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数据解读与分析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数据解读与分析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九课 数据解读与分析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信息科技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作业练习
(纸笔类练习题需提供参考答案或评价标准) 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情况分析报告(参考框架) 时间: 年 月 日 小组成员: 班 一、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尝试了解 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的情况。 二、数据分析 通过整理、计算、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以下发现: 我们发现:四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最长。
我们发现:学生使用数字设备进行娱乐的人数最多。 三、结论和建议 我们的结论是:合理使用数字设备。 我们的建议是:,建议多使用数字设备进行学习或运动,周六周日也需要控制使用数字设备的时间。 (合理即可。) 批改建议 评价内容我得到( )星数据分析报告结构完整(标题、作者、研究目的、数据分析、结论和建议)。★数据分析中,选择的图表和发现的信息一致。★★结论与建议中,给出的结论和建议相对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九课 数据解读与分析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信息科技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学生运动项目参与人数统计图》,理解图表呈现数据的意义。 2.通过对《学生使用数字设备情况统计图》的分析、对比,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及理解数据之间有联系。 3.在撰写《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情况分析报告》的过程中,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及撰写方式。 教学重点: 1. 撰写格式规范的数据分析报告。
教学难点: 1.撰写格式规范的数据分析报告并归纳出合理的结论与建议。
课前学习任务
1. 收集各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数据。
2. 整理各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数据。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观察书本P35《各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统计图》,同桌讨论后完成学习单中的探究一,挖掘数据背后1-3条信息。 学习单探究一: 背后的信息:可能的原因:1.一、二、三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平均普遍比四、五、六年级低。他们年龄较小,家长对他们使用手机控制较严格。2.3.4.
分享《各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统计图》挖掘到的数据背后的信息,和同桌一起观察、比较和讨论《各时间段数字设备使用人数统计图》和《学生使用数字设备场景人数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后完成学习单探究二,写下1-3条这两张图数据背后隐藏在的信息。 学习单探究二 统计图一统计图二结论1:结论2:结论3:
【学习任务二】 1.观察书本36页《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情况分析报告》,准备说说数据分析报告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2.完成“分析报告组成部分”小动画(将分析报告各部分名称拖至对应的位置),思考并准备说说“分析报告”中哪部分最能证明观点。
推荐的学习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九课 数据解读与分析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信息科技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图表解读”和“撰写分析报告”,重点学习的大概念是“数据存在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呈现”和“能够创作表达个人观点的简单多媒体作品”。 本课延续单元主题教学,对“学生数字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的过程,将数据获取、整理和分析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会迭代运用到四下第三单元中,对数据的解读与分析也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基于“数据”和“网络”这两条逻辑主线,响应课程标准“数据与编码”模块内容要求的第六条“在对简单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工具组织并呈现收集的数据,借助可视化方式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内容要求第五条“结合学习需要,能将问题进行分解,并用文字或图示描述解决问题的顺序,利用在线方式分派任务、交流讨论、表达观点、发布成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协作带来的效率提升。”本课学生将主动使用数据表达想法,通过围绕“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情况”主题解读与分析数据,利用在线协作平台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并将成果上传网络,树立使用数据来证明观点的意识。 二、学习对象分析 经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据证明观点》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意识到数据的重要价值,掌握了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数据处理的能力,能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来呈现数据,使数据的表现形式更多样,分析结果更客观。四年级的学生已会利用在线文档进行文字编辑、图片插入等基本操作、会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整理和发布。生活经验方面,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图表,并能获取到一定的信息。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小组协作时会分享资源、讨论问题,初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图表信息时,还不能将具象画面转化为抽象概念,无法从众多数据细节中提炼出自己观点。所以,本课学习中,他们对支撑自己观点的具体数据呈现形式的选择能力偏弱,撰写规范完整的分析报告、归纳出合理的结论与建议有难度。
教学目标分析(含核心素养导向)
1.通过观察《学生运动项目参与人数统计图》,理解图表呈现数据的意义。 2.通过对《学生使用数字设备情况统计图》的分析、对比,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及理解数据之间有联系。 3.在撰写《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情况分析报告》的过程中,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及撰写方式。 教学重点: 1. 撰写格式规范的数据分析报告。
教学难点: 1.撰写格式规范的数据分析报告并归纳出合理的结论与建议。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了解图表的作用 1.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类型的数据统计图,准备在全班分享。 2.观察投屏展示的生活中常见图表,说一说这些不同类型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数据图类型特点条形图折线图饼图……
【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说的“生活中常见数据统计图类型”对应呈现在课件表格中,随后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据统计图,如新闻报道中GDP增长趋势、股市指数变动、健康检测中体重变化、步数统计、心率波动等折线图;班级男女比例等饼图;商品销量排行等柱状图等。根据选择举手学生发言,把“不同类型图表”的特点和作用呈现在课件表格中。 数据图类型特点条形图对比折线图趋势饼图比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和查看生活中常见数据统计图帮助学生巩固数据呈现有多种不同形式,感受数据不同形式呈现的效果也会不同,为本节课新知做铺垫,也增强学生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两个问题较简单,为了拓宽学生思维、鼓励积极举手的同学,教师挑选了不同自然组3-4名举手的学生回答,预计合作回答后能够完成表格内容。 (二)讨论:从图表中发现信息 1.观察书本P34《学生运动项目参与人数统计图》。 2.思考并准备发言:该图中包含了哪些信息? 3.思考并准备发言:图表呈现和数据呈现有何不同? 【教师引导】 1.引导学生观察四上书本34页《学生运动项目参与人数统计图》。 2.挑选不同自然组举手和不举手的2-3位学生分享书本34页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其他同学聆听并举手准备补充。预设:本次运动会运动项目有趣味足球和花样跳绳、趣味足球参加人数最多、接力跑参加人数最少等。 3.选择1-2名学生分享发言,教师引导并强调用图表呈现数据更直观、鲜明。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运动项目参与人数统计图》的分析,实现“数据解读与分析”的初探,帮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利用图表可以更好地呈现数据,揭示课题。挑选不同自然组同学举手和不举手的同学分享,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分享。 (三)建构:解读图表与初识分析报告 活动一:挖掘统计图背后信息 1.观察书本P35《各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统计图》,同桌讨论后完成学习单中的探究一,挖掘数据背后1-3条信息。 学习单探究一: 背后的信息:可能的原因:1.一、二、三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平均普遍比四、五、六年级低。他们年龄较小,家长对他们使用手机控制较严格。2.3.4.
2.分享《各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统计图》挖掘到的数据背后的信息。 3.和同桌一起观察、比较和讨论《各时间段数字设备使用人数统计图》和《学生使用数字设备场景人数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后完成学习单探究二,写下1-3条这两张图数据背后隐藏在的信息。 学习单探究二 统计图一统计图二结论1:结论2:结论3:
(四)观察思考投屏展示的学习单,准备分享“相同图表获取信息不同”的原因。 【教师引导】 1.教师出示《各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统计图》(书本35页)。巡视学生完成学习单探究一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单独先引导观察图表呈现的信息,再引导思考背后可能的原因。 2.请不同答案的1-2位学生对照学习单探究一分享图表中包含的信息及给出造成这种情况背后可能的原因。 预设:四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时间最长,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接触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同时家长可能也放宽了对孩子使用手机的限制;五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学生开始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对学习和生活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意识地减少了使用时间。六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相较于五年级有所上升,这可能是因为面临小学毕业和初中生活的压力,学生需要通过手机来寻求信息和支持等。 3.出示《各时间段数字设备使用人数统计图》和《学生使用数字设备场景人数统计图》两张统计图(书本36页),全体学生尝试比较两张统计图并填写探究二结论。巡视学生讨论和记录情况,提醒学生积极讨论、及时记录;对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提示,先观察每张图包含的信息,再分析两张图之间的联系。 预设:周五至周日使用数字设备人数最多,学生使用运动、旅游场景人数最少等。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较多,且多以娱乐场景为主;学生周一至周四使用数字设备较少。 4.挑选2-3份结论不同的学习单展示,引导学生基于已完成的学习单探究二分享得到的信息,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意在挖掘图表背后隐含的信息和发现有联系的数据背后的信息,对学生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要求都较高,所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分享后再完成学习单,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学习单中的范例为学生挖掘数据背后信息提供了提示,写一写的环节也为学生思考提供空间。挑选不同结论学习单的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角度解读图表,得到的信息会有所不同、图表间的数据有关联等,为下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预设:100%同学至少写下1条发现的信息和背后可能的原因、1条结论;50%以上学生写下2条发现的信息和背后可能的原因、2条结论;20%以上学生写下3条发现的信息和背后可能的原因、2条结论。 活动二:理解分析报告的组成部分 1.观察书本36页《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情况分析报告》,准备说说数据分析报告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2.完成“分析报告组成部分”小动画(将分析报告各部分名称拖至对应的位置),思考并准备说说“分析报告”中哪部分最能证明观点。 【教师引导】 1.出示《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情况分析报告》(书本36页),请平时较少举手的2-3位学生回答“一份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都有哪些部分?”教师在学生说的同时进行板书:标题、作者、研究目的、数据分析、结论和建议。教师对学生说的进行补充。 2.观察学生完成“分析报告组成部分”小动画情况,对各部分名称拖拽有误的学生单独指导。请平时举手较少、上课认真的1-2位学生分享“分析报告”中最能证明观点的部分是“数据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查看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帮助学生对“数据分析报告”建立起整体感知,小动画的练习更强化了学生对“数据分析报告”基本框架的具体认识。本活动的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请平时很少举手、上课认真的学生回答可以增强他们信心,也可以强化“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在分析报告中的地位。 (四)应用:撰写分析报告 1.分析范例,概括出分析报告的基本特点,了解评价标准。 《撰写分析报告》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我得到( )星数据分析报告结构完整(标题、作者、研究目的、数据分析、结论和建议)★数据分析中,选择的图表和发现的信息一致★★结论与建议中,给出的结论和建议相对应★★
2.参照评价标准,查看任务要求,明确本课任务后完成小组分工。 3.小组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合作完成“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情况分析报告”,导出本地word文档。 4.将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上传至浙江省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学习平台四年级上第9课主题学习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 1.引导学生观察一份完整 “数据分析报告范例”有哪些特点,归纳总结出本课任务的3条评价标准。 2.引导学生查看任务要求: (1)撰写完整的基本信息 (2)分析《各年级学生使用手机平均时间统计图》、《各时间段数字设备使用人数统计图》和《学生使用数字设备场景人数统计图》的数据 (3)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至少一条“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的合理建议。 预设:有组内分工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其小组分工;小组内信息被其他组员误删信息,指导他们每部分先利用回车键留出空间;对打字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单独打字指导;对分析数据有困难的学生引导整理小组的学习单;对撰写研究目的、结论和建议有困难的学生引导查看书本37页范例;对导出本地文档有困难的小组单独指导。 4.巡视并提醒学生及时规范地将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上传学科学习平台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指导。引导完成快的小组在线查看其他小组“数据分析报告”,根据评价标准给出★和合理建议。 预设:登录学科学习平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帮助登录或上传; 【设计意图】评价标准前置都有助于学生在完成数据分析报告和评价他人作品时有据可依。经过三上《开展在线学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会利用在线平台开展在线协助学习,但是具体任务的小组分工还有存在困难,所以任务要求的前置可以为小组分工提供依据,也为各小组完成数据分析报告时有指明方向。将学习成果上传至学科学习平台有助于成果的分享。期望80%的小组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并上传,50%的学生获得五星。 (五)小结:作品展示与评价 1.查看教师投屏的学生学习成果,参照评价标准对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对照教师展示的学生学习成果,说说自己小组作品的不足或修改方向,修改完善后上传学科平台。 【教师引导】 1.学科平台上选择1份“点赞”数较多的、2-3份留言合理性建议的作业进行集中展示,组织学生对照评价标准现场给星。 2.选择2-3个分析报告不完整、结论、建议不合适或不完整的作业展示,请学生对照评价标准给出修改建议。组织学生参照这些作业后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并上传。 预设:学生数据分析环节太简单,引导学生分析详细;给出的结论和建议不一致,建议针对结论给出建议。 【设计意图】在明确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反思和作品迭代。借助浙江省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学习平台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为后期作品迭代提供依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