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科学思维——经过归纳与概括,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3.社会责任——依据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一、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1.特异性免疫(1)特异性免疫又称为________,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2)特点:①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免疫作用;②有________。(3)种类: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免疫。2.B淋巴细胞(1)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________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2)B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3)B淋巴细胞诱导________免疫3.T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抗原蛋白一部分________夹持在细胞表面的________分子上________复合体T淋巴细胞(2)T淋巴细胞诱导________免疫。4.免疫应答有针对性的结构基础每一种淋巴细胞的________对应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原分子。二、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1.作用对象:____________的体细胞、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2.细胞免疫启动和发挥效应的过程(1)感应阶段①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就像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间巡逻,途经各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外周发生感染时抗原―→________细胞细胞表面形成________复合体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T细胞和________T细胞(2)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①病毒体细胞细胞表面形成抗原 MHC复合体。②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一经形成便离开淋巴结,寻找靶细胞,特异性地与之结合,并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③二次免疫:当靶细胞被清除后,记忆T细胞仍存留于体内,形成免疫记忆。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感受信号的刺激后,再次恢复增殖分化能力,清除靶细胞。三、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1.抗体(1)化学本质:蛋白质,称为免疫球蛋白。(2)结构抗体是“Y”字形分子,其两条臂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不同的抗体分子之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2.体液免疫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中,所以称这种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3.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1)感应阶段①B淋巴细胞被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②活化了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①抗体识别的主要目标: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②抗体发挥作用的效应当这些病原体和毒素在组织和体液中自由地循环流动时,抗体与这类细胞外的病原体或毒素结合,可以防止病原体对体细胞的黏附和侵染,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③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二次免疫⑤发炎时在发炎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原因: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增殖分化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四、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1.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的目的:诱发机体免疫应答。2.现有疫苗的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减毒的微生物;(3)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3.两种免疫方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 ( )2.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 ( )3.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与某种吞噬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 MHC复合体一结合,就开始增殖、分化并分泌淋巴因子。 ( )4.抗体是“Y”字形分子,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 ( )5.致敏的B淋巴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才开始增殖、分化。 ( )6.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群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 )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特异性免疫中各免疫细胞的比较细胞 来源 识别能力 作用 参与的免疫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吞噬抗原,处理抗原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分泌白细胞介素-1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辅助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群、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群 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 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或异体MHC) 破裂靶细胞(包括宿主细胞、癌细胞、异体细胞) 细胞免疫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 特异性识别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二次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 特异性识别抗原 分化为效应B细胞群和记忆B细胞群 体液免疫效应B细胞(又称浆细胞) 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 无识别能力 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大量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体液免疫记忆B细胞 B淋巴细胞分化或记忆B细胞分裂 识别相同的抗原 分化成效应B细胞 二次体液免疫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诱导体液免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又称免疫应答,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B.抗原蛋白必须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 MHC复合体后,才能被B淋巴细胞识别C.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因表面受体不同而有千千万万种D.致敏的淋巴细胞,在特殊信息分子的刺激下不断分裂,可形成大量的同种类型的淋巴细胞2.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 Ⅰ 属于体液免疫,过程 Ⅱ 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D.细胞c为效应B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示意图2.体液免疫示意图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类型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作用对象 侵入体液(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和毒素 已被抗原感染的体细胞——靶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等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②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关系 对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如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寄生物一旦进入靶细胞,先由细胞免疫破裂靶细胞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1)体液免疫的参与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类,辅助性T细胞辅助,针对对象是细胞外的抗原。细胞免疫的参与细胞是T淋巴细胞类,针对对象是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2)体液免疫靠抗体结合抗原,细胞免疫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破裂靶细胞。(3)消灭细菌外毒素等细胞外物质靠体液免疫;异体细胞、癌细胞等仅靠细胞免疫来摧毁;消灭胞内寄生病原体如病毒等要先靠体液免疫清除体液中的病原体,再靠细胞免疫摧毁宿主细胞,最后靠体液免疫消灭出来的病原体。(4)抗体凝聚抗原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5)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3.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后,在细胞表面形成的抗原 MHC复合体B.乙为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可以与某种吞噬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 MHC复合体结合C.丙为白细胞介素 1,由吞噬细胞分泌,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D.丁为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4.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①的表面没有MHC分子,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细胞②可以不经由细胞①处理而直接特异性识别抗原C.细胞⑤可分裂、分化形成细胞④D.细胞③的表面除了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受体,还有其他信息分子的受体 二次免疫应答与免疫接种1.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应答,迅速克隆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发挥免疫作用。(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应答快,也比初次免疫应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判断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方法2.免疫接种比较项目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接种物质 疫苗 抗体免疫特点 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长期保护 及时、快速杀灭病原体,不能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5.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共三针,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要求越早越好)、间隔1个月后和间隔6个月后接种,多次接种引发免疫应答。接种乙肝疫苗的注射物及免疫方式分别为( )A.抗原、主动免疫 B.抗原、被动免疫C.抗体、主动免疫 D.抗体、被动免疫6.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作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借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思维导图,分析不同种类T细胞的作用,认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既各有其独特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形成局部与整体观。1.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科学思维)(1)辅助性T细胞的直接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试分析不同种类的T细胞的作用。(科学思维)(1)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T细胞是哪种?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侵入体液的病原体只激发体液免疫,侵入细胞的病原体只激发细胞免疫。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科学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有两个特点:第一,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第二,有免疫记忆。 2.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吞噬细胞消化处理抗原后表面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 3.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这是免疫应答有针对性的结构基础。 4.细胞免疫可以杀死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和异体细胞。 5.细胞免疫启动和发挥效应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也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6.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减毒的微生物;(3)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1.寨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如图表示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Ⅰ~Ⅳ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为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Ⅱ和ⅢB.该病毒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C.Ⅲ为记忆B细胞,参与二次免疫D.Ⅳ的化学本质是多糖2.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机体进行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包括( )A.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B.记忆B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C.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形成能识别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4.T淋巴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淋巴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5.下图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b细胞为________,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免疫。(2)d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在机体中该细胞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的同时,还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即________。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科学思维——经过归纳与概括,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3.社会责任——依据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一、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1.特异性免疫(1)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免疫应答,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2)特点:①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②有免疫记忆。(3)种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B淋巴细胞(1)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2)B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3)B淋巴细胞诱导体液免疫3.T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抗原蛋白一部分肽段夹持在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抗原-MHC复合体T淋巴细胞(2)T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4.免疫应答有针对性的结构基础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二、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1.作用对象: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和异体细胞。2.细胞免疫启动和发挥效应的过程(1)感应阶段①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就像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巡逻,途经各个淋巴结。②当外周发生感染时抗原―→吞噬细胞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附近的淋巴结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2)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①病毒体细胞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②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一经形成便离开淋巴结,寻找靶细胞,特异性地与之结合,并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③二次免疫:当靶细胞被清除后,记忆T细胞仍存留于体内,形成免疫记忆。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感受信号的刺激后,再次恢复增殖分化能力,清除靶细胞。三、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1.抗体(1)化学本质:蛋白质,称为免疫球蛋白。(2)结构抗体是“Y”字形分子,其两条臂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不同的抗体分子之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2.体液免疫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中,所以称这种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3.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1)感应阶段①B淋巴细胞被致敏: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②活化了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①抗体识别的主要目标: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②抗体发挥作用的效应当这些病原体和毒素在组织和体液中自由地循环流动时,抗体与这类细胞外的病原体或毒素结合,可以防止病原体对体细胞的黏附和侵染,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③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二次免疫⑤发炎时在发炎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原因: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增殖分化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四、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1.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的目的:诱发机体免疫应答。2.现有疫苗的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减毒的微生物;(3)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3.两种免疫方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 ( )2.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 ( )3.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与某种吞噬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一结合,就开始增殖、分化并分泌淋巴因子。 ( )4.抗体是“Y”字形分子,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 ( )5.致敏的B淋巴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才开始增殖、分化。 ( )6.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群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 )提示:1.× 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空间结构的是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2.√3.× 辅助性T细胞开始增殖、分化还需同时受到由吞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的刺激。4.√5.√6.× 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群能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效应B细胞群,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特异性免疫中各免疫细胞的比较细胞 来源 识别能力 作用 参与的免疫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吞噬抗原,处理抗原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分泌白细胞介素-1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辅助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群、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群 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 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或异体MHC) 破裂靶细胞(包括宿主细胞、癌细胞、异体细胞) 细胞免疫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 特异性识别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二次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 特异性识别抗原 分化为效应B细胞群和记忆B细胞群 体液免疫效应B细胞(又称浆细胞) 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 无识别能力 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大量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体液免疫记忆B细胞 B淋巴细胞分化或记忆B细胞分裂 识别相同的抗原 分化成效应B细胞 二次体液免疫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诱导体液免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又称免疫应答,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B.抗原蛋白必须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后,才能被B淋巴细胞识别C.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因表面受体不同而有千千万万种D.致敏的淋巴细胞,在特殊信息分子的刺激下不断分裂,可形成大量的同种类型的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的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T淋巴细胞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2.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 Ⅰ 属于体液免疫,过程 Ⅱ 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D.细胞c为效应B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细胞a为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b为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细胞c产生抗体,为效应B细胞,细胞d能与靶细胞结合,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正确。]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示意图2.体液免疫示意图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类型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作用对象 侵入体液(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和毒素 已被抗原感染的体细胞——靶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等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②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关系 对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如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寄生物一旦进入靶细胞,先由细胞免疫破裂靶细胞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1)体液免疫的参与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类,辅助性T细胞辅助,针对对象是细胞外的抗原。细胞免疫的参与细胞是T淋巴细胞类,针对对象是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2)体液免疫靠抗体结合抗原,细胞免疫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破裂靶细胞。(3)消灭细菌外毒素等细胞外物质靠体液免疫;异体细胞、癌细胞等仅靠细胞免疫来摧毁;消灭胞内寄生病原体如病毒等要先靠体液免疫清除体液中的病原体,再靠细胞免疫摧毁宿主细胞,最后靠体液免疫消灭出来的病原体。(4)抗体凝聚抗原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5)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3.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后,在细胞表面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B.乙为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可以与某种吞噬细胞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C.丙为白细胞介素-1,由吞噬细胞分泌,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D.丁为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D [丁为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增殖形成一个细胞克隆。]4.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①的表面没有MHC分子,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细胞②可以不经由细胞①处理而直接特异性识别抗原C.细胞⑤可分裂、分化形成细胞④D.细胞③的表面除了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受体,还有其他信息分子的受体D [细胞①表示吞噬细胞,表面有MHC分子,但对抗原的识别没有特异性,A错误;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B错误;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细胞⑤是效应B细胞,细胞④可分裂、分化形成细胞⑤,C错误;细胞③表示B淋巴细胞,表面除了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受体,还有其他信息分子的受体,D正确。] 二次免疫应答与免疫接种1.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应答,迅速克隆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发挥免疫作用。(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应答快,也比初次免疫应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判断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方法2.免疫接种比较项目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接种物质 疫苗 抗体免疫特点 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长期保护 及时、快速杀灭病原体,不能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5.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共三针,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要求越早越好)、间隔1个月后和间隔6个月后接种,多次接种引发免疫应答。接种乙肝疫苗的注射物及免疫方式分别为( )A.抗原、主动免疫 B.抗原、被动免疫C.抗体、主动免疫 D.抗体、被动免疫A [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微生物,或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保留抗原的特性,但不会使机体致病。三次接种疫苗都会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以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种免疫方式是主动免疫。]6.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作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D [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借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思维导图,分析不同种类T细胞的作用,认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既各有其独特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形成局部与整体观。1.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科学思维)(1)辅助性T细胞的直接作用是什么?提示: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作为刺激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第二个信号。(2)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有什么作用?提示:促进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2.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试分析不同种类的T细胞的作用。(科学思维)(1)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T细胞是哪种?其作用是什么?提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并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2)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裂解靶细胞。3.有人说侵入体液的病原体只激发体液免疫,侵入细胞的病原体只激发细胞免疫。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科学思维)提示:不正确。侵入细胞中的病原体同时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课堂小结]1.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有两个特点:第一,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第二,有免疫记忆。 2.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吞噬细胞消化处理抗原后表面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 3.每一种淋巴细胞的受体对应一种特殊结构的抗原分子,这是免疫应答有针对性的结构基础。 4.细胞免疫可以杀死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和异体细胞。 5.细胞免疫启动和发挥效应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也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6.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减毒的微生物;(3)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1.寨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如图表示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Ⅰ~Ⅳ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为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Ⅱ和ⅢB.该病毒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C.Ⅲ为记忆B细胞,参与二次免疫D.Ⅳ的化学本质是多糖C [Ⅰ为B淋巴细胞,A错误;Ⅱ为效应B细胞,该病毒不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Ⅲ为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寨卡病毒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C正确;Ⅳ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2.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机体进行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包括( )A.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B.记忆B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C.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 [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A不符合题意;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机体内产生记忆B细胞,在二次免疫应答反应中记忆B细胞才分化为效应B细胞,B符合题意;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C不符合题意;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不符合题意。]3.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形成能识别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C [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细胞会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A不符合题意;注射疫苗后,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D不符合题意;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没有感染性,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C符合题意。]4.T淋巴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淋巴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D [T淋巴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则接受移植器官时可以降低机体发生细胞免疫破坏移植器官的情况,A项正确;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B项正确;阻断这些分子,可以使T淋巴细胞活性免受抑制,即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C项正确;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MHC复合体,而不是直接识别抗原,D项错误。]5.下图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b细胞为________,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免疫。(2)d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在机体中该细胞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的同时,还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即________。[解析] b细胞能吞噬入侵的抗原,是吞噬细胞。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多种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因此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死亡,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题图中所示细胞免疫过程时,抗原进入靶细胞之前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答案] (1)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2)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3)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4)体液免疫课时分层作业(11)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题组一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1.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 ②辅助性T细胞 ③B淋巴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B [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①错误;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都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②③④均正确;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⑤错误。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项错误。]2.下图为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④为抗原-MHC复合体B.②为经过消化处理的抗原肽段C.③为T淋巴细胞受体D.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种类都相同D [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无论是B淋巴细胞还是T淋巴细胞,因细胞表面受体种类不同而有千千万万种。]题组二 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3.下图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甲~己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A.甲为B淋巴细胞,乙为记忆B细胞B.丙细胞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丁为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D.靶细胞被清除,己细胞仍存留于体内,形成免疫记忆C [丁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群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群,因此应为细胞毒性T细胞。]4.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物质,其中B为细胞表面的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D.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的功能A [机体被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A物质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C错误;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的功能,D错误。]5.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f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B.再次接触抗原时,Ⅳ、Ⅵ细胞都能迅速增殖分化C.c、d、e是同种物质D.图中Ⅰ、Ⅱ、Ⅲ、Ⅳ、Ⅴ、Ⅵ、Ⅶ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 [病毒侵染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当病毒入侵到细胞内,需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暴露,从而再次借助体液免疫将其消灭,A项正确;只有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Ⅵ(记忆B细胞)才能迅速增殖分化,B项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c是吞噬细胞分泌的物质为白细胞介素-1,d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物质为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C项错误;图中Ⅰ、Ⅱ、Ⅲ、Ⅳ、Ⅴ、Ⅵ、Ⅶ分别表示吞噬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其中Ⅶ(效应B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Ⅰ(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其他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项错误。]6.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HIV进入人体后,图示①②③中可能发生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________、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________细胞。(4)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IV,还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________(填字母)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________等杀伤性物质,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解析] 题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②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④表示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⑤表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⑥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所以B为抗体。(1)图示①表示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③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2)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能和靶细胞结合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3)B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4)清除宿主细胞中的HIV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中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答案] (1)②③ (2)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抗体 (3)增殖 浆 (4)A 穿孔素题组三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C.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淋巴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 [通常情况下,一种B淋巴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A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识别能力,但不具有特异性,B正确;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C错误;受到抗原、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促进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正确。]8.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机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将其清除,其部分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b、c均为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①摄取、加工处理病原体使其暴露出特有抗原,并呈递给细胞②C.细胞③受抗原刺激后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⑤D.当细胞④⑤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刺激时,会迅速做出免疫应答D [物质a、b、c均为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可摄取、加工处理病原体使其暴露出特有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B正确;细胞③为B细胞,在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两个信号的刺激下,在淋巴因子作用下,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⑤浆细胞,C正确;当细胞④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刺激后,会迅速作出免疫反应,细胞⑤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能接受抗原刺激,D错误。]题组四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9.为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影响皮肤存活率的因素,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表实验。已知相同品系移植不会出现免疫排斥,X射线可破坏骨髓和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 移植重建 移植甲组(A品系大鼠) 假性手术后,X射线处理 A品系骨髓 B品系大鼠皮肤乙组(A品系大鼠) 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 A品系骨髓 B品系大鼠皮肤丙组(A品系大鼠) 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 A品系成熟T淋巴细胞 B品系大鼠皮肤丁组(A品系大鼠) 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 A品系成熟B淋巴细胞 B品系大鼠皮肤A.实验可证明大鼠体内参与排异反应的淋巴细胞及免疫应答类型B.甲、乙、丙三组实验可证明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器官C.实验结束时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的是甲组和丙组,皮肤成活率随时间下降D.T淋巴细胞通过识别皮肤细胞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受体发挥细胞免疫作用D [甲、乙、丙三组实验可以证明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器官,结合丁组实验可证明大鼠体内参与排异反应的主要是细胞免疫,依赖T淋巴细胞;实验结束时出现排斥反应的是甲组和丙组,同时皮肤成活率随时间下降;T淋巴细胞不能通过识别皮肤细胞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受体发挥细胞免疫作用。]10.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摄取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细胞D.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B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和处理抗原,A错误;吞噬细胞加工和处理抗原需借助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来完成,B正确;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错误;B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D错误。]11.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并在骨髓中成熟B.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受体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该免疫过程有B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属于细胞免疫过程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B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①、②过程需要细胞间的识别和糖蛋白的参与,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该过程主要是B淋巴细胞参与,并且又有抗体产生,所以属于体液免疫;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12.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为辅助性T细胞,需要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B.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D.细胞甲和细胞乙的起源相同,但二者细胞中的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D [根据题图细胞乙分泌抗体可知,该过程为体液免疫,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吞噬细胞能够将形成的沉淀等吞噬消化,所以细胞丙为吞噬细胞。细胞甲为B细胞或记忆B细胞,且淋巴因子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A错误;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增殖能力,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B错误;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能力,C错误;由于三种细胞最终都来自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因此同一个体中三种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D正确。]13.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图1图2(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__。图1中甲是________细胞,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所示过程称为________免疫,不能清除HPV。(3)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图2。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____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____,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________。[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________和[E]________,前者能产生物质[F]________,物质[F]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解析] (1)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图1中甲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甲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是特异性识别并与靶细胞结合,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2)图1所示过程主要是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能清除病原体,还要借助体液免疫和吞噬细胞的作用。(3)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吞噬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辅助性T细胞,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B细胞。[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效应B细胞和[E]记忆B细胞,前者能产生物质[F]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 (1)抗原 效应细胞毒性T 特异性识别并与靶细胞结合,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 (2)细胞 (3)吞噬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效应B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蛋白质易错点 不清楚疫苗与抗原的关系及疫苗的功能14.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疫苗通常作为抗原起作用,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小分子物质C.疫苗只能通过注射的方式接种D.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治疗疾病A [疫苗通常作为抗原起作用,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A正确。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麻疹病毒经减毒形成的,是大分子物质,B错误。疫苗有多种接种方式,如口服、注射等,C错误。接种疫苗属于免疫预防,其目的是预防疾病,D错误。][易错提醒] (1)疫苗并不都是抗原。疫苗可以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也可以由抗体制成,接种抗体类疫苗通常用于紧急预防。(2)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作为抗原起作用,是大分子物质。(3)疫苗不是只能注射。接种疫苗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注射(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和口服(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重点突破练(三)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的机体免疫过程属于( )①非特异性免疫 ②特异性免疫 ③第二道防线 ④第三道防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D [由题图可知,该免疫过程中有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参与,应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2.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B.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D分裂、分化的作用C.物质Ⅰ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物质Ⅱ不属于D.图中有3种细胞能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A [图中所示免疫过程中,物质Ⅱ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物质Ⅱ为抗体,由此可判断该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A正确;图中物质Ⅰ为淋巴因子,其能够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B错误;淋巴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均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能够识别病菌,但没有特异性,浆细胞不能识别病菌,D错误。]3.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后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可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各种疾病B.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一直起防卫作用C.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不会致病D.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侵染时,浆细胞只来自记忆B细胞的分化C [接种的疫苗是特定的抗原,能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不能激发人体抵抗各种疾病,A错误;接种疫苗后,机体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一段时间,记忆B细胞存在的时间长至几年甚至终生,B错误;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接种减毒的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但是不会导致机体患病,C正确;二次免疫时,浆细胞来自记忆B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D错误。]4.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新一代疫苗——DNA疫苗,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疫苗进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B.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C.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DNA疫苗接种后,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 [DNA疫苗进入人体,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B错误;因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故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C正确;人体内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D正确。]5.下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B.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C.若图中T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后形成的部分子细胞能裂解靶细胞,则图示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D.若图中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则图示T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A [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A错误、B正确;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后形成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C正确;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都能分泌淋巴因子,D正确。]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B.机体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C.活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D.B细胞和浆细胞均能产生抗体D [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扩散,然后通过细胞免疫使被病毒侵染的细胞裂解、死亡,使抗原得以暴露,因此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A正确;机体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B正确;活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C正确;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错误。]7.麻风分枝杆菌是可以引起麻风病的一种细菌,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下列关于人体第一次接触麻风分枝杆菌后发生的反应,正确的是( )A.人体唾液及体液中的溶酶体对麻风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B.麻风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此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有关C.消灭寄生于细胞内的麻风分枝杆菌,既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也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D.该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来自机体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C [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存在于细胞中,唾液及体液中含有的是溶菌酶,A错误;麻风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此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B错误;消灭寄生于细胞内的麻风分枝杆菌,需要细胞免疫释放出靶细胞中的抗原,再由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C正确;人体第一次接触麻风分枝杆菌,浆细胞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原体入侵机体,在特异性免疫发挥免疫作用时,非特异性免疫已经发挥了免疫作用B.同一种抗原可刺激机体发生细胞免疫,也可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C.浆细胞特异性识别病原体从而产生相应抗体D.免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病原体的分子标签C [病原体入侵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起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先起作用,A正确;同一种抗原可刺激机体发生细胞免疫,也可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B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免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病原体的分子标签,D正确。]9.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B.图中甲、丙、丁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有关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会引起记忆细胞、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D [图中物质戊可与抗原结合,应该为抗体,故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代表的免疫结果为被感染的细胞裂解、死亡,故虚线表示细胞免疫,A正确。图中甲、丙、丁细胞分别为辅助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乙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即蛋白质有关,C正确。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10.某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长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X物质,X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T淋巴细胞成熟于胸腺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出现坏死C [抗原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加快增殖、分化,故细胞周期变短,A错误;X物质位于细胞膜上,其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B错误;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C正确;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11.某人在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和感染白喉杆菌后,体内抗体的产生情况如图所示。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A.注射疫苗后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较少B.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后人体内产生了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产生抗体的B细胞C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B错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相关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12.某研究小组发现了胎盘生长因子抗体——PLGF抗体,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阻断了胎盘生长因子与毛细血管结合的通路,削减了对肿瘤的养分供给,癌细胞分裂速度减缓,低于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的速度,使肿瘤明显缩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只有癌变的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B.PLGF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与分泌需多种细胞器的参与C.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的润滑作用增强D.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属于细胞免疫B [正常细胞内也存在原癌基因,A错误;PLGF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与分泌需多种细胞器的参与,B正确;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C错误;由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二、非选择题13.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抗原,大部分必须在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下才能激活B淋巴细胞,这类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抗原(如细胞、病毒);少数抗原(如细菌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直接激活B淋巴细胞,这类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抗原。请回答下列问题:(1)抗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胸腺依赖抗原进入人体后,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胸腺非依赖抗原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胸腺非依赖抗原→__________→________→抗体,抗体与该抗原结合,形成________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解析] (1)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2)由体液免疫过程可知,胸腺依赖抗原进入人体后,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是分泌淋巴因子,增强B淋巴细胞的作用;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发生二次免疫,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其机制是记忆细胞能迅速识别抗原,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由体液免疫过程可知,某胸腺非依赖抗原进入人体后,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使其分化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后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答案] (1)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2)分泌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能迅速识别抗原,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B淋巴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沉淀或细胞集团14.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的作用。(3)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知,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病毒甲可引起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因此动物乙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的过程中,疫苗属于抗原物质,可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功能是在抗体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功能,当病毒甲再次感染机体时,可以刺激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消灭,避免人体发病。(3)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 效应B细胞(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3)需要消耗能量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或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15.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实验思路(一)实验分组与处理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身上。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体内,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身上。(二)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段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回答下列问题。(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的时间)(2)分析与讨论①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________________(填“A系大鼠”“B系大鼠”或“A、B系大鼠”)。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与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活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组1是皮肤的自体移植,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组2是皮肤的异体移植,且是属于不同系的鼠,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组3因给移植A系大鼠皮肤片的B系大鼠先输入了针对A系大鼠皮肤的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故相当于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排斥反应更快更强。(2)①组1移植皮肤的受体是A系大鼠,组2和组3移植皮肤的受体是B系大鼠。②特定的免疫抑制剂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延长皮肤移植的存活时间。也可以通过切除胸腺,减少T淋巴细胞的产生,从而减轻对移植皮肤的免疫排斥。③活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也能把癌变的细胞和异体移植的细胞当成靶细胞进行攻击。[答案] (1)移植后皮肤存活率示意图(2)①A、B系大鼠 ②切除大鼠的胸腺,再移植皮肤 切除胸腺后,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③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10/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 第四章 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学生版).docx 13 第四章 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