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6章 6.4 6.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 讲义----2026版高中数学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6章 6.4 6.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 讲义----2026版高中数学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6.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1.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标准差、方差、极差).(重点) 2.理解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重点、难点) 1.通过对标准差、方差、极差概念的学习,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利用标准差、方差、极差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
甲:8,6,7,8,6,5,9,10,4,7;
乙:6,7,7,8,6,7,8,7,9,5.
经过计算可知甲、乙的命中环数的平均数都是7环.
若从二人中选一人去和兄弟部队参加射击大赛,只用平均数能否做出选择?
知识点 极差、方差、标准差
1.极差
(1)定义:将一组数据中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统称为极值,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差称为极差,也称全距,用__________表示.
(2)极差的意义
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代表值,但它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反映中间数据的离散状况.
2.方差
(1)总体方差:
①定义:若设y1,y2,…,yN是总体的全部个体,μ是总体均值,则称σ2=____________________为总体方差或方差.
②意义:总体方差σ2刻画了总体中的个体向总体均值μ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程度:方差越小,表明个体与均值μ的距离__________,个体向μ集中得__________.
总体方差σ2也刻画了总体中个体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程度:方差越小,表明个体越__________,波动__________.
(2)样本方差
①定义:若从总体中随机抽样,获得n个观测数据x1,x2,…,xn,用表示这n个数据的均值,则称
为这n个数据的样本方差,也简称方差.
②意义:样本方差s2刻画了样本数据相对于样本均值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程度.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是总体方差的估计.
(3)分层抽样的方差
将总体分为两层,第一、二层的样本量分别为n1,n2,样本均值分别为,样本方差分别为,则全部样本的样本容量、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分别为n=n1+n2,=(n1+n2),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班和乙班各有学生20人、40人,甲班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80分,方差为2,乙班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82分,方差为4,那么甲班和乙班这60人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81分吗?方差是=3吗?为什么?
(2)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方差为s2,数据x1,x2,…,xn,的方差为,那么s2与的大小关系如何?
                                    
                                    
3.标准差
(1)定义: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如果σ2是总体方差,则称σ=是总体标准差;
如果s2是样本方差,则称s=是样本标准差.
s=.
(2)标准差的意义
标准差刻画了数据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__________;标准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__________.样本标准差是总体标准差的估计.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一组数据的值大小相等,没有波动变化,则标准差为0. (  )
(2)标准差越大,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周围越集中;标准差越小,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周围越分散. (  )
2.在教学调查中,甲、乙、丙三个班的数学测试成绩分布如图1,2,3,假设三个班的平均分都是75分,s1,s2,s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班数学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图1      图2     图3
A.s3>s1>s2   B.s2>s1>s3
C.s1>s2>s3 D.s3>s2>s1
类型1 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例1】 甲、乙两机床同时加工直径为100 cm的零件,为检验质量,各从中抽取6件测量,数据为:
甲:99 100 98 100 100 103
乙:99 100 102 99 100 100
(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及方差;
(2)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哪台机床加工零件的质量更稳定.
[尝试解答]                                     
                                    
                                    
                                    
                                    
                                    
                                    
 标准差、方差的意义
(1)标准差、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标准差的大小不会超过极差.
(2)当标准差、方差为0时,样本各数据相等,说明数据没有波动幅度,数据没有离散性.
[跟进训练]
1.如图,样本A和B分别取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它们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和,样本标准差分别为sA和sB,则(  )
A.>,sA>sB   B.<,sA>sB
C.>,sA2.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2,再都减80,得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40.6,1.1 B.48.8,4.4
C.81.2,44.4 D.78.8,75.6
类型2 分层抽样的方差
【例2】 在了解全校学生每年平均阅读了多少本文学经典名著时,甲同学抽取了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并算得样本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9;乙同学抽取了一个容量为8的样本,并算得样本的平均数为6,方差为16.已知甲、乙两同学抽取的样本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容量为18的样本,求合在一起后的样本平均数与方差.(精确到0.1)
[尝试解答]                                     
                                    
                                    
                                    
                                    
                                    
                                    
 计算分层抽样的方差s2的步骤
(1)确定,n1,n2;
(2)确定,n=n1+n2;
(3)应用公式s2=+()2],计算s2.
[跟进训练]
3.甲、乙两支田径队体检结果为:甲队的体重的平均数为60 kg,方差为200,乙队体重的平均数为70 kg,方差为300,又已知甲、乙两队的队员人数之比为1∶4,那么甲、乙两队全部队员的平均体重和方差分别是什么?
                                    
                                    
                                    
                                    
                                    
                                    
类型3 数据的数字特征的综合应用
【例3】 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某学校的两组学生的成绩如表所示: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 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判断这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成绩谁优谁劣,并说明理由.
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尝试解答]                                     
                                    
                                    
                                    
                                    
                                    
                                    
 数据分析的要点
(1)要正确处理此类问题,首先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全方位地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而不能习惯性地仅从样本方差的大小去决定哪一组的成绩好,像这样的实际问题还得从实际的角度去分析,如本例的“满分人数”;其次要在恰当地评估后,组织好正确的语言作出结论.
(2)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不同的标准没有对和错的问题,也不存在唯一解的问题,而是根据需要来选择“好”的决策,至于决策的好坏,是根据提出的标准而定的.
[跟进训练]
4.某校拟派一名跳高运动员参加一项校际比赛,对甲、乙两名跳高运动员进行了8次选拔比赛,他们的成绩(单位:m)如下:
甲:1.70,1.65,1.68,1.69,1.72,1.73,1.68,1.67;
乙:1.60,1.73,1.72,1.61,1.62,1.71,1.70,1.75.
经预测,跳高1.65 m就很可能获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取冠军,可能选哪位选手参赛?若预测跳高1.70 m 方可获得冠军呢?
                                    
                                    
                                    
                                    
                                    
                                    
1.若样本数据x1,x2,…,x10的标准差为8,则数据2x1-1,2x2-1,…,2x10-1的标准差为(  )
A.8 B.15    
C.16     D.32
2.有一份统计资料,共有11个数据如下(不完全按大小排列):2,4,4,5,5,6,7,8,9,11,x,已知这组数据的均值为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A.6 B.
C.66 D.6.5
3.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7,8,7,9,5,4,9,10,7,4,则:
(1)平均命中环数为________;
(2)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________.
4.现有10个数,其平均数是4,且这10个数的平方和是200,那么这组数的标准差是________.
5.已知样本9,10,11,x,y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4,则xy=________.
回顾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
2.如何计算分层抽样的方差?
3.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反映了该组数据的什么特性?
7/76.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1.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标准差、方差、极差).(重点) 2.理解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重点、难点) 1.通过对标准差、方差、极差概念的学习,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利用标准差、方差、极差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
甲:8,6,7,8,6,5,9,10,4,7;
乙:6,7,7,8,6,7,8,7,9,5.
经过计算可知甲、乙的命中环数的平均数都是7环.
若从二人中选一人去和兄弟部队参加射击大赛,只用平均数能否做出选择?
知识点 极差、方差、标准差
1.极差
(1)定义:将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统称为极值,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也称全距,用R表示.
(2)极差的意义
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代表值,但它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反映中间数据的离散状况.
2.方差
(1)总体方差:
①定义:若设y1,y2,…,yN是总体的全部个体,μ是总体均值,则称σ2=为总体方差或方差.
②意义:总体方差σ2刻画了总体中的个体向总体均值μ的集中或离散的程度:方差越小,表明个体与均值μ的距离越近,个体向μ集中得越好.
总体方差σ2也刻画了总体中个体的稳定或波动的程度:方差越小,表明个体越整齐,波动越小.
(2)样本方差
①定义:若从总体中随机抽样,获得n个观测数据x1,x2,…,xn,用表示这n个数据的均值,则称
为这n个数据的样本方差,也简称方差.
②意义:样本方差s2刻画了样本数据相对于样本均值集中或离散的程度.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是总体方差的估计.
(3)分层抽样的方差
将总体分为两层,第一、二层的样本量分别为n1,n2,样本均值分别为,样本方差分别为,则全部样本的样本容量、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分别为n=n1+n2,=(n1+n2),s2=.
(1)甲班和乙班各有学生20人、40人,甲班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80分,方差为2,乙班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82分,方差为4,那么甲班和乙班这60人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81分吗?方差是=3吗?为什么?
(2)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方差为s2,数据x1,x2,…,xn,的方差为,那么s2与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 (1)不是,因为甲班和乙班在这60人中的层权是不同的.
(2)因为数据x1,x2,…,xn,比数据x1,x2,…,xn更加相对集中,所以方差变小了,即<s2.
3.标准差
(1)定义: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如果σ2是总体方差,则称σ=是总体标准差;
如果s2是样本方差,则称s=是样本标准差.
s=.
(2)标准差的意义
标准差刻画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样本标准差是总体标准差的估计.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一组数据的值大小相等,没有波动变化,则标准差为0. (  )
(2)标准差越大,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周围越集中;标准差越小,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周围越分散. (  )
[答案] (1)√ (2)×
2.在教学调查中,甲、乙、丙三个班的数学测试成绩分布如图1,2,3,假设三个班的平均分都是75分,s1,s2,s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班数学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图1      图2     图3
A.s3>s1>s2   B.s2>s1>s3
C.s1>s2>s3 D.s3>s2>s1
D [所给图是成绩分布图,平均分是75分,在图1中,集中在75分附近的数据最多,图3中从50分到100分均匀分布,所有成绩不集中在任何一个数据附近,图2介于两者之间.由标准差的意义可得s3>s2>s1.]
类型1 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例1】 甲、乙两机床同时加工直径为100 cm的零件,为检验质量,各从中抽取6件测量,数据为:
甲:99 100 98 100 100 103
乙:99 100 102 99 100 100
(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及方差;
(2)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哪台机床加工零件的质量更稳定.
[解] (1)=(99+100+98+100+100+103)=100,
=(99+100+102+99+100+100)=100.
=[(99-100)2+(100-100)2+(98-100)2+(100-100)2+(100-100)2+(103-100)2]=,
=[(99-100)2+(100-100)2+(102-100)2+(99-100)2+(100-100)2+(100-100)2]=1.
(2)两台机床所加工零件的直径的平均值相同,又,所以乙机床加工零件的质量更稳定.
 标准差、方差的意义
(1)标准差、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标准差的大小不会超过极差.
(2)当标准差、方差为0时,样本各数据相等,说明数据没有波动幅度,数据没有离散性.
[跟进训练]
1.如图,样本A和B分别取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它们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和,样本标准差分别为sA和sB,则(  )
A.>,sA>sB   B.<,sA>sB
C.>,sAB [=(2.5+10+5+7.5+2.5+10)=6.25,
=(15+10+12.5+10+12.5+10)=≈11.67.
=[(2.5-6.25)2+(10-6.25)2+(5-6.25)2+(7.5-6.25)2+(2.5-6.25)2+(10-6.25)2]≈9.90,
=[(15-11.67)2+(10-11.67)2+(12.5-11.67)2+(10-11.67)2+(12.5-11.67)2+(10-11.67)2]≈3.47.
故<,sA>sB.]
2.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2,再都减80,得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40.6,1.1 B.48.8,4.4
C.81.2,44.4 D.78.8,75.6
A [法一:设原来的数据为x1,x2,x3,…,xn,则新数据为2x1-80,2x2-80,2x3-80,…,2xn-80,
所以=1.2,
所以=1.2,
即=40.6.
[(2x1-80-1.2)2+(2x2-80-1.2)2+…+(2xn-80-1.2)2]=4.4,
即[(2x1-81.2)2+(2x2-81.2)2+…+(2xn-81.2)2]=4.4,
所以原来数据的方差为[(x1-40.6)2+(x2-40.6)2+…+(xn-40.6)2]=-81.2)2+(2x2-81.2)2+…+(2xn-81.2)2]=×4.4=1.1.
法二:设原数据的平均数为
-80,方差为22s2,
由题意得2=40.6,s2=1.1.]
类型2 分层抽样的方差
【例2】 在了解全校学生每年平均阅读了多少本文学经典名著时,甲同学抽取了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并算得样本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9;乙同学抽取了一个容量为8的样本,并算得样本的平均数为6,方差为16.已知甲、乙两同学抽取的样本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容量为18的样本,求合在一起后的样本平均数与方差.(精确到0.1)
[解] 把甲同学抽取的样本的平均数记为
,方差记为s2.
则=≈5.4,
s2==
≈12.4.
即样本的平均数为5.4,方差为12.4.
 计算分层抽样的方差s2的步骤
(1)确定,n1,n2;
(2)确定,n=n1+n2;
(3)应用公式s2=+()2],计算s2.
[跟进训练]
3.甲、乙两支田径队体检结果为:甲队的体重的平均数为60 kg,方差为200,乙队体重的平均数为70 kg,方差为300,又已知甲、乙两队的队员人数之比为1∶4,那么甲、乙两队全部队员的平均体重和方差分别是什么?
[解] 由题意可知=60 kg,甲队队员在所有队员中所占层权为==70 kg,乙队队员在所有队员中所占层权为=,
则甲、乙两队全部队员的平均体重为=×60+×70=68(kg),
甲、乙两队全部队员的体重的方差为
s2=[200+(60-68)2]+[300+(70-68)2]=296.
类型3 数据的数字特征的综合应用
【例3】 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某学校的两组学生的成绩如表所示: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 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判断这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成绩谁优谁劣,并说明理由.
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解] (1)甲组成绩的众数为90,乙组成绩的众数为70,从成绩的众数比较看,甲组成绩好些.
(2)=(50×2+60×5+70×10+80×13+90×14+100×6)
=×4 000=80,
=(50×4+60×4+70×16+80×2+90×12+100×12)
=×4 000=80.
=[2×(50-80)2+5×(60-80)2+10×(70-80)2+13×(80-80)2+14×(90-80)2+6×(100-80)2]=172,
=[4×(50-80)2+4×(60-80)2+16×(70-80)2+2×(80-80)2+12×(90-80)2+12×(100-80)2]=256.
∵=,∴甲组成绩较乙组成绩稳定,故甲组好些.
(3)甲、乙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0分.其中,甲组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的有33人,乙组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的有26人.从这一角度看,甲组的成绩较好.
(4)从成绩统计表看,甲组成绩大于等于90分的有20人,乙组成绩大于等于90分的有24人,所以乙组成绩在高分段的人数多.同时,乙组得满分的人数比甲组得满分的人数多6人.从这一角度看,乙组的成绩较好.
 数据分析的要点
(1)要正确处理此类问题,首先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全方位地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而不能习惯性地仅从样本方差的大小去决定哪一组的成绩好,像这样的实际问题还得从实际的角度去分析,如本例的“满分人数”;其次要在恰当地评估后,组织好正确的语言作出结论.
(2)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不同的标准没有对和错的问题,也不存在唯一解的问题,而是根据需要来选择“好”的决策,至于决策的好坏,是根据提出的标准而定的.
[跟进训练]
4.某校拟派一名跳高运动员参加一项校际比赛,对甲、乙两名跳高运动员进行了8次选拔比赛,他们的成绩(单位:m)如下:
甲:1.70,1.65,1.68,1.69,1.72,1.73,1.68,1.67;
乙:1.60,1.73,1.72,1.61,1.62,1.71,1.70,1.75.
经预测,跳高1.65 m就很可能获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取冠军,可能选哪位选手参赛?若预测跳高1.70 m 方可获得冠军呢?
[解] 甲的平均成绩和方差如下:
=(1.70+1.65+1.68+1.69+1.72+1.73+1.68+1.67)=1.69,
=[(1.70-1.69)2+(1.65-1.69)2+…+(1.67-1.69)2]=0.000 6.
乙的平均成绩和方差如下:
=(1.60+1.73+1.72+1.61+1.62+1.71+1.70+1.75)=1.68,
=[(1.60-1.68)2+(1.73-1.68)2+…+(1.75-1.68)2]=0.003 15.
显然,甲的平均成绩高于乙的平均成绩,而且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说明甲的成绩比乙稳定.由于甲的平均成绩高于乙,且成绩稳定,所以若跳高1.65 m就很可能获得冠军,应派甲参赛.
在这8次选拔赛中乙有5次成绩在1.70 m以上,虽然乙的平均成绩不如甲,成绩的稳定性也不如甲,但成绩突破1.70 m的可能性大于甲,所以若跳高1.70 m 方可获得冠军,应派乙参赛.
1.若样本数据x1,x2,…,x10的标准差为8,则数据2x1-1,2x2-1,…,2x10-1的标准差为(  )
A.8 B.15    
C.16     D.32
C [已知样本数据x1,x2,…,x10的标准差为s=8,则s2=64,数据2x1-1,2x2-1,…,2x10-1的方差为22s2=22×64,所以其标准差为=2×8=16.故选C.]
2.有一份统计资料,共有11个数据如下(不完全按大小排列):2,4,4,5,5,6,7,8,9,11,x,已知这组数据的均值为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A.6 B.
C.66 D.6.5
A [由=(2+4+4+…+11+x)=6,
得x=5,
故s2=[(2-6)2+(4-6)2+…+(11-6)2+(5-6)2]=6.]
3.某学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7,8,7,9,5,4,9,10,7,4,则:
(1)平均命中环数为________;
(2)命中环数的标准差为________.
(1)7 (2)2 [(1)=×(7+8+7+9+5+4+9+10+7+4)=7.
(2)∵s2=[(7-7)2+(8-7)2+(7-7)2+(9-7)2+(5-7)2+(4-7)2+(9-7)2+(10-7)2+(7-7)2+(4-7)2]=4,∴s=2.]
4.现有10个数,其平均数是4,且这10个数的平方和是200,那么这组数的标准差是________.
2 [s=

==2.]
5.已知样本9,10,11,x,y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4,则xy=________.
91 [由题意得

解得或
所以xy=91.]
回顾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
[提示] 首先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按公式s2=[(x1-)2+…+(xn-)2]计算方差.
按公式s=
计算标准差.
2.如何计算分层抽样的方差?
[提示] 计算分层抽样的方差的步骤:
①确定,n1,n2;
②确定,n=n1+n2;
③应用公式s2=+()2]计算s2.
3.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反映了该组数据的什么特性?
[提示] 反映了这组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课时分层作业(五十六)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方差 D.众数
C [由方差的定义,知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2.对一组样本数据xi(i=1,2,…,n),如将它们改为xi-m(i=1,2,…,n),其中m≠0,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与方差都不变
B.平均数与方差都变了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了
D.平均数变了,方差不变
D [若x1,x2,…,xn的平均数为,方差为s2,则ax1+b,ax2+b,…,axn+b(a≠0)的平均数为a+b,方差为a2s2,标准差为.故选D.]
3.样本中共有5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该样本的平均数为1,则样本的标准差为(  )
A.     
C.2     D.
D [∵样本a,0,1,2,3的平均数为1,∴=1,解得a=-1.则样本的方差s2=×[(-1-1)2+(0-1)2+(1-1)2+(2-1)2+(3-1)2]=2,故标准差为.故选D.]
4.高三学生李丽在一年的五次数学模拟考试中的成绩(单位:分)为:x,y,105,109,110.已知该同学五次数学成绩数据的平均数为108,方差为35.2,则|x-y|的值为(  )
A.15 B.16
C.17 D.18
D [由题意得,=108,①
=35.2,②
由①②解得或所以|x-y|=18.故选D.]
5.在高一期中考试中,甲、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统计如表所示:
班级 人数 平均分数 方差
甲 20 2
乙 30 3
其中=,则两个班总体数学成绩的方差为(  )
A.3 B.2
C.2.6 D.2.5
C [由题意可知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平均数为==,则两个班数学成绩的方差为
s2=×[2+()2]+×[3+()2]=×2+×3=2.6.]
二、填空题
6.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某次奥运会射击项目选拔赛,四人的平均成绩(单位:环)和方差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 8.5 8.7 8.8 8.0
方差s2 3.5 3.5 2.1 8.7
则参加奥运会的最佳人选应为________.
丙 [因为丙的平均数最大,方差最小,故应选丙.]
7.五个数1,2,3,4,a的平均数是3,则a=________,这五个数的标准差是________.
5  [由=3得a=5.
由s2=[(1-3)2+(2-3)2+(3-3)2+(4-3)2+(5-3)2]=2得,标准差s=.]
8.为了调查公司员工的健康状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已知所抽取的所有员工的平均体重为60 kg,标准差为60,男员工的平均体重为70 kg,标准差为50,女员工的平均体重为50 kg,标准差为60,若样本中有20名男员工,则女员工的人数为________.
200 [设男、女员工的层权分别为ω男,ω女,
由题意可知s2=ω男+()2]+ω女+()2],即ω男[502+(70-60)2]+(1-ω男)·[602+(50-60)2]=602,解得ω男=,ω女=,
因为样本中有20名男员工,所以样本中女员工的人数为200.]
三、解答题
9.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2),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品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甲 9.8 9.9 10.1 10 10.2
乙 9.4 10.3 10.8 9.7 9.8
[解] 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9.8+9.9+10.1+10+10.2)=10,样本方差为[(9.8-10)2+(9.9-10)2+(10.1-10)2+(10-10)2+(10.2-10)2]÷5=0.02.
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9.4+10.3+10.8+9.7+9.8)=10,样本方差为
[(9.4-10)2+(10.3-10)2+(10.8-10)2+(9.7-10)2+(9.8-10)2]÷5=0.244.
因为0.24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10.某学校统计教师职称及年龄,中级职称教师的人数为50人,其平均年龄为38岁,方差是2,高级职称的教师3人58岁,5人40岁,2人38岁,求该校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年龄的平均数和方差.
[解] 由已知条件可知高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5(岁),
年龄的方差为=[3×(58-45)2+5×(40-45)2+2×(38-45)2]=73,
所以该校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为
=×38+×45≈39.2(岁),
该校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的年龄的方差是
s2=[2+(38-39.2)2]+[73+(45-39.2)2]=20.64.
11.(多选题)若样本1+x1,1+x2,1+x3,…,1+xn的平均数是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2+x1,2+x2,…,2+x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10   B.平均数是11
C.方差为2 D.方差为3
BC [若x1,x2,…,xn的平均数为,方差为s2,那么x1+a,x2+a,…,xn+a的平均数为+a,方差为s2.故选BC.]
12.(多选题)某学校共有学生2 000人,其中高一800人,高二、高三各600人,学校对学生在暑假中每天的读书时间做了调查统计,全体学生每天的读书时间的平均数为= 3小时,方差为s2=2.003,其中高一学生、高二学生每天读书时间的平均数分别为=2.6,=3.2,又已知三个年级学生每天读书时间的方差分别为===3,则高三学生每天读书时间的平均数可能是(  )
A.3.2    B.3.3    C.2.7    D.4.5
BC [由题意可得
2.003=[1+(3-2.6)2]+[2+(3-3.2)2]+[3+(3-)2],
解得=3.3或2.7.]
13.由正整数组成的一组数据x1,x2,x3,x4,其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2,且标准差等于1,则这组数据为________(从小到大排列).
1,1,3,3 [不妨设x1≤x2≤x3≤x4且x1,x2,x3,x4为正整数.
由条件知

又x1,x2,x3,x4为正整数,
∴x1=x2=x3=x4=2或x1=1,x2=x3=2,x4=3或x1=x2=1,x3=x4=3.
∵s==1,
∴x1=x2=1,x3=x4=3. 由此可得4个数分别为1,1,3,3.]
14.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表:
天数 151~ 180 181~ 210 211~ 240 241~ 270 271~ 300 301~ 330 331~ 360 361~ 390
灯管 数 1 11 18 20 25 16 7 2
(1)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
(2)若定期更换,则可选择多长时间统一更换合适?
[解] (1)各组的组中值分别为165.5,195.5,225.5,255.5,285.5,315.5,345.5,375.5,由此可算得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165.5×1%+195.5×11%+225.5×18%+255.5×20%+285.5×25%+315.5×16%+345.5×7%+375.5×2%=268.4≈268(天).
=2 128.59.
故标准差为≈46.
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268天,标准差约为46天,故在222天到314天之间统一更换较合适.
15.在某年高考体检中,某校随机选取了20名男生,测得其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 168 167 165 186 a b c d 178 158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身高 166 178 175 169 172 177 182 169 168 176
由于统计时出现了失误,导致5,6,7,8号的身高数据丢失,先用字母a,b,c,d表示,但是已知这4个
人的身高都在区间(160,182)内,且这20组身高数据的平均数为=172,标准差为s=7.
(1)为了更好地研究该校男生的身高数据,决定用这20个数据中在区间(-2s,+2s)内的数据,重新计算其平均数与方差,据此估计,该校男生身高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多少?(方差保留两位小数)
(2)使用统计学的观点说明(-2s,+2s)以内的数据与原数据对比有什么特点.(主要用平均数与方差进行说明)
[解] (1)由条件可得区间(+2s)=(158,186),在区间外的数据有158和186,剔除后剩余18个数据,其平均数为=(172×20-158-186)=172(cm),方差=[(s2×20)-(158-172)2-(186-172)2]=≈32.67.
(2)(+2s)以内的数据的方差约为32.67,方差变小了,说明剔除两个极端数据后,数据更趋于集中,更具有代表性.
15/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