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5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第5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锐角和钝角》第3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角的认识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3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锐角和钝角是对角的进一步分类和认识。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锐角和钝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角的度量和几何图形的认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但对于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用三角尺比一比、用活动角摆一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掌握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含有锐角和钝角的物体,如红领巾、队旗等,初步感知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观察用三角尺比较角时角的另一条边的位置,发现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大小关系。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如何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2. 思考用活动角摆出不同大小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方法。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以及判断方法。
2. 能够与他人交流分享在生活中发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锐角和钝角,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能正确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3. 了解锐角、直角和钝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 准确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2. 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理解它们与直角的大小关系。
3. 用规范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情境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点子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知识回顾
(1) 教师展示一些角的图形,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和直角,大家看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呢?要知道它们是不是直角,可以先观察,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引导学生回顾判断直角的方法。
(2)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对明显不是直角的角,如第一个和第三个,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接判断。
(3) 教师说:“对于剩下不确定的角,我们就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并示范用三角尺比角的方法。
(4) 教师让学生自己用三角尺比一比,判断图形中的直角,并在图形上做好标记。
(5)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强调用三角尺比角时要注意顶点和边的重合。
(6) 教师提问:“除了直角,其他角是什么角呢?你们知道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7) 教师展示生活中含有不同角的图片,如队旗、红领巾等,说:“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不是直角的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认识锐角和钝角。”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回顾判断直角的方法。
2. 观察图形,判断明显不是直角的角。
3. 用三角尺比角,判断直角。
4. 思考其他角是什么角。
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
观察仔细:☆☆☆
操作规范:☆☆☆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判断直角的方法,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为学习锐角和钝角做铺垫。通过展示生活中含有不同角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锐角和钝角 特征探究 锐角钝角认识
(1) 教师展示中国少年先锋队中队旗和红领巾的图片,说:“我们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这些角,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比角。
(2) 教师讲解比角的方法:“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与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观察角的另一条边的位置。”并进行示范操作。
(3) 教师提问:“当角的另一条边与三角尺另一直角边重合时,这个角是什么角?当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的内侧时,这个角与直角相比怎么样?当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的外侧时,这个角与直角相比又怎么样?”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4) 教师总结:“与三角尺另一直角边重合的是直角;在三角尺内侧的角比直角小,我们把它叫做锐角;在三角尺外侧的角比直角大,我们把它叫做钝角。”讲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
(5) 教师展示一些角的图形,让学生用三角尺比一比,判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巩固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6) 教师对学生的判断进行评价和讲解,强调判断的关键是看角的另一条边与三角尺直角边的位置关系。
(7) 教师说:“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一个直角。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找一找。”让学生寻找三角尺上的锐角和直角。
(8) 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上有锐角、直角或钝角,进一步感受锐角、直角和钝角在生活中的存在。 1. 用三角尺比队旗和红领巾上的角。
2. 思考并回答角与直角的大小关系。
3. 用三角尺判断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4. 在教室里找含有不同角的物体。
评价任务 操作熟练:☆☆☆
思考准确:☆☆☆
判断正确:☆☆☆
设计意图 通过用三角尺比角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大小关系,从而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学生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认识。
用活动角摆角 实践操作 活动角摆角
(1) 教师拿出活动角,说:“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活动角摆出不同的角。大家看,这是一个锐角。”并展示用活动角摆出的锐角。
(2) 教师慢慢转动活动角,说:“随着开口变大,这个角可以变成直角。”展示活动角从锐角变成直角的过程。
(3) 教师继续转动活动角,说:“开口继续变大,还可以变成钝角。”展示活动角从直角变成钝角的过程。
(4) 教师让学生自己用活动角摆一摆锐角、直角和钝角,感受角的大小变化与开口大小的关系。
(5)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动角开口大小的变化和角的类型的变化。
(6) 教师提问:“通过用活动角摆角,大家发现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7) 教师总结:“角的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开口越小,角越小。锐角比直角开口小,钝角比直角开口大。”强调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的关系。
(8) 教师让学生用活动角摆出不同大小的锐角、直角和钝角,并与同桌交流,巩固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认识。 1. 观察教师用活动角摆角。
2. 自己用活动角摆锐角、直角和钝角。
3. 思考并回答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的关系。
4. 与同桌交流用活动角摆角的感受。
评价任务 操作灵活:☆☆☆
思考深入:☆☆☆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用活动角摆角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大小变化与开口大小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判断物体表面的角 生活应用 判断物体角
(1) 教师提问:“你周围物体的表面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中有哪些角呢?”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表面图形和角。
(2) 教师展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中的角,并判断哪些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3)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4)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强调判断角的方法。
(5) 教师提问:“在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中角的特点。
(6) 教师总结:“三角形中可能有锐角、直角或钝角;长方形中有四个直角;平行四边形中有锐角和钝角。”总结不同图形中角的特点。
(7)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锐角、直角或钝角,进一步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8)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更多的角。 1. 观察周围物体表面图形中的角。
2. 判断图形中的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3. 用三角尺验证自己的判断。
4. 说一说生活中含不同角的物体。
评价任务 观察全面:☆☆☆
判断准确:☆☆☆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表面图形中的角,判断角的类型,总结不同图形中角的特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举例,进一步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能力强化
(1) 教师展示题目:“连一连。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将角的类型与对应的图形连起来,巩固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辨别能力。
(2) 教师展示题目:“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角。”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角,并判断角的类型,提高学生的画图和判断能力。
(3) 教师展示题目:“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中的角,总结三角形中角的特点。
(4) 教师展示题目:“先判断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什么角,再连一连。”让学生根据钟面判断时针和分针的夹角类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教师展示题目:“用下面的活动角,能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锐角?直角呢?钝角呢?”让学生思考用活动角得到不同角的方法和数量。
(6)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和讲解,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7)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组练习题,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8) 教师对小组竞赛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 1. 完成连线、画图、找角等练习。
2. 思考用活动角得到不同角的数量。
3. 上台展示练习结果。
4. 参与小组竞赛。
评价任务 练习准确:☆☆☆
展示清晰:☆☆☆
竞赛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认识、辨别、画图和应用能力。小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课堂总结 知识回顾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遇到的困难,说:“大家可以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理解,是怎么解决的。”激发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三类。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可以用三角尺比一比。”
(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相关的练习题,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含有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模型。”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更多的角,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8) 教师宣布下课,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1. 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 分享学习收获和困难。
3. 记录课后作业。
4. 倾听教师评价和鼓励。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
收获分享:☆☆☆
作业接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分享收获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科书上第69页相关的练习题。
2. 用三角尺在纸上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标上角的类型。
3. 找一找生活中至少5个含有锐角、直角或钝角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拓展作业
1.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角,记录下拼出的角的类型和度数。
2. 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同时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为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锐角和钝角
一、定义
锐角:比直角小
直角
钝角:比直角大
二、判断方法
三角尺比角
三、生活中的角
不同图形中角的特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结合生活实例引入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用三角尺比角、用活动角摆角等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掌握了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3. 组织课堂练习和小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用三角尺判断角时,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判断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加强指导。
2. 对于用一副三角尺拼角的拓展作业,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需要进一步讲解和示范。
3.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小组竞赛的时间有些紧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