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 活动四 介绍生活中人和物的位置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版本 数学·西师大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年 级 一年级 学 期 上册 单 元 综合实践 我的伙伴我的班课 题 活动四 介绍生活中人和物的位置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能准确判断和表述。2.素养能力:能运用位置词描述教室、校园、生活场景中人和物的位置,培养空间观念。感受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2.教学难点:用位置词描述教室、校园、生活场景中人和物的位置。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视频内容,快速唤醒学生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词的记忆,建立视频情境与课堂主题的直接联系,为后续“介绍生活中位置”铺垫基础。1.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看完了《上下前后左右》的趣味视频,是不是特别有意思?现在请大家跟着视频里的小朋友一起动起来。导入新课:其实呀,生活中到处都藏着“上下前后左右”的秘密!就像视频里的小朋友用方位词介绍位置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当“生活小导游”,用这些神奇的词语,说说我们身边的人和物都在什么位置——比如你的好朋友站在哪里,书包放在哪里,甚至窗外的大树在教室的哪一面……大家准备好了吗?”二、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深入理解“前后”【设计意图】:理解“前后”的方向描述,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因朝向改变,前后位置变化)通过模拟排队,锻炼观察推理能力和方位表达准确性。渗透“乘车排队、文明礼让”的德育意识,联系生活规则。1.观察情境,提取信息:课件出示教材“乘车排队”图教师提问:穿粉衣服的小朋友说“前面有3人”,谁是她?“前面”指她面对的方向还是背对的方向?”引导明确:观测点是自己,排队上车时,靠近车门的位置为“前”,远离车门的位置为“后”。如果她转身向后,原来“前面”的人会变成她的哪一面?初步感知前后相对性:朝向变,前后变。2. 角色扮演:课件出示活动要求:①请5名学生上台排队。②提问:XX同学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③延伸:教室的前面是讲台,后面是黑板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选5名学生上台模拟“排队上车”,其余学生描述:“XX同学前面有__人,后面有__人。”(如“扎辫子的同学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请排队学生转身向后,再描述:现在XX同学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对比两次描述,强化“前后随朝向变化”。)3.德育延伸:教师提问:乘车为什么要排队?不排队会怎样?总结:排队守秩序,安全又文明,这是生活中的数学智慧!学习任务二:区分“左右”的实际应用【设计意图:】巩固左右的区分方法(以自身左右手为标准),突破“左右混淆”难点。通过肢体操作+游戏互动,强化左右的身体感知和语言表达。联系“端碗、写字”的生活习惯,规范动作,培养专注力。1.观察模仿:分两步观察教材图:第一步(端碗拿筷):“小朋友左手端碗,右手拿筷子。”请学生模仿动作,边做边说:“我的左手____,右手____。”(如“左手端碗,右手拿笔”。)第二步(压本写字):“左手压本子,右手握笔。” 同样模仿,感受左右分工的生活逻辑(左稳右动)。生活拓展:生活中还有很多情景也要用“左右”表示位置关系,你能说出哪些?预设1:课本左边是目录,右边是正文。预设2: 收银台左边放购物篮,右边放扫码枪。预设3: 床头左边放闹钟,右边放台灯。预设4:黑板左边贴课程表、右边贴值日表。3. 游戏挑战:① 听指令,做动作:老师发令:“左手摸右耳!右手拍左腿!左手举课本!右手指向窗外!” 学生快速反应,错误者“复活挑战”(强化左右肌肉记忆)。② 观察同桌:教师:你的同桌左手边有什么?右手边有什么?引导发现:描述自己的左右→以自身手为准;描述别人的左右→想象“我是他”,用自己的手对应判断(如“他的左手边是书包”= 站在他的角度,他的左手边→我的左手边对应方向)。学习任务三:辨别“上下”【设计意图】综合运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校园场景,深化方位词的关联使用。通过场景想象+绘图表达,提升空间综合描述能力和创造力。激发观察校园的兴趣,增强对校园生活的热爱。1.场景分析:观察教材“校园树下”图,提问:教师:小朋友们在哪里?树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引导学生用上下描述:蝴蝶在树的上面飞,我们坐在树的下面。教师:他们讨论课外小组时,谁坐在谁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用前后左右描述人物位置,如:穿蓝衣服的同学坐在看书同学的左边。2. 校园拓展:分组讨论:除了树下,校园里还有哪些地方?选1个场景,用方位词介绍!预设1:操场在教室的前面,我们在操场的左边跑步。预设2: 花坛在教学楼的右边,上面开满了花。预设3: 国旗在旗杆的上面,国旗台在操场的前面。绘图创作:每人画一幅“校园方位图”,标注3个方位描述(如“我的教室在3楼,上面是4年级教室,下面是图书馆”),上台展示并解说。3. 开放提问:呼应教材问题:“对校园生活,你还想到些什么?说一说!”示例引导:“我发现__在__的__面”(如“乒乓球台在体育馆的左边,上面有球拍”),鼓励个性化表达。三、课堂练习【设计意图】巩固“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词的运用,能准确描述交通场景(车辆、标志、指示牌)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方位的相对性与观测点影响(如车辆“前后”以行驶方向为观测点,指示牌“左右”以观察者朝向为标准)。请你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1)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说一说。(2)指名汇报,有序梳理。认一认,圈一圈。表示向( 左 右 )转弯 表示向( 左 右 )转弯标志认读。(2)游戏巩固。(3)生活联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看到这些标志?转弯时要注意什么?(渗透交通安全:“转弯看左右,减速慢行”。)3.(1)去虎山应该向( )走。(2)向左走可以到哪?画“√”。两栖动物爬行馆熊山企鹅馆(1)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反思与评价四、课堂延伸回家后,画一幅“上学路线方位图”,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路上的交通场景(如“公交站在超市前面,红绿灯在路口上面”)。明天分享!五、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1. 左右:用“左手端碗、右手拿筷子”“左手压本子、右手写字”,把“左右”和身体动作绑定,轻松区分;2. 前后:以“公交车排队,前面有3人”为例,理解“前”是朝向目标(上车)的方向,“后”是相反方向;3. 上下:位置高的是上,位置低的是下。六、板书设计介绍生活中人和物的位置左右:用“左手端碗、右手拿筷子”“左手压本子、右手写字”前后:“前”是朝向目标的方向,“后”是相反方向上下:位置高的是上,位置低的是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