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多样的数据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多样的数据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多样的数据》
教科书 书 名:信息科技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析各类数据实例,知道数据的多种形式。 2. 通过追溯数据存储介质的演变,了解其变化历程。
课前学习任务
1. 查询资料,了解古时候人们存储文字的工具。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判断下面这些数据的表现形式,连一连吧!
文本 图片 音频 视频 【学习任务二】
填写以下这些存储介质能记录的数据形式。 存储介质能记录的数据形式竹简纸质图书磁带移动硬盘、U盘
【学习任务三】 班级即将举行“十周岁成长礼”,请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填写需要准备的数据及其形式。 数据数据形式节目单文本、图片
课堂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等级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数据形式能说出5种数据形式并能正确分辨数据形式能说出3-4种数据形式能正确分辨数据形式在教师指导或同学帮助下正确分辨数据形式存储介质能正确填写5种不同的存储介质可以纪录的数据形式能正确填写3-4种不同的存储介质可以纪录的数据形式在教师指导或同学帮助下正确填写不同的存储介质可以纪录的数据形式综合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2个或2个以上的数据,数据形式合理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1个数据,数据形式合理能提出1个数据合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多样的数据》
教科书 书 名:信息科技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作业练习
生活中的数据无处不在,你能发现多种形式的数据吗?找到它们并记录下来。 数据形式数据价值我的星星数字数据楼层指示☆符号数据文本数据图片数据声音数据视频数据
注:每完成一项,给一颗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多样的数据
教科书 书 名:信息科技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数字、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日趋丰富。时至今日,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资源。梳理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历程,了解多样的数据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信息意识。本课响应课程标准中“通过体验和认识典型的信息科技应用场景,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数据,可以使用数字、字母或文字编码表示信息”的内容要求。 本课安排了“数据的形式”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两块内容,进一步探讨数据的表现形式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本课以身份证上的数据为主要案例展开讨论。建构一环节将多样的数据形式以学生了解的《观潮》课文、钱塘江的照片、课文录音、钱塘江的视频等实例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清楚直观地了解各种各样的数据形式。建构二环节阐述了数据形式与数据存储介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展示从古至今的各种数据存储介质,清晰呈现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历程,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科技的发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丰富的智慧生活经验。他们已经接触过数字、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数据。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了无处不在的数据,体会了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思考,体验不同形式的数据,从而感受数据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了解存储介质随之经历的发展,为以后数据的获取处理等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分析(含核心素养导向)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各类数据实例,知道数据的多种形式。提升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数据价值的认识。(信息意识) 2.通过追溯数据存储介质的演变,了解其变化历程。认识到数据的多种形式和存储介质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理解在信息社会中负责任地使用数据的重要性。(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1. 知道多样的数据形式。
教学难点: 1.辨别不同存储介质所能记录的数据形式。
教学过程
(一)感知 【学生活动】 1.观看高铁站刷身份证完成检票手续的照片,老年市民刷身份证坐公交车的照片。 2.思考:为什么可以使用身份证完成检票手续。 3.分享交流 4.观察两张身份证的图片,说一说身份证上有哪些数据以及两张身份证的相同之处。 【教师引导】 1.教师展示“刷身份证检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师生交流。 2.出示两张身份证,引导学生对比身份证上数据的异同。结合学生回答,引出数据形式的概念。 3.揭示课题,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知身份证上的数据各有不同,但数据形式相同。通过分析具体应用,体验寻找数据的过程,讨论数据的表现形式,引入课题。 (二)建构 活动一、认识数据的形式 【学生活动】 1.打开计算机中的“第一课《观潮》”这一文件夹,查看其中的数据存储形式。 2.分享交流各种数据形式的特点。 3.完成任务单上的活动一“连一连”,将数据与对应的数据形式进行连线。 4.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1.教师发送“第一课《观潮》”这一文件夹给学生的计算机,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各种数据形式。 2.选择1名学生介绍“第一课《观潮》”这一文件夹中的数据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总结常见的数据形式。 3.布置任务一,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4.选择1名学生的任务单进行投屏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计算机中的实例并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清楚直观地了解各种各样的数据,循序渐进地感受多样的数据形式。通过对不同形式的数据进行判断,学会识别不同的数据形式,落实本课重点。 活动二、了解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 【学生活动】 1.分享交流古时候人们存储数据的工具,观看数据存储介质的发展历程。 2.完成任务单上的活动二“填一填”,在表格中填写竹简、纸质图书、磁带、移动硬盘、U盘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存储介质所能存储的数据形式。 3.选择1名学生的任务单进行投屏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并分享感受。 4.观看存储介质容量的变化视频,分享感受。 5.观看三代身份证的照片,分享感受。 【教师活动】 1.介绍数据存储介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古时候人们存储数据的工具,选择2名学生回答古时候的数据存储介质,教师进行补充。 2.课件出示现代存储介质的发展历程,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布置任务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填写情况。 4.选择1名学生的任务单进行投屏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5.出示存储介质容量的变化视频,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6.出示三代身份证的照片并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 借助图片和视频清晰呈现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过程,感悟数据的形式与数据的存储介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填写表格,学会辨别不同存储介质所能记录的数据形式,突破本课难点。此外,通过观看身份证的演变历程,感受科技的发展促进身份证功能的迭代,让学生体会到存储介质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便利了日常生活,同时也增强了个人数据的安全性。 (三)应用 【学生活动】 1.组内讨论“十周岁成长礼”可以准备的数据及其可能的形式。 2.完成任务单上的活动三“填一填”,将讨论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3.小组推荐1名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的结果,分享交流。 【教师活动】 1.布置活动三,引导学生思考“十周岁成长礼”可以准备的数据及其可能的形式。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巡视了解学生的填写情况。 3.选择2-3名学生进行小组成果展示,组织其他学生进行点评,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设计意图】 以“十周岁成长礼”为主题的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需要思考哪些数据对于“十周岁成长礼”是重要的,如何以合适的形式存储这些数据,培养学生针对具体案例梳理数据形式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四)总结 【学生活动】 1.观察板书,回顾数据的多种形式以及数据的存储介质的发展历程。 2.完成课堂评价表。(见学习任务单)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并共同总结数据的多种形式以及数据的存储介质的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根据课堂评价表完成自评。 3.收集学生课堂的学习任务单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学业水平及过程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板书进行课堂总结,达成学习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及目标,通过课内学生自评加课后教师评价的多维评价方式,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从而充分了解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学业水平及过程表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