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二上2.9《6~9的乘法口诀》(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二上2.9《6~9的乘法口诀》(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表内乘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表内乘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表内乘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聚焦“表内乘法(一)”,是乘法运算的起始阶段。以生活中“摆花盆”“数窗户”“摆筷子”等场景为依托,从乘法的意义切入,逐步推导1~9的乘法口诀。通过“摆一摆、编一编、对口令”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口诀的生成过程,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联,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工具,为后续表内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学习奠定基础,是数与代数领域中运算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已掌握加法运算,对“相同加数求和”有直观经验,但对乘法的简便性及口诀的抽象性理解较弱。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初次接触乘法口诀时,易出现口诀记忆混淆、与加法运算混淆的问题。在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需强化“乘法意义”的理解,借助操作建立乘法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渡。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准确区分乘法与加法的应用场景,正确将“相同加数求和”转化为乘法算式。
2.掌握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明确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规范读写乘法算式。
4.通过“摆实物、编口诀、找规律”等活动,经历乘法口诀的生成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6.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性与实用性,激发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7.在“对口令、摆一摆”等互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与自信心,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2.经历1~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练记忆并运用口诀进行乘法口算与实际问题解决。
(二)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乘法意义,准确区分“几个几”的不同表述,避免加法与乘法的混淆。
2.突破乘法口诀的记忆难点,理解口诀间的规律,实现灵活应用。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情境驱动,直观易懂
选取“摆花盆、数窗户、荡秋千、车辆轮子”等生活场景,将乘法知识与日常关联,让学生感受乘法的实用性。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的含义,降低乘法概念的抽象性,契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2.活动串联学习,自主建构
以“摆一摆——编一编——记一记——用一用”为主线,设计“课堂活动”“对口令”“找规律”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生成口诀,在互动交流中强化记忆,自主建构乘法口诀知识体系,体现“做数学”的理念,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3.口诀分层递进,规律渗透
口诀编排从2的乘法口诀起步,逐步拓展到9的口诀,遵循“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同时,教材注重渗透口诀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利用规律记忆口诀,提升学习效率与思维深度。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2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表内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1) 1
乘法的初步认识(2) 1
2的乘法口诀 1
3的乘法口诀 1
4的乘法口诀 1
5的乘法口诀 1
探索规律 1
图形与数列规律 1
6~9的乘法口诀 1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2.1《乘法的初步认识(1)》 目标: 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探究1:用连加解决问题 → 探究2:认识乘法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用连加分别算出红花和黄花的数量。 2.能把连加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能根据几个几摆小棒,并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2《乘法的初步认识(2)》 目标: 能根据不同的观察角度,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正确转化为乘法算式,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和计算。 探究1:乘法的多角度理解 → 探究2:对比两种乘法算式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按层、按列列出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算式。 2.能从意义、结果、乘数位置对比,发现规律。 3.能按要求完成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3《2的乘法口诀》 目标: 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2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究1:编2的乘法口诀→ 探究2: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并说说记忆方法。 2.能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能用摆小棒编1的乘法口诀,完对口令游戏,并找出2的口诀规律。
2.4《3的乘法口诀》 目标: 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究1:编3的乘法口诀→ 探究2:乘法口诀的应用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编出3的乘法口诀,并说说记忆方法。 2.能利用3的乘法口诀计算3的乘法。 3.能摆三角形说口诀、圈3的乘法积、玩对口令游戏。
2.5《4的乘法口诀》 目标: 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练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快速用口诀计算的乘法算式。 探究1:编4的乘法口诀 → 探究2:想一想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编出4的乘法口诀,并说说记忆方法。 2.能写出4的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 3.能从乘数变化、结果增减等角度找出关联的乘法口诀。
2.6《5的乘法口诀》 目标: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探究1:编5的乘法口诀 → 探究2:想一想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编出5的乘法口诀,并说说记忆方法。 2.能写出5的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 3.能找出5的乘法积的规律、用4×5编故事。
2.7《探索规律》 目标: 在观察无人机数量、数列中,感受“等差规律”特征,理解数的变化模式。 探究1:探究无人机的排列规律 → 探究2:探究数列中的规律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将无人机的排列规律与乘法口诀关联起来,判断第五行的数量。 2.能将数列规律与乘法口诀关联起来,完成填数。 3.能用乘法口诀走迷宫,完成连路线。
2.8《图形与数列规律》 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图形数量变化,理解并掌握等差递增、乘数相同的两个数相乘等图形蕴含的运算规律,能准确表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探究1:图形与数的规律 → 探究2:等差递增规律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找出方格数的变化规律与乘法口诀的联系。 2.能找出圆片摆放数量等差递增规律与乘法口诀的联系。 3.能找出三角形个数等差递增规律与乘法口诀的联系。
2.9《6~9的乘法口诀》 目标: 熟练编制、记忆6~9的乘法口诀,能快速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 探究1:编5和6的乘法口诀 → 探究2:编8和9的乘法口诀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在计算价格的过程中,用加法推导乘法结果,编出相应口诀。 2.能借助前面的方法编出8、9 乘法口诀。 3.能玩对口令的游戏,并完成圈数字找规律、提出问题。
2.10《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探究1:乘加的认识与应用 → 探究2:乘减的认识与应用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用乘加计算总人数,掌握运算顺序。 2.能用乘减计算总人数,掌握运算顺序。 3.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6~9的乘法口诀》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结合“牙刷、杯子、餐桌”等生活情境,经历6~9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理解口诀含义,掌握6~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通过编制、应用乘法口诀,体会口诀的简洁性与实用性,发展运算能力、数感,培养归纳概括和迁移类推能力。运用6~9的乘法口诀解决“购买物品总价”“餐桌坐人数量”等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以“购物”“餐桌坐人”为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乘法算式推导6~9的乘法口诀,并通过“课堂活动”巩固口诀。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深化,完善1~9的乘法口诀体系,为乘除法应用、四则运算奠基。教材在编排上遵循“生活情境→口诀编制→应用巩固→规律探究”路径。先以生活问题引出乘法算式,让学生迁移“前口诀编制经验”自主编6~9口诀;再通过“课堂活动”,从“对口令”的记忆巩固,到“圈9的积”的规律探究,深化对口诀的理解与应用,体现“学——用——悟”的认知循环。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1~5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理解乘法意义,能进行简单乘法计算,但6~9的口诀数更大,编制时需强化“连加累加”与“口诀对应”,且对口诀规律需深入探究。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通过“买牙刷”情境理解“几个6相加”,但将其抽象为口诀,需教师引导借助乘法意义、旧口诀迁移;记忆口诀时,易混淆,需通过规律探寻、多样练习巩固;探究 9 的积的规律时,对“抽象规律”的理解需直观辅助。学生对“购物、餐桌”生活情境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但独立编制复杂口诀、清晰阐述规律时,需教师示范与指导,提升数学表达与归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熟练编制、记忆6~9的乘法口诀,能快速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提高运算速度与准确性,发展运算能力。2.在编制口诀、探究9的积规律中,感受“乘法口诀的递增规律”“9的积的数字特征”,理解数的关联与变化,增强数感。3.经历“生活问题→乘法算式→口诀模型”的抽象过程,能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模型意识。4.运用6~9口诀解决“购物总价”“餐桌坐人”等问题,感受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提数学问题”,主动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强化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6~9的乘法口诀,会用6~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编制6~9的乘法口诀,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背出1~5的乘法口诀。2.摘苹果。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一、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大家知道这是哪吗?猜猜看。课件出示:一间屋子货物多,吃的穿的都包罗,想要啥来能找到,付钱就能抱回家。(打一场所)师:对了!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逛“生活小超市”!课件出示:师:看,货架上有牙刷、杯子,还有餐桌,这些物品藏着数学秘密,咱们一起当“购物小管家”,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好不好? 学生独自猜猜:是超市。学生:好。 从猜谜的趣味互动,到“逛超市当管家”的情境营造,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投入到乘法口诀的学习与应用探究中。
二、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编5和6的乘法口诀师:先看牙刷,1支牙刷6元,买6支多少钱?算式是……?师:5×6怎么算?师:6×6=36,你能编一句口诀吗?师:那7支牙刷呢?师:大家用加法算算。师:口诀是……?师:接下来,大家分小组合作,算算8支和9支牙刷的价格,先列出算式,并用加法算算,然后再编出一句口诀! 师巡视指导,然后提问:哪个小组来说说?师:太对啦,口诀朗朗上口。9支牙刷呢?师:刚才大家用加法和已学编口诀的方法,掌握了6 的乘法口诀。现在看杯子,1个杯子7 元,7个杯子多少元?8 个、9 个呢?咱们用刚才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试试。课件出示——小组活动:算算7个、8个和9个杯子的价格,先列出算式,然后用加法算算,再编一句口诀,完成后和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然后提问:谁来分享?师:8个杯子呢?师:9个呢?师:大家推导口诀的方法和数学家一样,太牛啦!把6、7的乘法口诀对比,发现什么? 学生:6×6。学生:6×6表示6个6相加,可以用加法算,6+6+6+6+6+6=36,所以6×6=36。学生:六六三十六。学生:算式是6×7。学生:7个6相加,6+6+6+6+6+6+6=42,所以6×7=42。学生:六七四十二。学生分小组活动。学生:8支牙刷6×8,8个6相加是48,6×8=48,口诀是六八四十八。学生:9支牙刷9×6,9个6相加是54,6×9=54,口诀是六九五十四。学生分组计算、编口诀。学生:7个杯子7×7,7个7相加是49,所以7×7=49,口诀是七七四十九。学生:8个杯子8×7,8个7相加是56,所以7×8=56,口诀是七八五十六。学生:9个杯子9×7,9个7相加是63,所以7×9=63,口诀是七九六十三。学生1:6的乘法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7的乘法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7。学生2: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总价! 设计“从6的口诀→7的口诀” 的探究,通过“买牙刷→买杯子”的生活情境迁移,复用“列算式→加法计算→编口诀”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推导的通用逻辑”,解决“口诀学习零散”的问题,实现“学一法,通一类”。以“小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算价格、编口诀、交流分享”中,锻炼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通过“推导方法和数学家一样”的肯定,强化学生的成就感,解决“口诀学习枯燥”的问题,激发主动探究欲。设计“6、7口诀对比”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对应数(6或7)”的规律,深化对乘法口诀“递增性”的理解,为后续8、9的口诀学习奠基,解决“规律理解浅层化”的问题。
探究2:编8和9的乘法口诀师:周末明明去餐厅吃饭,发现餐桌能坐好多人!1张餐桌坐8人,8张餐桌坐多少人?9张呢?列式算算。师巡视,然后提问:8张餐桌坐多少人?怎样列式?师: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师:9张餐桌呢?师:计算8×8和8×9各用哪句口诀?师:观察8的乘法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师:大家想不想当“口诀小发明家”?师:你能编9 的乘法口诀吗?编口诀,写在课本 “议一议”处。师:太厉害啦!大家编的口诀和数学家一样,超有成就感。 学生独自列式计算。学生:8×8。学生:8个8相加是64,所以8×8=64。学生:算式是8×9,9个8相加是72,所以8×9=72。学生1:八八六十四。学生2:八九七十二。学生:多8!因为每多1张餐桌,多坐8人,对应口诀结果就多8。学生:想。学生尝试编口诀,然后展示反馈:9×9,9个9相加是81,所以9×9=81,口诀是九九八十一。 以“餐厅餐桌坐人”为情境,将8、9的口诀与“生活场景”绑定,让学生感知“口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列式计算→口诀应用”的过程,强化8、9 口诀的掌握,解决“口诀与生活脱节”的问题。提出“当口诀小发明家”的挑战,让学生自主编9的口诀,亲历“从算式到口诀”的创造过程,理解口诀的本质是“几个几相加的简便表达”,解决“口诀死记硬背”的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与归纳能力。
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探究3:课堂活动师:咱们先玩“对口令”游戏!课件出示:1.对口令。师: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前半句,另一人接后半句,看谁反应快。师巡视了解学生,然后抽几组学生展示。课件出示:2.分别把9乘1,2,3,…9的积圈起来,再找规律。师:打开课本35页,看课本上的数字表,把9乘1到9的积圈起来。师:请观察圈出的这些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上面的表格,第一行有多少个数字?师:9比10少几?师:所以1×9可以看成是10-1。课件出示:1×9=10-1师:现在我们看第二行,18是2×9的结果,它比20少几?师:所以2×9可以看成是10-2。第三行呢?师:真不错!那你能说说其他数与每一行后面的整十数之间的关系吗?展示:4×9=40-4 5×9=50-5 6×9=60-6 7×9=70-7 8×9=80-8 9×9=90-9师:太厉害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几乘9,积就是几十减几,这是9的口诀和整十数的关系,大家还有其他发现吗?师:这就是9的口诀“数字和为9”的秘密!把9 的乘法结果拆成个位和十位,相加都是9,超神奇。接下来,我们看活动3。课件出示:3.说一说。根据34页例题1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先自己想,再和同桌分享!师巡视指导,并选取学生的问题展示:(1)每个手电筒9元,买5个书包多少钱? 9×5=45(元)(2)每本笔记本8元,买9本多少钱? 8×9=72(元)……师:把学过的口诀和生活问题结合,规律就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 同伴玩对口令的游戏。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反馈:我们圈出的数是9、18、27、36、45、54、63、72、81!学生:10个。学生:9比10少1。学生:比20少2。学生:27是2×9的结果,它比30少3,所以2×9=30-3。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尝试说说。学生:18 的1+8=9,27 的2+7=9,36 的3+6=9……个位和十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9。学生独自思考,然后与同桌说说。 设计“对口令”游戏,通过“同桌互动、抽组展示”,让口诀复习变得有趣,强化口诀的“快速提取能力”,解决“口诀应用不熟练”的问题。以“圈9的乘法积→找规律”为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几乘9 =几十减几”“数字和为 9”的秘密,让 9 的口诀学习从“记忆” 升级为“理解规律”,解决“9的口诀难记”的问题,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度。设计“根据例题提数学问题”环节,让学生主动用口诀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口诀学习→生活应用”的迁移,强化“数学有用”的认知,解决“知识不会用” 的问题。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连一连。 2.送小兔回家。3.跷跷板。4.看图列算式,并写出乘法口诀。5.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每段长9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米?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不仅学会了新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这些口诀能帮我们快速解决生活中的人数、物品数量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生1:我会编6~9的乘法口诀了。学生2:我还知道9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了。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6~9的乘法口诀6×6=36 六六三十六6×7=42 六七四十二6×8=48 六八四十八6×9=54 六九五十四7×7=49 七七四十九7×8=56 七八五十六7×9=63 七九六十三8×8=64 八八六十四8×9=72 八九七十二9×9=81 九九八十一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算一算。2.把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乘法算式。八九( ) ( )( )六十四 ( )( )六十三能力提升:1.用刚学的口诀,解决超市里的新问题:1包零食8元,买6包多少钱?用( )×( ),口诀( )。1个笔记本9元,买7个多少钱?用( )×( ),口诀( )。2.(1)买1个篮球的价钱正好可以买7个帽子,一个篮球多元?(2)7杯水可以装满一壶,9壶可以装满一桶,一桶水可以装几杯?拓展迁移:再找一找生活中用到6~9的乘法口诀的地方,明天分享你的发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情境为依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编乘法口诀,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小组活动时,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但个别学生推导过程较慢,需加强个别指导。“对口令”游戏活跃了课堂氛围,不过时间分配可更合理,让更多学生有展示机会。在引导学生发现 9 的口诀规律时,若能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自主总结,效果可能更好。后续教学应更注重关注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