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生物与环境第1节 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第1课时)年级 初一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第1课时)教材分析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苏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一章的第二节,是重要的开篇章节,在整个初中生物学知识体系中起着奠基性的作用。教材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入手,阐述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生态学的基本观念,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其中,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2.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3.态度责任: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态度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展示“杨贵妃”与“荔枝”图片。 “一骑红尘妃子笑”,皇帝如此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叫人把岭南的荔枝移栽到宫中?这样不是省事多了吗? 教师总结: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跟随教师讲解,思考并回答问题。新知探究 一、生物生存的环境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有着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引导学生尝试说一说环境的概念。 教师总结: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以及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地球上的环境多种多样,你能说出几种? 有水域和陆地,有炎热的赤道和寒冷的极地,等等。 【活动1:观察讨论生物生存的环境】 引导学生阅读P31图2-1生物生存的环境,观察与讨论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生共同探讨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果我们将以上生物互换环境,会有什么结果出现?说明了什么?进一步印证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决定了生物能否生活在该环境? 引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除自身外,周围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并讨论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理由。二、非生物因素 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多种多样。观察图2-4,分析影响这些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1.光照 “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对植物的生长必不可少。你能尝试举例日常生活中阳光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吗? 展示韭黄,韭菜,黄豆芽,青豆芽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韭黄叶和韭菜叶颜色不同,是因为阳光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叶的颜色不同。黄豆芽和青豆芽颜色不同,也是因为阳光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光照还能影响生物的行为和节律等。 2.温度 “南橘北枳”:橘树不耐寒,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你还能举出温度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吗? 展示春夏秋冬的枫叶,引导学生总结出影响枫叶颜色变换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温度还能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行为等。 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能对生物产生影响?有哪些具体的实例? 跟随教师讲解,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三、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通过展示不同光照环境下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生物喜欢生活在阴暗处,而有些则偏好光照充足的地方?”以此引出本课主题——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活动2: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简要介绍鼠妇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特别是光照条件。说明科学假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假设:“光照强度可能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可能更倾向于分布在阴暗环境中。” 师生共同回顾科学探究的6大过程。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提出问题的是? 2.你作出假设的是? 3.你制订的方案是? 4.你准备如何实施?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验证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变量控制:本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明亮与阴暗),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一致。 介绍实验材料和用具:鼠妇、湿土、计时器、纸盒、遮光纸板、透明玻璃板(或其他替代品)等。 制订方案: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小心采集鼠妇。在纸盒中央区放入10只鼠妇,静置2min。然后在10min内观察鼠妇的活动状况,每隔1min记录鼠妇数量分布情况。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鼠妇、两个模拟环境(一个明亮,一个阴暗),以及必要的实验器材。 观察记录:指导学生定时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分布情况。 数据分析:汇总各组数据,使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验证或修正假设。 结论与讨论:各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讨论以下问题: a.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 b.除光照外,还有什么非生物因素会影响鼠妇的分布?你的理由是什么? 跟随教师引导,思考问题并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方案。 跟随教师讲解,明确实验材料用具、单一变量等实验注意事项,完善小组的科学探究方案。 按探究方案进行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安全操作,准确记录并分析数据。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实验中选择多个实验对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实验中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生物生活的“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生活的空间 B.家养动物不需要环境 C.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D.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详解】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A不符合题意。 B.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环境,包括家养动物,如家养动物也需要食物、适宜的温度等,B不符合题意。 C.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的沙漠,与其他大部分荒芜地区相比,这里的植物总是给人特殊感受。沙漠植物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土壤 【答案】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温度会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但在沙漠环境中,虽然温度变化可能较大,但并不是导致沙漠植物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的主要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等气体,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然而,在沙漠和其他大部分荒芜地区,空气的供应情况并没有本质的差异,所以空气不是造成沙漠植物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C.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分极度缺乏。植物为了适应这种缺水的环境,植株矮小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根系发达则有利于植物在更深的土层中吸收水分。因此,水分是导致沙漠植物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故C符合题意。 D.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支撑,虽然沙漠土壤可能贫瘠,但这不是导致植物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水分的缺乏对植物形态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显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景象与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匹配正确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空气 B.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温度 C.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水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察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需结合诗句描述的现象,判断其对应的非生物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涉及种间关系(如竞争)。 【详解】A.“草盛豆苗稀”体现草与豆苗的竞争关系,属于生物因素,而非空气,A错误。 B.“春尽夏初芳草深”反映温度随季节变化促进植物生长,B正确。 C.“红树花迎晓露开”中“晓露”为水分,但开花主要受光照影响,选项中的“水”不准确,C错误。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淮北温度差异导致结果不同,而非光,D错误。 故选B。 4.某同学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下列哪种实验装置最科学( ) A. B. C. D. 【答案】B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该装置是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且两组放在明亮环境中,不是鼠妇生活的理想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且湿土是鼠妇生活的理想环境。该装置就是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B符合题意。 C.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该装置是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C不符合题意。 D.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但应该把鼠妇都放在湿土的环境中,因为干土环境不是鼠妇生活的理想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问,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探究实践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探究活动中,部分学生的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在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个别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我也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