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项目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核DNA 间期(S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染色体 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 单体 间期(S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 图1 图2图中ef(BC)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3.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甲 乙 丙(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染色单体(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1.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对照组 实验组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C [从图中可以看出,a峰中细胞DNA相对含量是40,b峰中细胞DNA相对含量是80,即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联想细胞分裂中的DNA复制,可推知a峰与b峰之间的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中,B正确;b峰中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C错误;实验组b峰中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某抗癌药物有效抑制了癌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使得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明显减少,D正确。]2.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B.图甲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图乙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D.图乙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B [由题图可知,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A错误;CD段着丝粒分裂,DE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末期,B正确;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甲图中的CD段,C错误;图乙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3.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1 图2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B.图1中DE段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C [图1中的CD段包括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A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B正确;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a时期减少一半,对应图1中的AB段,C错误;图2中d表示染色体∶DNA=2∶1,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情况不存在,D正确。]4.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间的距离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纺锤丝的长度A [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完成复制,在前期开始向两极移动直至到达细胞两极,所以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A项正确;在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曲线c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间的距离,曲线d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B、C项错误;在前期出现纺锤体,纺锤丝的长度逐渐增加,前期结束,纺锤丝的长度接近于细胞直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其纺锤丝的长度不变,后期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丝的长度变短直至为零,所以曲线b代表纺锤丝的长度,D项错误。]5.下图为细胞周期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_____为止(用字母表示)。(2)表示分裂间期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段,此期的细胞核中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3)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在________________段,该段所指为细胞周期中的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核内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析图解中DNA含量变化可知a→g或g→n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b或gh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期的细胞核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3)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在有丝分裂中期,即图中的cd或ij段,该期细胞核内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之比=1∶2∶2。答案:(1)g(或a) n(或g) (2)ab(或gh) DNA复制 (3)cd(或ij) 中 1∶2∶26.下图中A与B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图A中,cd段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de段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期。(3)图B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所处时期相当于图A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解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因此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e开始到j为止。(2)图A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3)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相当于图A中的bc或gh段,其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也含有4条染色体。答案:(1)e~j (2)后 末 (3)8 bc(或gh) 47.下图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条,e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2)在图甲a~e阶段中,能观察到图乙所示图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细胞(以图乙所示动物为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条,核DNA分子________________个。(3)b阶段曲线上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d~e阶段曲线下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1)据图分析,图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图甲e阶段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1∶0∶1。(2)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甲d阶段;d阶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因此该时期细胞中有0条或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3)b阶段表示S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d~e阶段曲线下降是由于细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答案:(1)4 1∶0∶1 (2)d 0或8 8 (3)DNA复制 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8.如图为某生物一个体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 图丙(1)细胞分裂的间期包含了________________期。图甲中C、图丙中N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的某时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段。解析:(1)细胞分裂的间期包含了间期中的G1、S和G2期;由于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则图甲中的C为4,图丙中的N为2。(2)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3)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甲的CE段。答案:(1)G1、S和G2 4、2 (2)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3)EF CE9.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D中C~D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B的下一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结构的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4)图A时期中染色体、DNA与染色单体之间的数目关系比是________________。与A时期具有相同比例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请把该时期的简易图在图C中画出来。解析:(1)图A染色体出现,染色体分布散乱,核膜、核仁逐渐消失,为有丝分裂前期。(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D中C~D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得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为1个。(3)图中B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故B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末期,显著的特点是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图A中含有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故图A时期中染色体、DNA与染色单体之间的数目关系比是1∶2∶2;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也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面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具体图示见答案。答案:(1)前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形成且染色体散乱分布 (2)着丝粒分裂 (3)出现细胞板 高尔基体 (4)1∶2∶2 中期 重点突破练(六) 细胞增殖加强练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都是平均分配的B.有丝分裂的后期,原来的一套染色体变成了完全相同的两套C.有丝分裂过程中可通过着丝粒的数目来确定DNA的数目D.植物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的标志是细胞板的形成B [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是随机分配的,A错误;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断裂,复制出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原来的一套染色体变成了完全相同的两套,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可通过着丝粒的数目来确定染色体的数目,C错误;植物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形成,D错误。]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A.核膜、核仁消失B.形成纺锤体C.中心粒发出纺锤丝D.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C [动、植物细胞分裂前期都有核膜、核仁消失,A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B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细胞通过细胞两极发生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都分裂,染色单体都分离,D错误。]3.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 [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A错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为染色质的形态,而染色体是分裂期的形态,故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即观察不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由于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故若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正确。]4.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DNA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加倍B.细胞膜内陷和胞质分裂C.染色体出现和核膜解体D.染色单体加倍和着丝粒断裂C [高等植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A错误;植物细胞分裂不存在细胞膜内陷,B错误;染色体出现和核膜解体都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C正确;着丝粒断裂后染色单体消失,D错误。]5.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推断( )A.抑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B.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有利于细胞分裂C.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D.抑素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A [据题意可知:抑素能抑制细胞的分裂,抑素减少,细胞分裂就快,抑素增加,细胞分裂就受抑制,A正确;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将抑制细胞的分裂,B错误;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不能完成细胞周期,C错误;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G1期,与抑素作用无关,D错误。]6.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D.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促进细胞分裂C [若该药物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则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目会增加,这与题图不符,A错误;该药物若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则该药物处理后的结果应该与处理前相同,B错误;若该药物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抑制细胞分裂,则会导致细胞中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目增加,与题图相符,C正确;若该药物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促进细胞分裂,则该药物处理后的结果应该与处理前相同,D错误。]7.下图中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图3 图4A.图1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的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D [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粒数目,图1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共含有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0条姐妹染色单体,A项正确;图3中的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对应图1;图3中CD段变化对应有丝分裂后期的着丝粒分裂,B项正确;细胞中不会出现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为2∶1的情况,C项正确;图4中a表示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为1∶1,与图3中的BC段不符,图3中的AB段是DNA复制,DNA含量增加,但染色体数目不变,与图4中c不符,D项错误。]8.某植物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细胞图如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图所示细胞内有8条染色单体C.该图所示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D.该图观察不到核仁和核膜B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该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该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的8条染色体会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该图所示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C正确;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在分裂期的前期已经逐渐消失,在分裂期的末期才会重新出现,该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此时观察不到核仁和核膜,D正确。]9.蓝莓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G2/M期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 μg/mLB [据图分析可知,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减少,A错误;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2/M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这说明DNA复制后期细胞数量可能增加,而分裂期细胞可能减少,结合前面的分析,G1期细胞所占比例也减少,由此说明KB细胞停留在G2/M期,B正确;从图中S期细胞所占比例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而基本不变,说明蓝莓花青素不会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C错误;从图中看出,蓝莓花青素的浓度在150 μg/mL时,G2/M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其抑癌的最适浓度在150 μg/mL左右,D错误。]二、非选择题10.下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数之间的关系;图乙为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图甲中,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所选用细胞中a、b、c数量关系应与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一致。(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Ⅲ→Ⅰ过程细胞内发生的分子水平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可以在图甲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时期得到体现。(3)图乙处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时期,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图甲的比例关系可知,a是染色单体数,b是染色体数。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较固定,对应图甲的Ⅰ时期。(2)Ⅲ→Ⅰ过程DNA的数目加倍,故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对应图甲的Ⅰ、Ⅲ。(3)图乙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图甲的Ⅱ时期。答案:(1)染色单体数 染色体数 Ⅰ (2)DNA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Ⅰ、Ⅲ (3)Ⅱ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11.下图1、2表示两种不同的生物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图像,图3表示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图3(1)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属于____________细胞的有丝分裂,除了具有细胞壁外,其____________的形成方式与图1不同。(3)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图2所示的时期,位于图3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解析:(1)图1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可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含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2)图2细胞有细胞壁,有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没有中心体,此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与动物细胞不同,末期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也不同。(3)图3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故含有两个DNA,后期着丝粒分裂,没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原因是后期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和末期;图2所示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位于图3的bc段。答案:(1)后 8、0 (2)高等植物 纺锤体(或纺锤丝) (3)着丝粒分裂 bc12.下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核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简称S期)和合成期前后的________________期,G1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________发出纺锤丝。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期。(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主要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期细胞。(4)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分裂 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G1 S G2 M时长(h) 3.4 7.9 2.2 1.8 15.3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或G1与S期的交界。解析:(1)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S期为合成期。G1期合成的蛋白质主要用于合成DNA和核糖体。(2)小鼠细胞是动物细胞,在分裂前期可见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3)图乙左侧峰值表示DNA含量为2C的细胞,表示图甲中的G1期细胞。(4)加入过量胸苷,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S期,需要经历的时间为2.2+1.8+3.4=7.4 h。答案:(1)G1、G2 核糖体增生 (2)中心体 后 (3)G1 (4)7.41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大蒜为材料进行一些生物学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需要确定一天中有较多处于分裂________________期细胞的时间。甲同学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旺盛时期的9点左右、14点左右、24点左右取样制片观察,视野中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探究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将大蒜用清水培养生根,选取生长良好的根尖若干,均分为10组,分别用浓度为0.05、0.10、0.20、0.30 mol·L-1的NaCl溶液各处理24 h、48 h,并设置__________________为对照组。在上午10点左右取材,用卡诺氏液固定、保存。②取①固定保存的根尖材料用95%乙醇冲洗,然后制作装片,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 处理 NaCl浓度 /(mol·L-1) 0.00 0.05 0.10 0.20 0.30时间/h 24 48 24 48 24 48 24 48 24 48实验 结果 有丝分裂 指数/% 6.97 7.51 6.46 6.28 5.84 5.44 4.73 4.27 3.82 3.15③镜检计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注: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数/总细胞数)实验结果说明: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其抑制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分裂中期细胞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的最好时期,所以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需要确定一天中有较多处于分裂中期细胞的时间;视野中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远大于分裂期。(2)①要观察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大蒜生根的影响,除设置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外,还要设置用蒸馏水(或清水)处理的作对照。②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③分析实验结果可知: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NaCl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都有关,其特点是当处理时间相同时,抑制作用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加长而加强。答案:(1)中 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远大于分裂期(或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比较长) (2)①蒸馏水(或清水)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③NaCl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 当处理时间相同时,抑制作用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加长而加强16/161.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项目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核DNA 间期(S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染色体 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 单体 间期(S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图1 图2图中ef(BC)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3.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甲 乙 丙(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染色单体(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1.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对照组 实验组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2.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B.图甲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图乙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D.图乙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3.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1 图2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B.图1中DE段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4.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间的距离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纺锤丝的长度5.下图为细胞周期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用字母表示)。(2)表示分裂间期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段,此期的细胞核中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3)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段,该段所指为细胞周期中的__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核内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图中A与B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图A中,cd段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de段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期。(3)图B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所处时期相当于图A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条。7.下图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条,e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2)在图甲a~e阶段中,能观察到图乙所示图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细胞(以图乙所示动物为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条,核DNA分子________________个。(3)b阶段曲线上升是因为______________,d~e阶段曲线下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8.如图为某生物一个体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 图丙(1)细胞分裂的间期包含了__________________期。图甲中C、图丙中N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的某时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9.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D中C~D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B的下一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结构的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4)图A时期中染色体、DNA与染色单体之间的数目关系比是________________。与A时期具有相同比例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请把该时期的简易图在图C中画出来。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 第四章 第一节 素能提升课4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图像分析与应用 (学生版).docx 20 第四章 第一节 素能提升课4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图像分析与应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