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10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了如下几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呈现10个小朋友做游戏的画面,引导学生用正方体表示图中小朋友的人数,体会10是9后面的一个数,9添上1是10,10也是由相关事物数量抽象的结果;二是结合拨珠操作,引导学生体会“十”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同时介绍10的读写方法;三是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把10个物品看作一组是十分常见的生活现象,从而感受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的合理性;四是利用在直线上表示数,引导学生在读数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核心素养】在活动中初步形成数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数出10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2.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形成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3.在活动中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发展推理意识。【教学重点】理解10的含义,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探究”【设计意图:通过激趣导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1.导言:同学们,尺子宝宝上缺了几个数字宝宝,你能帮它找找吗?2.提问:这几个数中,谁最大?预设:9最大。3.数字游戏。二、新知探究—习“方法”【设计意图:任务引领,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能够在计数器上拨出1个“十”,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并且认识“十位”。】任务一:认识10,理解计数单位“十”。1.课件出示例1情境。2.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预设:小朋友们在做丢手绢游戏,有9个小朋友在草地上坐着,1个小朋友在丢手绢,他们玩得很开心。3.提问:9人添上1人,是几人?摆一摆,说一说。预设:我先摆了9个小方块,又摆了1块,一共是10块。所以,9添上1是10。4.认识计数器。预设: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预设:十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5.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十?预设:个位上的10可以用十位上的1表示。6.生活中经常把 10 个物品分为一组。请你看着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预设:纸巾1袋里有10包。铅笔1捆有10支。预设:超市里买的饼,一袋有10块。橡皮1盒有10块。鸡蛋1盒有10个。任务二:探究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按顺序读一读。2.小结:0~10各数的顺序为0,1,2,3,4,5,6,7,8,9,10,其中10是一个两位数。相邻两个数相差1,后一个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大1。3.指导10的书写方法。10是由“1”和“0”这两个数字组成的,写10时,“1”和“0”分别占半个田字格,左边写“1”,右边写“0”。4.拿出你的田字格本,写一写10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三、达标练习—活“应用”【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2.教材“想想做做”第2题。3.教材“想想做做”第3题。4.教材“想想做做”第4题。5.教材“想想做做”第5题。6.教材“想想做做”第6题。四、总结评价—拓“延伸”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2.学习评价3.课后作业:完成作业对应练习。【板书设计】认识10【教学反思】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课堂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发言,但是仍有少数部分学生未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后期将更细致地关注所有学生,关注个性学生,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