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编码》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数字编码》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字编码》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聚焦数字编码,以身份证号码和邮政编码为载体,介绍其组成规则与含义。引导学生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与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字有一定认识,但对数字编码了解有限。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编码。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数字编码的应用,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
2. 观察数字编码的特点和规律,感受其简洁性和唯一性。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数字编码的设计原理和意义,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思考如何根据需求设计合理的数字编码。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数字编码的含义和作用,与同学交流。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字编码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身份证号码的含义,包括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校验码。
2. 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如唯一性、简洁性和规律性。
3. 掌握邮政编码的组成和数字表示的含义。
难点
1. 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设计合理的学号、工作证编号等。
2. 理解数字编码的设计原理和意义,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编码。
3. 运用数字编码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身份证号码和邮政编码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问题:“与飞人刘翔同名的有1万多人,怎么区分每个人呢?”引发学生思考。
(2) 教师提问:“在银行办理业务时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那身份证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号码。
(3) 教师介绍:“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强调其重要性。
(4) 教师展示一个身份证号码“44052418800101 4001”,说:“通过调查,你从这个身份号码中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5)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6)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方向,给予个别指导。
(7)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8)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字编码。 1. 思考区分同名人员的方法。
2. 关注身份证号码的含义。
3. 小组讨论身份证号码包含的信息。
4.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评价任务 思考积极:☆☆☆
讨论投入:☆☆☆
发言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身份证号码探究 身份证号码组成讲解 身份证号码含义分析
(1) 教师展示身份证号码的组成结构,说:“公民身份号码是由18位数字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包括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校验码。”并详细介绍各部分的位置。
(2) 教师以“44052418800101 4001”为例,讲解地址码“440524”表示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让学生了解地址码的作用。
(3) 教师讲解出生日期码“18800101”表示出生年月日,强调用0占位保证位数一致的原因。
(4) 教师介绍顺序码“400”,说明其与性别有关,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5) 教师讲解校验码“1”,说明它是由前17位数字计算得到的,可判别号码是否正确,当校验码是10时写成罗马数字X。
(6) 教师提问:“一对双胞胎的公民身份号码会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
(7)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既然它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文字,那为什么还要用数码来表示呢?”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的简洁性。
(8)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分析地址码的规律,加深对地址码的理解。 1. 学习身份证号码的组成结构。
2. 理解各部分编码的含义和作用。
3. 思考双胞胎身份证号码的问题和数字编码的意义。
4. 分析不同地址码的规律。
评价任务 理解准确:☆☆☆
思考深入:☆☆☆
分析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身份证号码的组成和含义,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字编码的规则和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
邮政编码探究 邮政编码含义讲解 邮政编码作用分析
(1) 教师展示问题:“你知道邮递员叔叔是怎么快速分拣信件的吗?”引发学生对邮政编码的好奇。
(2) 教师介绍:“邮政编码是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所)的一种专用代号。”说明其作用。
(3) 教师展示邮政编码“448268”,讲解其组成和含义,“44”表示湖北省,“8”表示荆门邮区,“2”表示沙洋县邮局,“68”表示五里镇支局。
(4)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邮政编码中的数字表示的含义对邮件分拣有什么帮助?”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5)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观察学生的讨论效果,给予个别指导。
(6)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7)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邮政编码在邮件传递中的重要性。
(8)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邮政编码,让学生分析其规律,加深对邮政编码的理解。 1. 思考邮递员分拣信件的方法。
2. 学习邮政编码的组成和含义。
3. 小组讨论邮政编码的作用。
4. 分析不同邮政编码的规律。
评价任务 好奇强烈:☆☆☆
讨论积极:☆☆☆
分析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邮政编码的关注。详细讲解其组成和含义,让学生理解数字编码在邮政系统中的应用。
学号设计探究 学号设计活动 学号设计思路引导
(1)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任务:“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号中需要包含哪些信息?可以怎样设计?”
(2) 教师提示:“要包含年级、班级信息,还可以包含性别。”引导学生思考需要的信息。
(3) 教师提问:“这么多信息怎么排序呢?”让学生考虑信息的排列顺序。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年级能否用就读年级编码,为什么?”让学生理解选择信息的原则。
(5) 教师讲解:“可以用入学年份代替年级,如2018年入学的就用2018表示。”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法。
(6) 教师提问:“班级代码用几位表示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考虑编码的统一性。
(7) 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讨论其他信息的编码方式,如班级序号和性别。
(8) 教师请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 小组讨论学号包含的信息和设计方法。
2. 思考信息的排序和选择原则。
3. 参与讨论各信息的编码方式。
4.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评价任务 讨论热烈:☆☆☆
思路清晰:☆☆☆
展示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字编码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号设计拓展 学号设计拓展讨论 学号设计可行性分析
(1) 教师提问:“如果给全校学生编学号,你们的方案还可行吗?如果给全市学生编学号呢?”引导学生思考方案的可行性。
(2)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方案在不同范围的适用性。
(3)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观察学生的分析思路和讨论结果,给予个别指导。
(4)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论。
(5)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给全校学生编学号可行,但给全市学生编学号需增加县(区)、学校信息。
(6)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设计编码要注意的事项,如选择不易改变的信息、编码不能重复等。
(7) 教师展示其他学校的学号编码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缺点。
(8)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号设计方案。 1. 思考学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 小组讨论方案在不同范围的适用性。
3.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论。
4. 分析其他学校学号编码案例。
评价任务 思考全面:☆☆☆
讨论深入:☆☆☆
分析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数字编码的设计原则和应用范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巩固 数字编码知识应用
(1) 教师展示题目:“根据身份证号码‘620102201410282416’,你能补全空白信息吗?”让学生解答。
(2) 教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观察学生对身份证号码含义的掌握,给予个别指导。
(3) 教师展示题目:“邮政编码由( )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 ),第三位表示( ),第四位表示( ),最后两位表示( )。”让学生填空。
(4) 教师强调填写的准确性,提醒学生注意数字编码的规则。
(5) 教师展示题目:“0504352表示××校五年级四班35号,是一名女生,则0603281是( )年级( )班( )号,是一名( )(填‘男’或‘女’)生。”让学生推理。
(6) 教师巡视学生推理情况,观察学生对数字编码规律的运用,给予个别指导。
(7) 教师请学生回答答案,并让他们讲解解题思路。
(8) 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强调理解数字编码含义的重要性。 1. 解答身份证号码相关问题。
2. 填空邮政编码的组成和含义。
3. 推理学号编码表示的信息。
4. 回答答案并讲解思路。
评价任务 解答正确:☆☆☆
填写准确:☆☆☆
推理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身份证号码和邮政编码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字编码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字编码,大家来说说,了解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发言。
(2)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和方法。
(3) 教师总结:“数字编码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我们要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学会设计合理的编码。”
(4) 教师布置作业:“生活中编码的应用有很多,找一找,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找一本你喜欢的图书,去调查一下它的书号编码。”
(5)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生活中的数字编码,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8) 教师宣布下课。 1. 回顾本节课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记录作业内容。
3. 倾听教师评价和鼓励。
4. 明确课后学习方向。
评价任务 收获分享:☆☆☆
作业接受:☆☆☆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强化重点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身份证号码和邮政编码的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实例,如商品条形码、车牌号等,分析其含义。
3. 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
拓展作业
1. 为学校的图书馆设计图书编码方案,说明设计理由。
2. 调查一种数字编码的发展历程,了解其演变过程和原因。
板书设计
数字编码
身份证号码: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邮政编码:六位数字,代表投递区域
学号设计:入学年份、班级、序号、性别
设计原则:唯一性、简洁性、规律性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实际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编码的含义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学号设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设计学号方案时,部分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和编码规则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加强指导。
2. 课堂练习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完成练习,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3.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