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5课“网络安全可防护”教学设计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3单元:网络安全与文明课名 第5课:我能进行网络安全防护一、教学建议1.教学时长建议 2课时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认识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与防护计算机病毒; 3.了解网络安全防护基本措施,具备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3.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 1. 通过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病毒等案例,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习者的网络安全意识; 2. 给予学习者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练习和实践机会,让学习者逐步具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 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案例和措施要体现技术的先进性,注重体现信息科技的新成果。4.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习引入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呈现的情景,联系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相似情景或现象,如同学们在网络生活中注册账号、填写个人信息过程中会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带领学习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在新知学习方面,对于“网络安全”的知识内容,建议教师结合当前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从中分析“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现实危害,接着帮助学习者理解什么是网络安全,并引导学习者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对于“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知识内容,在让学习者形成网络安全意识的基础之上,要让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对于每一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都要给予学习者一定的练习与实践机会, “加密保护”中的“文件加密”与“压缩加密”等方式较为复杂,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部分学习者进行练习过程的展示、分享与交流,以让学习者充分掌握两种加密保护措施。 (2)对于“软件保护”知识内容,要从生活情境、学习者能够接触到的软件出发,帮助学习者理解软件保护的重要性,并向学习者演示软件保护的过程,让其具备软件保护的能力。 (3)在“常见的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方面,结合教材中的描述,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学习者展示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以体现信息科技的先进性。 (4)在“计算机病毒”知识内容方面,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帮助学习者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如图片、视频以及生活中的案例等,给予学习者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护的体验机会。 在“项目探究”方面,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习者通过小组的形式来对三个案例中将暴露出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让学习者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来分析“朋友圈的内容”和“注册会员链接”将带来的危害,并引导学习者得出正确的做法。对于“即时通讯软件权限设置”,教师应补充讲解什么是“即时通讯软件”和“权限”等,帮助学习者理解权限设置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网络安全的作用。教师点评、引导以及深化学习者对于三个案例的探究过程,促使学习者加深网络安全意识与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二、补充知识(一)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新知学习 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网络安全意识补充内容 保护信息安全,别让手机出卖你! 手机早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正不断变身成为我们的导航仪、文件库、账本、钱包,手机里保存着的重要个人信息,稍不留神就容易遭遇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数据显示,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 手机上的个人信息主要有三类,姓名、年龄、入职等属于身份信息;照片、视频、机型、IMEI号等属于终端信息;QQ、微信、微博、网页浏览记录等属于网络交互信息。所以不是只有盗用通讯录、照片才是侵犯手机个人信息安全。很多应用软件暗中搜集用户位置信息,手机上网记录看似不起眼,其实也在侵犯你的信息安全。窃取手机个人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门,除了线下购买手机用户信息,通过诈骗电话套取个人信息外,主要的就是通过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直接窃取信息。除了恶意扣费,他们还会偷短信、偷IMEI号、偷各种账号、窃听通话、暗中录音监控用户,然后将相关信息卖给商家。 个人信息一不小心就被手机出卖,可现代生活又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怎样才能保障信息安全呢?首先谨慎使用公共场所无密码WiFi和手机充电桩这两类公共设备,以防手机里未经加密处理的信息被窃取,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网上测试,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短信中的不明链接,这些都别乱点,他们很可能被植入了木马病毒。其次,最好关闭手机上一些容易泄露信息的功能。发朋友圈要注意,个人信息不能随便晒,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信息安全可比晒幸福等重要多了,如果实在忍不住,注意打码保护或者设置分组可见。第三,学会正确安装应用程序很重要,选择官方渠道下载,尤其是银行的APP,注册时设置密码别偷懒,不要用生日姓名缩写等当密码。使用时如果流量突然变大且没有提示,及时检查或删除程序。换了手机号,一定要修改重要账号的密码和相关绑定。如果手机丢失,第一时间拨打运营商电话,挂失手机卡后立即冻结相关账号:支付宝账号拨打95188报案解除支付宝绑定;微信账号登录腾讯安全中心按指示操作;银行卡账号拨打客服电话冻结网银。补充知识来源(提供网站链接或按参考文献格式提供) 网站链接:http://eb./2020/06/04/VIDE1591256602080791.shtml二、补充知识(二)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新知学习 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网络安全技术(4)其他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补充内容 其他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详细描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拥有许多先进的信息安全保护技术,为我们的信息安全保护增添了新的力量。如图像识别、指纹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以及信息加密技术等。 图像识别,是以视觉采集物理对象为基础,对图像进行对象识别,以实现不同目标与对象的技术。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刷脸支付、账号登录、门禁系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我们信息生活的安全性。人脸识别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人脸图像的采集与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图像匹配与识别。 指纹识别,是通过分析指纹特征进行识别与判断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设备解锁、支付以及打卡等方面,指纹的复杂性与独特性能够有效保障我们个人信息的安全。指纹识别的主要过程为:指纹采集、指纹预处理、指纹特征比对、指纹匹配。 声音识别,是通过分析发音者语音的唯一性来进行识别的技术。发音者的声音千差万别,因此声音识别可以作用于安全认证的重要方式之一,如软件注册、门禁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声音识别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在需要手脚并用的特定场合具有较大的优势。 虹膜识别,是基于人眼中的虹膜特征进行识别与匹配的技术。虹膜识别是一种精确度极高的识别技术,目前在登录与支付领域有部分应用,其主要过程为:虹膜图像获取、虹膜图像预处理、虹膜特征提取、虹膜匹配。此外,上述的图像识别、指纹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等均属于人体生物识别技术,即利用人体特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判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保密性与防伪性,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二、补充知识(三)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新知学习 三、计算机病毒补充内容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当前存在很多类型的计算机病毒,有的一度给社会造成了十分惊人的损失,并且现在也随时可能对我们的计算机产生危害。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及其产生的症状,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识别计算机病毒,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系统病毒,通过自己的程序加入操作系统或感染计算机取代部分操作系统进行工作,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些病毒的一般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exe和*.dll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CIH病毒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硬件的恶性病毒,发作时将破坏硬盘数据,同时有可能破坏BIOS程序。 蠕虫病毒,是无须计算机使用者干预即可运行的独立程序,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将其自身或部分拷贝到其他计算机中。蠕虫病毒入侵并完全控制一台计算机后,会将其作为宿主,进而扫描并感染其他计算机,并且这种递归的行为会一直延续下去。如电子邮件蠕虫病毒、即时通讯软件蠕虫病毒等。 木马病毒,是指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具备破坏和删除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以及攻击Dos等危害。木马病毒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会随意感染其他文件;木马病毒一般与黑客紧密相关,是黑客用于远程控制计算机的程序,进行文件删除、拷贝、传递、修改密码等非法操作。三、对应需要的软件、硬件说明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使用软件、硬件) 新知学习 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网络安全技术(1)密码保护软件名称(最好提供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密码强度检测器(来源:https://www.xianganquan.com/password-detection/)基本功能说明 1.支持学习者在学习完密码设置的相关知识后,进行密码设置练习; 2.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密码设置建议; 3.能够对学习者设置的密码进行密码强度/安全检测; 4.能够给予学习者设置密码的强度/安全程度反馈,并呈现原因; 5.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者密码设置的安全性和密码强度。硬件名称(选择性价比高、中小学能用得起的) 无基本功能说明 无四、项目探究解答参考项目探究:网络安全防护——我会怎么做? 项目中朋友圈内容和个人信息收集链接中均含有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如果随意公开,很容易造成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并进一步对我们产生危害;即时通讯软件权限中对陌生人打开的越多,越容易造成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 他们这样做的危害: 1.个人隐私信息容易被泄露; 2.个人账号容易被盗取; 3.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遭受网络诈骗; 我们应该怎样做: 1.旅行前用手机发个朋友圈“打卡”或者是“秀一秀”,不要将有关个人信息的物品进行展示,如机票、火车票、酒店预订信息、行程信息等; 2.对于网络上搜集个人信息的链接,一定要谨慎填写;对于来路不明的链接,不管它声称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不要填写; 3.即时通讯软件权限设置尽量不要过多向他人展示个人信息,对于陌生人、周围的人、身边的人等也要多一份防护之心,个人信息在软件中不要过多地透漏。五、操作练习答案一、知识检测 1.选择题 (1)正确答案为A。解析:A,扫码登录需要我们通过手机扫码进行,不需要手动输入密码,因此较为安全与方便;B,本人不在电脑或手机旁请他人帮忙登录账号处理信息,容易造成账号信息泄露,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C,网上的链接来路不明,随意在链接中登录个人账号容易出现账号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D,个人账号设置指纹、人脸等安全验证能够使我们的账号更加安全,因此有必要设置。 (2)正确答案为C。解析: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中,最重要的是预防传染和传播,以从源头与途径上阻断计算机病毒。 2.判断题 (1)X。解析:饭店、咖啡店、电影院等场所的免费Wi-Fi安全性未知,随意连接可能会造成相应的网络安全问题。 (2)X。解析:软件中病毒后,可能会在计算机中进行传播,如传播到其他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等,因而仅仅卸载中病毒的软件不能彻底杀灭计算机病毒,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全面的病毒查杀处理。二、技能操练 参考:①学习者通过加密保护中的“文件加密”或“压缩加密”等方式来实现文件传递;②采取云技术备份,将相应文件上传到云平台,并通过云平台进行传播;③采取二维码储存信息的方式进行传播,通过分享和扫描二维码来查看信息。不同的传播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大家可以灵活采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