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13.2.1 三角形的边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八上13.2.1 三角形的边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角形的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已知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4.素养目标: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对三角形研究中,通过对趣味题目的思考,学习三角形边长的性质,让学生对三角形边长的性质进行猜想、推理和验证,并能运用三角形边长的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证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难点: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两只蚂蚁在B点,同时发现在C点的位置上有一小块糖,于是它们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出发去抢那唯一的一小块糖(假设它们的速度相同). 看完了这两只蚂蚁抢糖吃的全过程,你有何体会?
探 究
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在从点B到点C的线路中,由点B先到点A再到点C的线路,比由点B直接到点C的线路长,即 BA+AC>BC,这利用了在小学我们学过的“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对于任意一个△ABC,如果把其中任意两个顶点(例如B,C)看成定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AB+AC>BC ①
同理有 AC+BC>AB ②
AB+BC>AC ③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进一步,由不等式②③,移项可得 BC>AB-AC, BC>AC-AB. 这就是说,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知识总结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第三边取值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思考
上面的结论表明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反过来,对于三条线段,当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一般地,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如果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
想一想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拼成三角形?为什么?
(1) 6cm、9 cm、3 cm; (2) 4 cm、3cm、5 cm.
∵ 3+6=9 ∵ 3+4>5
∴ 不能拼成三角形 ∴ 能拼成三角形
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两条较短线段长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长即可.
例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 则
x+2x+2x=18,解得 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 cm,7.2 cm,7.2 cm.
(2)因为长为4cm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
①如果4 cm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cm,则
4+2x=18,解得 x=7
②如果4 cm长的边为腰长,设底边长为y cm,则
2×4+y=18,解得 y=10
因为4+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
稳定性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三角形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探 究
如图,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理解稳定性: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作“三角形的稳定性”.这就是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拉得动或拉不动”的问题,其实质应是“三角形的边长一旦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练习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8 (2)5,6,11 (3)5,6,10
2.一根4dm长的木条和两根1dm长的木条,能否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两根4dm长的木条和一根1dm长的木条呢?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