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 活动一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 活动一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 活动一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西师大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一年级 学 期 上册 单 元 综合实践 我的伙伴我的班
课 题 活动一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准确辨别自身及周围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熟练用方位词清晰描述。
2.素养能力:通过身体体验、场景观察、互动游戏,建立空间方位感,提升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方位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培养主动观察、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准确辨别自身及周围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熟练用方位词清晰描述及语言表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用“怎么介绍”的问题,暴露学生已有经验(比如可能乱说“那边、这儿”),同时明确学习目标(用“前后、上下、左右”精准表达)。通过指向教室实物的互动(指讲台、黑板、同学),让抽象概念瞬间“落地”。导入末尾的“小导游”伏笔,为后续“介绍教室布局、小伙伴位置”的练习环节做铺垫,让整节课的任务逻辑更连贯(从“为什么学”到“怎么用”)。
1.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学校要办家长开放日,爸爸妈妈会来看我们上课呢!那问题来了:怎么给爸爸妈妈说清楚你的同桌坐在哪边,教室的国旗挂在哪里呀?(稍作停顿,观察学生反应)
导入新课:
教师:看!(走到讲台前,手势指向教室)讲台前面是第一排同学,后面是黑板报;黑板上面飘着国旗,下面是我们的作品;你的左手边、右手边,是不是坐着好朋友?这些“前后、上下、左右”的小秘密,就是今天要解锁的魔法咒语!学会它,你就能当最棒的班级小导游,把教室介绍得明明白白。现在,咱们先和身边的小伙伴试试:用手比一比“上、下”,转一转说说“前、后”,看看谁的方位感最厉害!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感知自身方位
【设计意图】以身体为载体,将抽象方位转化为直观动作,解决低年级“左右易混淆”的核心难点。通过模仿--互动--纠错,让学生建立“方位--身体动作”的强关联,夯实认知基础。
比一比。
教师: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能模仿吗?
教师示范,建立标准:
教师站在讲台,边做动作边讲解:
看老师:
向前伸右手→前;向后伸左手→后;
举左手摸左耳→左;举右手摸右耳→右;
抬手摸天花板→上;低头看脚尖→下。
教师强调左右的记忆诀窍:右手写字握笔杆,左手压纸来帮忙! 记住啦!
同桌互练,纠正巩固
课件出示要求:
① 4人一组,围绕图片讨论6个方位的动作特征。
② 模仿动作,边做边说“前、后、上、下、左、右”,同桌互相检查。
③ 成果展示:邀请“最佳搭档”上台示范动作,全班模仿巩固。
④ 安全提示:伸展手臂时注意间距,避免碰撞。
教师巡视重点:
① 纠正“左右混淆”:用口诀提醒“右手拿笔,左边是对面”;
② 规范动作:如“伸左手时,大拇指朝左,别歪啦!”
集体挑战,强化记忆
教师:随机说方位(如“右、上、后”),学生 快速做动作,比谁反应快、姿势准。
趣味反馈:“刚才小明的左手伸对啦!像小士兵一样标准”“小红摸头顶的动作真稳,‘上’找对了!”
4.小结:
前:身体面向前方,手臂伸直指向前方;
后:身体背向镜头,手臂伸直指向后方;
上:手臂向上伸直(贴近耳朵);
下:手臂向下伸直(贴近身体);
左、右:手臂向侧面伸直(左手臂对应“左”,右手臂对应“右”)。
学习任务二:结合场景描述
【设计意图:】以身体为载体,将抽象方位转化为直观动作,解决低年级“左右易混淆”的核心难点。通过模仿--互动--纠错,让学生建立“方位--身体动作”的强关联,夯实认知基础。
说一说。
1.情境创设:
教师:现在我们都是“教室小导游”!请观察座位和周围,完成两个任务:
①说同学:我的前面是____,后面是____,左面是____,右面是____;
②说物品:黑板的上面是____(国旗),下面是____(讲台)。”
2. 学习流程:
自主思考(1分钟):默默观察,在心里组织语言;
同桌交流(3分钟):互相说位置,检查对错;
全班分享:
预设1:我的前面是田田,我的后面是豆豆。
教师引导验证:大家看看田田是不是在他脸朝的方向?豆豆是不是在他背后?对啦!描述要和实际位置一致。
预设2: 我的前面是丽丽,我的后面是明明。
预设3: 我在最前面,我的后面有3个小朋友,分别是丽丽、豆豆和明明。
预设4: 我的右面是小美,我的左面是小亮。
教师扩展提问:窗户在教室的哪边?门的前面是什么? 关联图片中“教室场景”的观察。
3.小结: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找准参照物。以参照物为准,说清楚是“谁在参照物的哪面”或“参照物的哪面是谁”。
学习任务三:互动练习,巩固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数字--身体--场景”的方位探究,逐步建立-“参照系--方位关系”的空间建模能力,为后续解决“位置与方向”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在“互逆表达”(上下)和“视角转换”(左右)中,培养可逆思维、辩证思维,理解“同一现象因观察角度不同而产生差异”的逻辑。两人一组的对口令互动,要求学生清晰表达、准确回应,在“倾听--验证--纠错”中提升语言规范度和合作能力。
对口令。
1. 互动竞赛——“对口令”游戏
(1)规则讲解(模仿图片):
两人一组,一人说“方位描述”,另一人快速对答相反/对应方位:
数字版:1在2的上面”→“2在1的下面;
身体版:我说左眼”→“我对右眼;
创意版:我的前面是窗户→我的后面是墙壁(结合教室场景)。
(2)竞赛规则:限时2分钟,每组轮流挑战,比“对答速度+正确率”。
2. 分组竞赛,教师引导:
教师巡视鼓励:哇,第三组对答左膝盖→右膝盖,太有创意啦!
纠错反馈:刚才“左”说成“右”啦,记住拿笔的手是右,别搞反。
升级难度:加入“前后+左右”复合指令,如“前面是门,右面是谁?”
3. 小结:
注意:面对面时左、右是相反的!也就是小男孩的右面,小男孩的左面就是小女孩的右面,所以小女孩的左眼在小男孩的右面。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精准辨别方位:通过手势图(题1),巩固“自身左右”的判断(依托“拿笔手为右”的生活经验,突破左右混淆难点);借助排队场景(题2),理解“前后方位的相对性”(同一物体因参照对象不同,方位描述变化);利用物品摆放(题3),掌握“上下、左右的多物体位置关系”及双向相对性(如书包和文具盒的左右互逆)。
请在左手下面的 里画“√”。
(1)独立判断:
师:“请观察题1的5幅手势图,先自己判断哪些是左手,在方框里画“√”。完成后,把左手和右手分别举起来,对比图中的手势!”(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标记典型错误:如误判左手为右手。)
(2)手势验证法:
师逐幅分析:“看第三幅图——拇指朝左,握拳姿势,大家模仿这个动作!感受一下:这是左手还是右手?”(生模仿后发现:和自己的左手动作一致→确定为左手。)
互动纠错:“刚才小红把第四幅图标成了右手,现在模仿这个手势(拇指向左,手掌展开),发现这也是左手!所以第三、四幅图都要打√”
(3)同桌互查:
两人一组,一人随机说图号(如“第3幅”),另一人快速做对应手势并判断左右,互相验证对错,强化肌肉记忆。
圈一圈。
(1)老爷爷在老奶奶的(前 后)面,在小男孩的(前 后)面。
(2)小女孩的前面有( 2 3 4 )人。
(1)场景还原:
教师:“请6位同学上台,“公交站排队”场景站位(依次扮演:老奶奶、老爷爷、小男孩、小女孩、阿姨、叔叔)。”(生上台站位,还原图示队列。)
(2)问题探究——前后相对性:
师引导:老奶奶脸朝的方向是前,老爷爷在她背朝的方向→所以是后。
师引导:小男孩脸朝的方向是前,老爷爷在他脸朝的方向→所以是前。”
总结:同一人(老爷爷),因为参照对象不同(老奶奶→小男孩),前后方位会变化!这就是方位的相对性!
(3)人数统计:
教师:小女孩前面有几人?请上台的“小女孩”指一指“前面”是哪个方向(脸朝的方向),再数人数:老奶奶、老爷爷、小男孩→共3人!生圈出“3”,教师强调:“数‘前面的人’要从脸朝的方向开始数,不能数自己哦!
看图,把正确的答案圈出来。
(1)文具盒在桌子的(上 下)面。
(2)书包在桌子的(上 下)面。
(3)篮球在桌子的(上 下)面。
(4)椅子在桌子的(左 右)边。
(5)书包在文具盒的(左 右)边,文具盒在书包的(左 右)边。
引导学生自己先去说一说。
(2)指名汇报。
(3)学生相互补充,交流。
四、课堂延伸
回家当 “家庭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你的房间里,床的上面/下面是什么?沙发的前面/后面有什么?明天带“导游日记” 来分享哦!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前与后:面向的方向是 前,背对的方向是后。伸手指向前方为前,转身背向为后。
2. 上与下:头顶(或手臂向上伸)的方向是 上,脚下(或身体向下)的方向是 下(如抬手举高代表上,低头看脚代表下)。
3. 左与右:左手所在的一侧是左,右手所在的一侧是 右(如伸开双臂,左侧为左,右侧为右)。
4. 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后的位置关系都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谁在左面或谁在右面”。
六、板书设计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前:身体面向前方,手臂伸直指向前方;
后:身体背向镜头,手臂伸直指向后方;
上:手臂向上伸直(贴近耳朵);
下:手臂向下伸直(贴近身体);
左、右:手臂向侧面伸直(左手臂对应“左”,右手臂对应“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