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节 《奇妙缤纷的数据》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川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节 《奇妙缤纷的数据》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奇妙纷呈的数据》教学设计
课题 奇妙纷呈的数据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四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了解数据的多种记录方式与演变历史,涵盖结绳记事、刻痕记事,到文字、计算机存储等不同阶段的形式。计算思维:能够学会通过观察、统计(如“正”字计数)等方法分析数据,发现节气与影子长短等数据规律,优化对数据的认知运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探索 VR 技术、网络检索等数字化手段在了解数据历史、探究数据规律中的应用,创新数据相关学习形式。信息社会责任:能够认识到数据在记录历史、助力文物讲述文化故事等方面的价值,理解数据对文明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数据记录演变及 VR、“正” 字计数等应用。掌握 24 节气与影子长短的关联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数据记录方式的演变逻辑。结合实例区分数据载体的发展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1课 奇妙纷呈的数据1、单元导入博士爷爷带欢欢乘上了“时光机”,回到了史前,同学们将跟随欢欢一起了解数据的起源、数据的记录方法以及数据的演变历史。接下来,同学们将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数据。最后同学们将看到数据会怎么帮我国珍贵的文物讲述背后的故事。2、新知引入欢欢:博士爷爷,我想知道人类没有文字之前,是不是就不用每天完成 书面作业了呢?博士爷爷:正好我这里有“时光 机”,我带你走进原始部落去 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欢欢:哈哈,原来是借助VR 技术走进原始部落啊!小知识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系统以及各种现实和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一个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使用户能够沉浸其中并感受到逼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 学习单元导入。课程新知导入。学习小知识。 引导学习明确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本课研究内容。了解VR技术。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集思广益 说一说博士爷爷:注意啦!注意啦!这根绳子上的结表示捕捉到的野猪,那根绳子的结表示隔壁部落借的兔子还没有还完。隔壁部落还来一只兔子,就解开一个结。(出示图片)欢欢:不同的绳子记录的是不同的事件,我明白啦。小知识刻痕记事与结绳记事:刻痕记事和结绳记事都是原始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时期用来记录信息的方法。刻痕记事是人们使用尖锐的工具在木头、骨头或石头上刻下记号来计数或记事。结绳记事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来记录数据和信息的方法。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个小骨片上,发现了经红赭石涂染的7条平行刻划直线。(出示图片)和你的同学一起读一下什么是“刻痕记事与结绳记事”,然后讨论一下,在上面那个距今11万年左右的小骨片上的7道划痕,可能是我们的祖先记录的什么数据呢? 答:刻痕记事是用尖锐工具在木、骨、石上刻记号计数记事,结绳记事是用绳子打结记数据信息。距今 11 万年小骨片的 7 道划痕,可能记录 7 只猎物、7 次自然现象或 7 次生存活动,方便原始人记忆关键事务。二、知识积累 学一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需要记录的信息越来越多,于是逐渐产生了原始的文字。成都出土的《天回医简》是一部由900多支医简组成的珍贵的古代医书。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记录载体比竹简轻,更利于知识的传播。现在,人们发明了计算机,计算机具有海量数据发现、存储和加工能力,成为了目前主流的数据存储载体。三、体验探索 试一试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也就是我们的24节气。在北半球正午时分,哪一天竹竿的影子最短 哪一天竹竿的影子最长 请使用网络检索,再填写下表。博士爷爷:探究一下,说一说春节在哪个节气里。答:春节是农历新年,时间在公历 1 月 21 日至 2 月 20 日之间,对应节气主要为大寒(1 月 20-21 日前后)和立春(2 月 3-5 日前后)。多数时候春节落在大寒末期至立春期间,更常见于立春节气,部分年份也可能在大寒节气末期。四、巩固拓展 练一练从下面的文字你能联想到什么 说一说下图中的“正”字后面为什么有阿拉伯数字。(出示图片) 答:从汉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能联想到人类计数与记录数据的方式不断发展变化,有多样的计数工具;“正” 字方便手工计数累加,后面加阿拉伯数字则能更直接、精准地呈现最终统计结果,让数据更清晰易读。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19-21页。六、拓展延伸1、结绳记事(观看视频)2、甲骨文与数据记录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祭祀、收成、天象等数据,是研究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数据史料,体现早期对数据的系统记录。3、二维码:现代数据载体二维码是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编码方式,以黑白图案存储网址、文本等大量数据,通过设备扫描可快速读取或跳转,让数据传递与存储更高效。4、大数据助文物保护大数据能多维度分析文物的材质、病害、环境影响等,构建 “数字健康档案”,还可预测老化规律,为文物修复、环境调控等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学习说一说。学习小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完成学一学。完成试一试。完成练一练,思考并回答内容。完成课堂练习。观看视频并进行知识拓展。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结绳,引入所学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刻痕记事与结绳记事。学习刻痕记事与结绳记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习《天回医简》等知识传播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节气。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强化所学知识点。考察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 《无处不在的数据》课程小结:我们跟着博士爷爷和欢欢,借 VR 技术 “回到” 原始部落,了解了结绳记事、刻痕记事的 data 起源方法。还知道数据载体从古代医简、纸张,发展到能存海量数据的计算机。24 节气太阳运动规律、“正” 字加阿拉伯数字的计数法,都让我们觉得数据无处不在,特别想接着探索数据更多故事!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找 1 个家里记东西的例子,写下:①记的啥?②用啥记?③有啥用?再说说,和 “结绳记事” 比,哪个方便?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