1,S2,S3,S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解] S1= = ;S2= + = ;S3= + = ;S4= + = .可以看出,上面表示四个结果的分数中,分子与项数n一致,分母可用项数n表示为3n+1.于是可以猜想S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1)当n=1时,左边=S1=,右边= = =,猜想成立.(2)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即+ + +… + =,则当n=k+1时,+ + +… ++= + ===,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猜想对任意n∈N+都成立. 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跟进训练]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3,Sn=an-1+n2+1(n≥2).求a2,a3,a4的值,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 当n=2时,S2=a1+22+1,即3+a2=8,解得a2=5;当n=3时,S3=a2+32+1,即3+5+a3=15,解得a3=7;当n=4时,S4=a3+42+1,即3+5+7+a4=24,解得a4=9.猜想an=2n+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1时,a1=2×1+1=3,猜想成立;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即ak=2k+1,Sk==k2+2k,则当n=k+1时,Sk+1=ak+(k+1)2+1,∴Sk+ak+1=ak+(k+1)2+1,∴ak+1=ak+(k+1)2+1-Sk,ak+1=2k+1+(k+1)2+1-(k2+2k)=2(k+1)+1,所以猜想成立.综上所述,对于任意n∈N+,an=2n+1均成立.类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n(n∈N+).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由n=k到n=k+1的推证过程可应用放缩技巧,使问题简单化.[证明] (1)当n=1时,1+,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时,命题成立,即1+ 1+ + +… + +k,则当n=k+1时,1+ + +… + + + +… + >1+ +2k· =1+ .又1+ + +… + + + +… + < +k+2k· = +(k+1),即当n=k+1时,命题成立.由(1)和(2)可知,命题对所有的n∈N+都成立. 1.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的关键点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往往比证明恒等式难度更大一些,方法更灵活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二步,即已知f (k)>g(k),求证f (k+1)>g(k+1)时应注意灵活运用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方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具体证明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先凑假设,作等价变换;(2)瞄准当n=k+1时的递推目标,有目的地放缩、分析直到凑出结论.2.常用的几点放缩技巧(1)<n<;(2)<<(n∈N+,n>1);(3)>=2();(4)<=2()(k∈N+,k>1).[跟进训练]3.(源自人教B版教材)求证:当n是大于或等于5的正整数时,2n>n2.[证明] (ⅰ)当n=5时,25=32,52=25,显然25>52,所以此时命题成立.(ⅱ)假设n=k(其中k≥5)时命题成立,即2k>k2.因为k≥5,所以k2≥5k>2k+1,因此2k+1=2×2k>2×k2≥k2+5k>k2+2k+1=(k+1)2.可知不等式当n=k+1时也成立.综上可知,不等式对任何大于或等于5的正整数n都成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3n2+3n+1这一不等式时,应注意n必须为( )A.n∈N+ B.n∈N+,n≥2C.n∈N+,n≥3 D.n∈N+,n≥4D [当n=1,n=2,n=3时,显然不等式不成立,当n=4时,64>61不等式成立,故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3n2+3n+1这一不等式时,应注意n必须为n≥4,n∈N+,故选D.]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n+1=(a≠1,n∈N+),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计算所得的项是( )A.1 B.1+aC.1+a+a2 D.1+a+a2+a3C [当n=1时,左边=1+a+a1+1=1+a+a2,故C正确.]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n+1)=(n+1)(2n+1)时,从“n=k”到“n=k+1”,左边需增添的代数式是( )A.(2k+1)+(2k+2) B.(2k-1)+(2k+1)C.(2k+2)+(2k+3) D.(2k+2)+(2k+4)C [当n=k时,左边是共有2k+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即1+2+3+…+(2k+1),所以当n=k+1时,左边共有2k+3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即1+2+3+…+(2k+1)+(2k+2)+(2k+3).所以左边需增添的代数式是(2k+2)+(2k+3).故选C.]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推证的目标不等式是________.+…+> [从不等式结构看,左边n=k+1时,最后一项为,前面的分母的底数是连续的整数,右边n=k+1时,式子为,即不等式为+…+>.]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n)=+…+的过程中,f (k+1)-f (k)=________. [依题意f (k)=+…+,f (k+1)=+…+,所以f (k+1)-f (k)=.故答案为.]回顾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数学归纳法步骤可概括为“三个成立,一个结”是什么意思?[提示] “三个成立”是指:①n=n0时验证命题成立,②n=k,k≥n0时假设命题成立;③n=k+1时,应用归纳假设证明命题成立.“一个结”就是结论: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2)你认为在应用数学归纳法时应注意哪几点?[提示] ①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为1;②递推是关键:正确分析由n=k到n=k+1时,式子项数的变化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③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中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核心环节,否则这样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证明.(3)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都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吗?数学归纳法一般用来证明哪几种类型?[提示] 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命题都是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但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不一定都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数学归纳证明的命题类型一般有:等式问题、不等式问题、整除问题,几何命题和“归纳—猜想—证明”等类型.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数学归纳法一、选择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时,第一步应验证不等式( )A.1+<2 B.1+<2C.1+<3 D.1+<3B [因为n∈N+,n>1,故第一步应验证n=2的情况,即1+<2.故选B.]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则当n=k+1时,左端应在n=k的基础上加上( )A. B.-C. D.C [因为当n=k时,左端=1-+…+,当n=k+1时,左端=1-+…+.所以,左端应在n=k的基础上加上.]3.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当n=2时命题成立,且由n=k时命题成立可以推得n=k+2时命题也成立,则( )A.该命题对于n>2的自然数n都成立B.该命题对于所有的正偶数都成立C.该命题何时成立与k取值无关D.以上答案都不对B [由n=k时命题成立可以推出n=k+2时命题也成立,且n=2时命题成立,故对所有的正偶数都成立.]4.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1项 B.k项 C.2k-1项 D.2k项D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则当n=k+1时,左边=1++…++…+,∴由n=k递推到n=k+1时不等式左边增加了:+…+,共(2k+1-1)-2k+1=2k项,故选D.]5.对于不等式(1)当n=1时,<1+1,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当n=k+1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 )A.过程全部正确B.n=1验得不正确C.归纳假设不正确D.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D [在n=k+1时,没有应用n=k时的假设,即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6.已知n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时,若已知假设n=k(k≥2)为偶数时,命题成立,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________.n=k+2时等式成立 [由于n为正偶数,已知假设n=k(k≥2)为偶数,则下一个偶数为n=k+2.故答案为:n=k+2时等式成立.]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n+1)3+(n+2)3(n∈N+)能被9整除”,要利用归纳假设证n=k+1时的情况,只需展开的式子是________.(k+3)3 [假设当n=k时,原式能被9整除,即k3+(k+1)3+(k+2)3能被9整除;当n=k+1时,(k+1)3+(k+2)3+(k+3)3.为了能用上面的归纳假设,只需将(k+3)3展开,让其出现k3即可.故答案为(k+3)3.]8.已知f (n)=1++…+(n∈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2n)>时,f (2k+1)-f (2k)=________.+…+ [因为假设n=k时,f (2k)=1++…+,当n=k+1时,f (2k+1)=1++…++…+,所以f (2k+1)-f (2k)=1++…++…+-(1++…+)=+…+.]三、解答题9.(1)(教材P43习题1.4T3改编)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3)=(n∈N+);(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n∈N+).[证明] (1)①当n=1时,左边=1+2+3+4=10,右边==10,左边=右边.②假设n=k(k∈N+)时等式成立,即1+2+3+…+(k+3)=,那么当n=k+1时,1+2+3+…+(k+3)+(k+4)=+(k+4)=,即当n=k+1时,等式成立.综上,1+2+3+…+(n+3)=(n∈N+).(2)①当n=1时,左边=1,右边=2,左边<右边,故当n=1时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1++…+<2,那么当n=k+1时,左边=1++…+<2,因为4k2+4k<4k2+4k+1,所以2 <2k+1,所以2==<=2.故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上,由①②可知1++…+<2.10.某命题与自然数有关,如果当n=k(k∈N+)时该命题成立,则可推得n=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n=5时该命题不成立,则可推得( )A.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B.当n=6时,该命题成立C.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D.当n=4时,该命题成立C [若n=4时,该命题成立,由条件可推得n=5命题成立.它的逆否命题为:若n=5不成立,则n=4时该命题也不成立.]11.记凸k边形的内角和为f (k),则凸k+1边形的内角和f (k+1)=f (k)+________.π [由凸k边形变为凸k+1边形时,增加了一个三角形图形,故f (k+1)=f (k)+π.]12.(源自苏教版教材)设n∈N*,f (n)=5n+2×3n-1+1.(1)当n=1,2,3,4时,计算f (n)的值.(2)你对f (n)的值有何猜想?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解] (1)当n=1时,f (1)=51+2×31-1+1=8=8×1;当n=2时,f (2)=52+2×32-1+1=32=8×4;当n=3时,f (3)=53+2×33-1+1=144=8×18;当n=4时,f (4)=54+2×34-1+1=680=8×85.(2)猜想:当n∈N*时,f (n)=5n+2×3n-1+1能被8整除.①当n=1时,有f (1)=51+2×31-1+1=8,能被8整除,命题成立.②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f (k)能被8整除,那么,当n=k+1时,有f (k+1)=5k+1+2×3(k+1)-1+1=5×5k+6×3k-1+1=(5k+2×3k-1+1)+4(5k+3k-1)=f (k)+4(5k+3k-1).这里,5k和3k-1均为奇数,它们的和(5k+3k-1)必为偶数,从而4(5k+3k-1)能被8整除.又依归纳假设,f (k)能被8整除,所以f (k+1)能被8整除.这就是说,当n=k+1时命题也成立.根据①和②可知,对任何n∈N*,命题总成立.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章 1.4 数学归纳法 讲义--2026版高中数学湘教版选必修1.docx 第1章 1.4 数学归纳法(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