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二 1~6的表内除法课 题 第4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1.在交流多种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求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2. 明白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在求商的过程中,感受乘法和除法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和乐趣。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计算除法算式的商。2.教学难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核心素养: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引入除法算式做铺垫。让学生明确无论是“平均分成几份”还是“每几个一份”都是平均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新知学习难度。知识链接填一填,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12 4×( )=125×( )=15 3×( )=9( )×6=18 ( )×5=2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强调“看乘数想口诀”。2.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对乘法口诀掌握得很熟练,今天我们要学习用这些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看看口诀能不能帮我们快速算出商。(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探究求商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分车轮”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操作分物—连加连减计算—乘法口诀求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多种求商方法的基础上,感受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培养数学抽象能力。教学例5:情境分析出示问题:每辆自行车安装2个车轮,8个车轮能安装几辆?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学生交流:已知每辆自行车安装2个车轮,共8个车轮,求能装几辆,列式为8÷2。探究算法(1)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车轮,分一分,看看8个圆片每2个一份能分几份。(2)交流方法:圈一圈:每次圈2个,正好圈4次,商是4。连减:8-2-2-2-2=0。连加:2+2+2+2=8。除了这些方法,还能怎样计算呢?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口诀:想2乘几得8,二(四)得八,商是4。(3)对比优化: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求商最快,只需想一句口诀。)巩固应用师:你能再讲一个用8÷2计算的故事吗?生:8个气球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8个包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讨论总结(1)求商的方法有哪些?圈一圈、连减、连加、乘法口诀。(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怎样想?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看被除数对应哪句口诀的得数。学习任务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的算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乘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一句乘法口诀可算两个除法算式”的规律,深化对乘除法互逆关系的理解,培养归纳推理能力。计算观察试一试:10÷2= 想:二( )一十,商是( )。10÷5= 想:( )五一十,商是( )。(1)说说你的想法:10÷2= 5 想:二(五)一十,商是5。10÷5= 2 想:(二)五一十,商是2。(2)观察算式找规律2×5=10 10÷2=5 10÷5=2提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算式的被除数是乘法算式的积,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3)举例验证让学生再举一组类似的算式,如:3×4=12 12÷3=4 12÷4=3(强化“一句乘法口诀对应两个除法算式”的认知。)总结规律(1)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几个除法算式?(两个)(2)如何根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积作被除数,两个乘数分别作除数和商)3. 魔法记忆平均分物用除法,除号两点中间横。被除数前除数后,商随等号来站好。定份求每总数除份数,定每求份总数除每份。算式从左往右读,“除以”别读成“除”哟!三、课堂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课堂练习,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强化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3×( )=9 ( )×6=129 ÷ 3 = 12 ÷ 6 =三( )得九 ( )六十二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强化“除数是几想几的口诀”的思维模式,明确口诀与算式的对应关系。2.2 × 3 = 5 × 4 = 3 × 4 =6 ÷ 2 = 20÷ 5 = 12÷ 3 =6 ÷ 3 = 20÷ 4 = 12÷ 4 =通过一组乘除法算式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巩固“一句口诀算两题”的规律。3.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快速求商的熟练度,培养数感,强化口诀与商的对应匹配能力。4. 12÷2= 24÷6= 15÷5= 4÷2=24÷4= 6÷6= 30÷5= 25÷5=通过多样化的除法算式,全面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5.树上有18个桃子,小猴子3天正好吃完。小猴平均每天吃多少个?结合生活情境,考查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实用性。6. 30人练习打排球,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考查“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的除法应用,进一步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四、课堂延伸【设计意图】通过24颗糖的开放性分物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设计多元平均分方案。在对比不同分法中梳理“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的数量关系,为单元整理与复习积累具象经验。挑战题:有24颗糖,你能设计出几种平均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并写出用到的乘法口诀。预设分法1:平均分给4人,每人6颗 → 24÷4=6 四(六)二十四预设分法2:每3颗一份,可分8份 → 24÷3=8 三(八)二十四用学具摆一摆,记录不同分法的算式与口诀,标注“份数”和“每份数”。小组交流:对比分法差异,讨论“相同总数为何能列出不同算式”,梳理除法算式的两种结构。引出下一课时:师:同学们用不同口诀和分法解决了问题,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梳理本单元学过的除法知识,看看如何把这些零散的本领连成知识网哦!五、课堂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核心方法,在交流中强化乘除互逆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提问:今天学习了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谁能说说求商时要怎么想?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几个除法算式?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看被除数对应哪句口诀的得数,口诀中的另一个数就是商。如计算 12÷3 时,想 “三(四)十二”,商就是 4。算式关系:一句乘法口诀可计算两个除法算式,如 “二五一十” 对应 10÷2=5 和 10÷5=2,体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六、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8÷2=4方法:1.圈一圈:2.连减:8-2-2-2-2=0 → 4次3.连加:2+2+2+2=8 → 4个24.乘法口诀:二(四)得八 → 商4规律:2×5=10 10÷2=5 10÷5=2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一句乘法口诀可算两个除法算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