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 活动三 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 活动三 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 活动三 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西师大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一年级 学 期 上册 单 元 综合实践 我的伙伴我的班
课 题 活动三 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能熟练运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2.素养能力:通过观察、表达、实践,提升空间感知和语言描述能力。激发观察校园、探索生活的兴趣,感受空间知识的实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表达、实践,提升空间感知和语言描述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说口诀算得数” ,复习已学乘法口诀及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巩固旧知、激活经验。借助熟悉的计算,让学生感受乘法口诀的便捷,自然引出 “4与5的乘法口诀” 新授,实现知识衔接,降低学习新内容的难度,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
1.判一判。(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小朋友举手发言用右手。
老师用右手拿着书。
的后面是。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教室我们学会了“前、后、左、右、上、下”,比如:黑板在教室的前面!现在走出教室,校园里的方位怎么说呢?”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4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校园场景中深化“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认知,突破“观测点”(参照物),以“自身、建筑、物品”为观测点,初步运用方位词,建立空间对应关系。以单一观测点为线索,让学生初步掌握“上下(垂直)、左右(水平)、前后(朝向)”的空间意义,建立方位词与真实场景的联结。
走出教室观察四周。
1.示例引导:明确观测点:
(1) 以“自己”为观测点:
教师:站在教室门口,我的左面是教学楼,右面是花坛(指向实地/图片)。谁能模仿说?
请2名学生尝试,纠正表述:
预设:我的左面有____,右面有____,结合“举右手”辅助判断左右。
(2)以“建筑”为观测点:
教师:我们的教室在2楼,上面是3楼(高年级教室),下面是1楼(图书馆)。“上面”指更高层,“下面’”指更底层,对吗?
引导学生触摸楼梯,感受垂直方位的“高低关系”。
(3)以“物品”为观测点:
教师:看文化墙!这幅作品的上面有小红花装饰,下面有班级合影。“上面”“下面”是围绕作品本身的上下方。
手指作品,强调“以物品为中心”的观测逻辑。
2. 自主观察:完成“基础任务卡”:
自己 我的前面是____,后面是____;
教学楼 教学楼的左面是____(如大树),右面是____(如跑道);
花坛 花坛的上面有____(如蝴蝶),下面有____(如泥土)。
操作:学生分散观察(或围看场景图),用3分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纠正“左右”混淆,及时示范“举右手判断法”)。
学习任务二:校园方位大侦探
【设计意图:】通过“方位大侦探”挑战,融合分组合作、汇报评价,提升方位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培养观察、表达和逻辑思维。
走出教室观察四周。
1.分组与分工:
分组:4人一组,选组长,分工明确:
记录员:绘制方位关系图;
汇报员:整理描述语言;
观察员:发现细节(如蚂蚁、落叶等);
质检员:检查描述是否准确。
规则:在校园观察区(或模拟场景),完成 “人+物+建筑”的方位关系探究,填写“侦探任务卡”。
2. “侦探任务卡”核心挑战:
挑战类型 任务描述
人物方位 找到1位同学,描述“____在我的前面,他的右面有____(物品)”
建筑关联 观察教学楼和操场,说“操场在教学楼的____面,教学楼的上面有____(如国旗)”
创意发现 自主设计1个方位描述(如“大树的下面有蚂蚁,它的左面是垃圾桶”)
3. 游戏互动:课堂穿插挑战(与任务并行,活跃氛围):
(1)指认前面同学(对应图片任务):
教师:请指一指你前面的同学,大声说:____在我的前面!
(随机选3组,引导发现:面向操场时,前面是操场;转身面向教学楼,前面变成教学楼,渗透“前后随朝向变化”。)
(2) 描述右面物品:
教师:快速观察,你右面的物品是什么?用我的右面有____回答!
引导区分:“自己的右面”≠“物品的右面”,如“我的右面是小明,小明的右面是窗户”。)
(3)想象教室上下:
师:“闭眼想想:教室的上面(天花板)有吊灯、风扇,下面(地板)有桌椅、书包……谁能补充?”
联系教室实际,强化“上下”的垂直空间感。
4. 汇报与评价:
汇报要求:每组派代表上台,结合手绘方位图汇报(如“我们发现:小红在花坛前面,花坛的左面有水管,水管的上面有小鸟……”)。
全班评价:
教师:他说的方位对吗?有没有更准确的描述?
引导质疑:“花坛左面”是从谁的角度看?强化“观测点先行”的逻辑。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判断方法,理解方位的相对性(如上与下相对、前后随朝向变化、左右以观测者为中心)。能结合生活场景(红绿灯、队列、楼层、教室)准确描述物体或人物的位置关系。
圈出正确答案。
红灯在黄灯的( 上 下 )面;
绿灯在黄灯的( 上 下 )面;
黄灯在红灯的( 上 下 )面;
红灯在绿灯的( 上 下 )面。
(1)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说一说。
(2)指名汇报,有序梳理。
圈出正确答案。
如图,三位同学练习正步走。老师一声令下:“立定,向后转”。这时,小明在小奇的( 前 后 )面,小贝在小奇的( 前 后 )面。
(1)角色扮演:
请3名学生上台模拟“小明、小奇、小贝”正步走(面向右,队列顺序:小明→小奇→小贝)。
(2)判断推理:
教师提问:现在,小奇面向左,小明在小奇的____面?小贝在小奇的____面?”
引导学生发现:前后随朝向改变,“前面”是面向的方向,“后面”是背对的方向。
(3)互动游戏:
全班模拟“向后转”,同桌互相判断“前后位置”,巩固规律。
爸爸、妈妈带明明和妹妹去逛商场。
明明和妈妈在( )楼。
(2)爸爸带妹妹在5楼吃东西,他们在明明和妈妈的( )面。(填“上”或“下”)
(1)生活关联:
教师提问:你们家住在几楼?楼上和楼下怎么区分?(引出“楼层数字越大,位置越靠上”。)
(2)题目分析:
观察图片:明明和妈妈在3楼,爸爸和妹妹在5楼。5楼在3楼的____面?(学生圈出“上”,解释理由:5比3大,楼层更高。)
4. 把正确答案圈出来。
(1)天天的( 左 右)边是乐乐,红红的( 左 右)边是明明。
(2)红红在明明的( 左 右)边,在乐乐的( 前 后)面。
(1)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延伸
回家后,和家长说说家里的方位!比如“沙发在电视的前面”“冰箱在厨房的左面”。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1. 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
2. 观察点:自己、建筑、物品;
3. 相对性:观察点变,方位会反过来。
六、板书设计
介绍校园中人和物的位置
方位小发现:
上下相对:“上面”和“下面”是相反的(如教室的上 下);
前后可变:转身向后,“前面”就变成“后面”啦!
左右看手:举右手→右面,举左手→左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