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有理数的概念》课时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有理数的概念》课时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1.2.1 《有理数的概念》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已学习正数、负数和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强调整数与分数的统一性,构建完整的有理数体系,为后续学习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奠定基础。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算术数”到“代数数”的思维跨越。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具备一定的正数运算能力,但对负数的理解仍停留在“表示亏损”或“温度低于零”的直观层面,缺乏系统分类意识。部分学生在面对分数与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的问题时容易产生混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本质,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因此需借助具体情境与分类活动,引导其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突破“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为何是有理数”的认知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从温度、海拔、收支等实际情境中识别出可用有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用符号语言准确表达。
2. 能列举生活中使用有理数的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在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变化中的广泛适用性。
思考现实世界
1. 能将所给的一组数按照整数、分数进行合理分类,归纳出有理数的本质特征——可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分母不为零)。
2. 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特别是能辨析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别。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文字、符号和集合图示等多种方式清晰地描述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结构。
2. 能在小组合作中准确表达自己的分类依据和推理过程,倾听并评价他人观点,形成共识。
发展数学素养
1. 在分类活动中初步体会“归纳—抽象—定义”的数学建模思想,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数学概念的精确性与系统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明确指出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2. 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能正确区分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等子类。
难点
1. 理解“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这一性质,从而确认它们属于有理数。
2. 明确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不属于有理数,初步感知无理数的存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轴模型、分类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5分钟】 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一)、播放视频短片:城市天气预报动态图。
画面展示北京:+5℃,哈尔滨:-8℃,上海:+3.6℃,拉萨:-1.5℃,吐鲁番:+42.3℃,南极科考站:-37.8℃。同时配以字幕:“今日全国主要城市气温播报”。
提问1:这些数据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数?你能将它们分为几类?请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预设学生回答:有正数、负数;或者按是否有小数点分;也可能有人提出“整数”和“小数”的说法。
追问2:像+3.6、-1.5这样的小数,它们能不能归入我们之前学过的“分数”范畴?为什么?
引导语:今天我们要一起揭开这些数背后的秘密,建立一个更完整的“数之家谱”,看看哪些数可以成为这个家族的正式成员。
(二)、出示任务主线:组建“数的家族联盟”。
教师手持一张设计精美的“家族徽章”卡片,上面写着“有理数王国欢迎你!”
宣布任务:“同学们,我们现在要成立一个‘有理数王国’,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数公民’都将获得一枚专属徽章。我们的挑战是:制定入籍标准,绘制家族谱系,确保每一位成员都名正言顺!”
过渡语:正如笛卡尔所说:“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今天,我们就从最基础的“数的身份认定”开始,踏上这场理性的探索之旅。 1. 观看视频,记录气温数据。
2. 尝试对数据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3. 思考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挑战。
评价任务 分类合理:☆☆☆
表达清晰:☆☆☆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以贴近生活的天气数据为切入点,激发兴趣,唤醒已有知识(正负数),同时引出小数形式的新情况,制造认知冲突。通过“组建家族联盟”的故事线赋予抽象概念人格化色彩,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任务驱动感,使学生带着使命感进入探究环节。
探究新知
【15分钟】 一、动手操作,初探分类标准。 (一)、发放“数公民档案卡”小组活动材料。
每组分发一套写有不同数字的彩色卡片,包括:+7、-9、0、+2/3、-5/4、+3.8、-0.6、0.333…(标注循环节)、-2.718、π(标注≈3.14159…)、(标注≈1.414…)、+150%、-3/1、+0.25、-4.0等共计16张。
任务1:请各小组讨论,尝试将这些“数公民”分成两类或多类,并在白纸上画出你们的分类树状图,写出每一类的名称和共同特征。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是否会把小数单独列出,是否意识到+3/1其实就是整数3,是否注意到0.333…的特殊性。
提示语:不要急于下结论,想想每一个数的本质是什么?它能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汇报交流,聚焦核心争议。 (二)、组织全班分享,投影展示典型分类方案。
邀请三组代表上台展示:
第一组可能按“整数 vs 小数”分类;第二组可能按“正数 vs 负数 vs 零”分类;第三组可能尝试按“能否写成分数”分类。
重点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3.8 和 -0.6 这样的数,它们是不是分数?如果能,怎么写?
引导推导:+3.8 = 38/10 = 19/5,-0.6 = -6/10 = -3/5 → 所以它们是可以化成分数的。
问题2:0.333…(即1/3)能不能写成分数?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问题3:那么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写成分数吗?
教师演示:以0.121212…为例,设x=0.121212…,则100x=12.121212…,两式相减得99x=12,故x=12/99=4/33。由此说明无限循环小数也能化为分数。
反例对比:π ≈ 3.1415926…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法写成两个整数之比,因此不能加入“有理数王国”。
(三)、揭示概念,建立数学定义。
板书正式定义:“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即 p/q 形式,其中 p、q 为整数,且 q ≠ 0)的数。
强调:“有理”并非指“讲道理”,而是源于“ratio”(比)一词的音译。所以,“有理数”就是“可比数”,即可以写成比例的数。
总结:所有整数(如-5 = -5/1)、有限小数(如0.25 = 1/4)、无限循环小数(如0.3 = 1/3)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不是有理数,它们将在未来学习中被称为“无理数”。 1. 小组合作,对数字卡片进行分类。
2. 绘制分类图并标注特征。
3. 参与全班讨论,解释分类依据。
4. 理解并接受有理数的正式定义。
评价任务 分类准确:☆☆☆
推理合理:☆☆☆
表达完整:☆☆☆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分类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归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利用典型数例引发深度讨论,尤其是对小数能否化为分数的探究,直击难点。通过代数方法演示循环小数化分数的过程,增强说服力。明确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边界,既巩固新知,又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深化理解
【12分钟】 一、构建体系,完善家族谱系。 (一)、引导学生绘制有理数分类结构图。
教师在黑板上逐步引导:
第一步:画一个大椭圆,标注“有理数”。
第二步:将其分为两大分支:“整数”与“分数”。
第三步:在“整数”下细分:“正整数”、“零”、“负整数”。举例:+5、0、-3。
第四步:在“分数”下细分:“正分数”、“负分数”。注意强调分数不仅包括真分数、假分数,也包括带分数以及可化为分数的小数。
特别说明:百分数如+150% = 3/2,也属于分数,因而是有理数。
第五步:补充说明:所有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归于“分数”类。
最终形成如下结构:
有理数
整数
正整数(如 1, 2, 3, ...)
零(0)
负整数(如 -1, -2, -3, ...)
分数
正分数(如 1/2, +0.75, 2.333…)
负分数(如 -3/4, -0.6, -1.2121…)
二、辨析易错,澄清模糊认识。 (二)、出示辨析题组,组织抢答。
题目1:所有的分数都是有理数吗?——是
题目2: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分数吗?——否(反例:整数5)
题目3:小数都是有理数吗?——否(反例:π)
题目4:0 是有理数吗?——是(0 = 0/1)
题目5:无限小数都不是有理数吗?——否(反例:0.333…)
每答一题,请学生简要说明理由,教师及时点评。
(三)、回归任务,颁发“家族徽章”。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有理数王国公民证”模板,选取几个关键数字(如-4.5、+7、0.666…、π),请学生判断是否能获得徽章。
对于能入选的数,现场打印证件并盖章;对于π,则宣布:“暂不予入籍,等待‘无理数特区’开放”。
幽默结语:“看来π虽然伟大,但在今天的王国里还只能当个‘外籍人士’啦!” 1. 跟随教师绘制分类结构图。
2. 参与辨析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3. 判断具体数是否属于有理数。
4. 获得成就感与知识确认。
评价任务 结构清晰:☆☆☆
辨析准确:☆☆☆
理解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绘制系统化的分类图,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强化记忆。设置辨析题组,针对常见误解进行精准打击,提升思维的严密性。延续“家族联盟”的故事情境,通过“颁发徽章”的仪式感增强学习趣味与情感体验,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可感,实现寓教于乐。
应用拓展
【8分钟】 一、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一)、呈现真实生活场景题。
情境1:小明家九月份电费账单显示应缴费用为-85.6元(因光伏发电上网售电获得补贴)。这个“-85.6”是有理数吗?请说明理由。
引导分析:负号表示收入而非支出,85.6 = 856/10 = 428/5,可化为分数,因此是有理数。
情境2:某股票当日涨跌幅为+2.333…%,这里的百分数能否纳入有理数?
解答:+2.333…% = 2.333… / 100 = (7/3)/100 = 7/300,是分数,属于有理数。
二、跨学科链接,拓宽视野。 (二)、介绍数学史小故事。
讲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故事:他们坚信“万物皆数”,认为所有数都可以表示为整数之比。然而,当学生希帕索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2无法写成分数时,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思考:世界上并非所有数都是“有理”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升华语:有时候,打破固有认知的“无理”之数,反而开启了通往更广阔真理的大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 分析生活情境中的有理数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并说明理由。
3. 听取数学史故事。
4. 感悟数学发展的曲折与伟大。
评价任务 应用恰当:☆☆☆
解释合理:☆☆☆
感悟深刻:☆☆☆
设计意图 通过真实生活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有理数在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引入数学史素材,不仅丰富课堂文化内涵,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非冰冷规则的堆砌,而是人类理性探索的壮丽史诗,激发其敬畏之心与求知欲望。
课堂总结
【5分钟】 一、结构化回顾,升华主题。 (一)、引导学生共同复述知识脉络。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成立了‘有理数王国’,谁能说说它的入籍标准是什么?”
学生齐答:“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再问:“这个家族有哪些主要成员?”
学生回答:“整数和分数!”
追问:“分数都包括哪些?”
师生共同总结:正分数、负分数,还包括所有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最后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不属于这个家族。
二、激励性结语,展望未来。 (二)、深情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迈出了一小步,却在数学的宇宙中点亮了一颗星。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有理数’,学会了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每一个数的身份。但请记住,数学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邃。那些暂时无法被‘比’所定义的‘无理数’,它们不是错误,而是另一种美,是大自然隐藏的密码。就像诗人里尔克所说:‘要有耐心对待心中所有未解之谜,试着去爱那些问题本身。’愿你们保持好奇,勇敢追问,在未来的数学旅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大陆,书写属于自己的理性诗篇!” 1. 回顾有理数定义与分类。
2. 复述关键知识点。
3. 倾听教师总结。
4. 感受数学之美与哲思。
评价任务 总结完整:☆☆☆
理解准确:☆☆☆
情感共鸣:☆☆☆
设计意图 采用互动问答方式进行结构化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收尾,将数学学习上升至哲学与美学层面,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长远志向,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融合。
作业设计
一、基础巩固:判断与分类
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请将它们填入对应的集合中:
-6, +1/3, 0, 3.14, π, , -0.25, 0.333…, 200%, -7/2, 1.4142…(无限不循环)
有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有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8, -3.2, 0, 5/7, -12, +0.6, -1/4, 99.99…(循环)
正整数:__________
负整数:__________
正分数:__________
负分数: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转化与表达
3. 将下列小数化为最简分数:
(1)0.45 = ______
(2)-1.2 = ______
(3)0.181818… = ______
4. 写出三个既是负数又是有理数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不是有理数的数:__________
三、拓展探究:生活中的有理数
5. 查找一则新闻报道或生活账单,找出其中出现的有理数,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如:气温下降2.5℃表示变冷的程度,账户余额增加+300元表示收入等)。
【答案解析】
一、基础巩固
1. 有理数集合:{-6, +1/3, 0, 3.14, -0.25, 0.333…, 200%, -7/2}
非有理数集合:{π, , 1.4142…}
2. 正整数:+8
负整数:-12
正分数:5/7, +0.6, 99.99…
负分数:-3.2, -1/4
二、能力提升
3. (1)0.45 = 45/100 = 9/20
(2)-1.2 = -12/10 = -6/5
(3)设 x=0.1818…,则 100x=18.1818…,相减得 99x=18,x=18/99=2/11
4. 示例:-1, -0.5, -2/3; π 或
三、拓展探究
5. 开放题,合理即可。例如:某日股市收盘指数下跌-1.8%,表示整体市值缩水程度。
板书设计
1.2.1 有理数的概念
【中央大标题】
有理数 —— 可表示为 p/q (p,q∈Z, q≠0) 的数
【左侧分支】     【右侧分支】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如 +5)  正分数 (如 1/2, +0.75)
零 (0)      负分数 (如 -3/4, -0.6)
负整数 (如 -3)
【底部补充】
★ 有限小数 → 可化分数 → 属于分数 → 有理数
★ 无限循环小数 → 可化分数 → 属于分数 → 有理数
★ 无限不循环小数(如 π, )→ 不能化分数 → 不是有理数
【右下角图标】
[徽章图案] 有理数王国欢迎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组建有理数王国”为主线贯穿始终,情境生动有趣,极大提升了学生参与热情,尤其“颁发徽章”环节让抽象概念具象化,深受学生喜爱。
2. 分类探究活动设计充分,学生在动手操作与讨论中主动建构知识,对“小数是否是有理数”这一难点理解较为透彻。
3. 融入数学史故事,提升了课堂的文化品位,激发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深层思考。
不足之处
1. 对于循环小数化分数的代数推导过程,部分基础薄弱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个别辅导。
2. 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存在“搭车”现象,今后应优化分组策略与任务分工机制。
3. 时间分配略显紧张,最后的拓展探究未能充分展开,可考虑将部分内容移至下一课时作为复习引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