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1.生命观念——基于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种类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阐释生命的本质。 2.科学探究——通过对促胰液素、胰岛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形成敢于大胆探索生物学问题的品质。一、分析体液调节的发现过程1.生物学事实:在19世纪,人们发现胃酸流入小肠会促进胰腺分泌________。2.学术界普遍观点:________的结果。3.一些科学家的研究(1)实验过程:去除________的神经。(2)实验现象:胰腺依然分泌________。(3)实验结论:支配小肠的神经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顽固的________活动。4.斯他林的实验(1)实验假设:上述实验中________已经被破坏,但________还完好,可能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小肠黏膜分泌了________,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胰腺,刺激胰腺分泌消化液。(2)实验过程①实验组②对照组________狗的静脉―→不会引起胰液分泌(3)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的调节。斯他林把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________。证明机体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激素通过体液传递发挥调节作用1.体液调节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作为信息分子,经过________的运输作用于________,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2.激素(1)合成、分泌:人体________和________。(2)作用途径:激素会随________运输自动寻觅________,发挥调节作用。(3)化学信号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三、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发挥调节作用1.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包括多种________和________。(1)内分泌细胞比较集中的有________。(2)比较分散的有____________。(3)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神经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内分泌腺 激素 本质 作用下丘脑(控制____)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垂体(控制其他________) 生长激素 ________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______________胸腺 胸腺素 蛋白质类 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皮质 __________ 类固醇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______________胰腺中的胰岛 ______ 蛋白质类__________卵巢(女) 雌激素 ______睾丸(男) 雄激素3.激素对机体的调节作用(1)参与________的调节。(2)调节________。(3)调节________和生殖过程。四、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理活动1.脂溶性的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2.大分子的蛋白质类激素或小分子的亲水性强的激素(1)作用方式:与________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引发基因表达出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细胞代谢。(2)实例:肾上腺素对肝细胞的作用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 )2.在体液调节中发挥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只有激素。 ( )3.激素只对带有与激素分子特异性结合受体的靶细胞起调节作用。 ( )4.内分泌细胞有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 ( )5.激素的受体都位于靶细胞膜上。 ( )6.激素调节能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 ( )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1.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项目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结构 无导管 有导管分泌物种类 激素 汗液、皮脂、消化液等分泌物量 微量 较多分泌物的排出 进入细胞周围的血液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输送到细胞、组织或器官中 由导管流出,排到体外或消化道等处举例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胸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汗腺、皮脂腺、乳腺、泪腺、肝脏注:胰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内分泌部(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2.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主要功能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促进腺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促进腺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促进腺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 多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腺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调节生长发育等,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腺垂体 促性腺激素 蛋白质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肽 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肾上腺 皮质 醛固酮、糖皮质等 类固醇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胰岛 胰岛α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胰岛β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睾丸 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类固醇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卵巢 雌激素、孕激素等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1.下列关于内分泌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内分泌系统B.能够分泌激素C.有导管D.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2.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名称,不相符的是( )A.胰岛——胰高血糖素B.胸腺——胸腺素C.肾上腺——肾上腺素D.胰腺——胰液 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理活动1.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图甲)(1)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2)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3)在Mg2+存在的条件下,AC促使ATP转变为cAMP(cAMP是第二信使),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4)cAMP使无活性的蛋白激酶转变为有活性的蛋白激酶,从而激活磷酸化酶,引起靶细胞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如肌肉细胞的收缩与舒张、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腺细胞的分泌、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以及各种酶促反应等。这是一个酶促酶的连锁反应系统,像电子管的放大系统一样,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甲 蛋白质类激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2.类固醇激素(如性激素等)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图乙)类固醇激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且呈脂溶性,因此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进入细胞后,经过两个步骤影响基因表达来发挥生物学作用。第一步是激素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第二步是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结合于染色质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是诱导或减少某种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这类激素也和蛋白质类激素一样,作用方式也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作用效果也被逐级放大,所以同样体现高效的特点。除上述作用方式外,类固醇激素还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脂质成分,通过改变膜的结构来起作用;还有的类固醇激素在数量很少时,本身虽不表现其特有的作用,但却是其他激素作用的良好条件,发挥所谓的“允许作用”,这些作用都不能用基因表达学说来解释。乙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3.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不同点 来源 由内分泌腺或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产生 所有的活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和植物的筛管细胞除外)中都能产生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化学本质 蛋白质、多肽、固醇等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多种多样作用部位 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后的去路 作用后迅速失活 作用后可保持活性 作用后失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或转移到其他地方相同点 ①都具有生物活性;②均是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③都不供能;④都不组成细胞结构3.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A可能是胰岛素等大分子类激素,能直接进入细胞内起作用B.激素B进入细胞不能直接起作用C.某个靶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作用机理D.由上图可知激素只是一种信号4.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激素扩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借助图示熟练指出自身各腺体的分布及激素的分泌,并能依据图示文字归纳总结各激素的化学本质、作用方式等。提升自己信息获取、转换的能力以及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的能力。根据上述“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的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或多肽?这些激素能否口服?为什么?(科学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是否可能是其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激素是如何与靶细胞结合的?(科学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其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时可能会采用哪种跨膜运输的方式?(科学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机体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作为信息分子,经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2.激素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第二,调节新陈代谢;第三,调节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 3.脂溶性的类固醇激素穿过靶细胞膜,与细胞内的受体蛋白结合,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随后与DNA上特定区域结合,激活基因,从而调节靶细胞。 4.大分子的蛋白质类激素或小分子的亲水性强的激素往往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最终激活某种酶或引发基因表达出新的蛋白质,从而影响细胞代谢。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促胰液素能够强烈的促进消化C.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的输送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2.下列关于腺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分泌生长激素B.可调节、控制下丘脑的活动C.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可支配甲状腺的活动3.下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C.该激素能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多肽的合成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5.下图是女性主要的内分泌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分泌系统中有的内分泌细胞比较集中,形成________;有的比较分散,如________、________中的内分泌细胞;有的是________兼有内分泌作用。(2)图中结构①是________,它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与生长发育。(3)到了青春期,女性的性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这主要是结构⑥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的结果。(4)某人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可能是在胎儿期或婴儿期,结构②分泌的________激素不足导致的。(5)某人患有糖尿病,可能是⑤分泌的________过少导致的。5/13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1.生命观念——基于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种类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阐释生命的本质。 2.科学探究——通过对促胰液素、胰岛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形成敢于大胆探索生物学问题的品质。一、分析体液调节的发现过程1.生物学事实:在19世纪,人们发现胃酸流入小肠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学术界普遍观点:神经调节的结果。3.一些科学家的研究(1)实验过程:去除支配小肠的神经。(2)实验现象:胰腺依然分泌胰液。(3)实验结论:支配小肠的神经没有去除干净,这是一种顽固的神经反射活动。4.斯他林的实验(1)实验假设:上述实验中反射弧已经被破坏,但血管还完好,可能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小肠黏膜分泌了某种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胰腺,刺激胰腺分泌消化液。(2)实验过程①实验组②对照组稀盐酸狗的静脉―→不会引起胰液分泌(3)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斯他林把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证明机体存在体液调节。二、激素通过体液传递发挥调节作用1.体液调节机体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作为信息分子,经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2.激素(1)合成、分泌:人体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2)作用途径:激素会随体液运输自动寻觅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3)化学信号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三、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发挥调节作用1.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包括多种腺体和组织。(1)内分泌细胞比较集中的有内分泌腺。(2)比较分散的有内分泌细胞。(3)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神经组织是神经组织。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内分泌腺 激素 本质 作用下丘脑(控制垂体)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多肽类 分娩时促进子宫收缩垂体(控制其他内分泌腺) 生长激素 蛋白质类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类衍生物胸腺 胸腺素 蛋白质类 促进T淋巴细胞成熟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类固醇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类衍生物胰腺中的胰岛 胰岛素 蛋白质类胰高血糖素卵巢(女) 雌激素 类固醇睾丸(男) 雄激素3.激素对机体的调节作用(1)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2)调节新陈代谢。(3)调节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四、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理活动1.脂溶性的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2.大分子的蛋白质类激素或小分子的亲水性强的激素(1)作用方式: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最终激活某种酶或引发基因表达出新的蛋白质,从而影响细胞代谢。(2)实例:肾上腺素对肝细胞的作用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 )2.在体液调节中发挥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只有激素。 ( )3.激素只对带有与激素分子特异性结合受体的靶细胞起调节作用。 ( )4.内分泌细胞有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 ( )5.激素的受体都位于靶细胞膜上。 ( )6.激素调节能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 ( )提示:1.×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2.× 在体液调节中发挥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除激素外,CO2、H+等物质也可以随体液传递,发挥调节作用。3.√4.√5.× 脂溶性的类固醇激素受体位于细胞内。6.√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1.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项目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结构 无导管 有导管分泌物种类 激素 汗液、皮脂、消化液等分泌物量 微量 较多分泌物的排出 进入细胞周围的血液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输送到细胞、组织或器官中 由导管流出,排到体外或消化道等处举例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胸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汗腺、皮脂腺、乳腺、泪腺、肝脏注:胰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内分泌部(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2.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主要功能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促进腺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促进腺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促进腺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 多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腺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调节生长发育等,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腺垂体 促性腺激素 蛋白质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肽 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肾上腺 皮质 醛固酮、糖皮质等 类固醇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胰岛 胰岛α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胰岛β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睾丸 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类固醇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卵巢 雌激素、孕激素等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1.下列关于内分泌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内分泌系统B.能够分泌激素C.有导管D.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C [内分泌腺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能够分泌激素;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部分。]2.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名称,不相符的是( )A.胰岛——胰高血糖素B.胸腺——胸腺素C.肾上腺——肾上腺素D.胰腺——胰液D [胰岛α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胸腺分泌胸腺素,B正确;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醛固酮等,C正确;胰腺分泌的胰液不属于激素,胰腺由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部分组成,D错误。] 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理活动1.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图甲)(1)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2)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3)在Mg2+存在的条件下,AC促使ATP转变为cAMP(cAMP是第二信使),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4)cAMP使无活性的蛋白激酶转变为有活性的蛋白激酶,从而激活磷酸化酶,引起靶细胞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如肌肉细胞的收缩与舒张、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腺细胞的分泌、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以及各种酶促反应等。这是一个酶促酶的连锁反应系统,像电子管的放大系统一样,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甲 蛋白质类激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2.类固醇激素(如性激素等)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图乙)类固醇激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且呈脂溶性,因此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进入细胞后,经过两个步骤影响基因表达来发挥生物学作用。第一步是激素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第二步是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结合于染色质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是诱导或减少某种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这类激素也和蛋白质类激素一样,作用方式也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作用效果也被逐级放大,所以同样体现高效的特点。除上述作用方式外,类固醇激素还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脂质成分,通过改变膜的结构来起作用;还有的类固醇激素在数量很少时,本身虽不表现其特有的作用,但却是其他激素作用的良好条件,发挥所谓的“允许作用”,这些作用都不能用基因表达学说来解释。乙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3.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不同点 来源 由内分泌腺或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产生 所有的活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和植物的筛管细胞除外)中都能产生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化学本质 蛋白质、多肽、固醇等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多种多样作用部位 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后的去路 作用后迅速失活 作用后可保持活性 作用后失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或转移到其他地方相同点 ①都具有生物活性;②均是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③都不供能;④都不组成细胞结构3.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A可能是胰岛素等大分子类激素,能直接进入细胞内起作用B.激素B进入细胞不能直接起作用C.某个靶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作用机理D.由上图可知激素只是一种信号A [胰岛素等大分子类激素不能进入细胞,A错误;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B正确;靶细胞上可能同时存在题述两种作用机理,受到两种激素的影响,C正确;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只启动和调节生理反应,本身并不参与生理反应,D正确。]4.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激素扩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 [激素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固醇、多肽、氨基酸衍生物等,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A项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如肌肉细胞,B项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即被灭活,C项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项正确。]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借助图示熟练指出自身各腺体的分布及激素的分泌,并能依据图示文字归纳总结各激素的化学本质、作用方式等。提升自己信息获取、转换的能力以及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的能力。根据上述“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的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或多肽?这些激素能否口服?为什么?(科学思维)提示:胰腺、下丘脑、胸腺和垂体;不能,因为蛋白质或多肽会被消化酶水解而失效。(2)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是否可能是其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激素是如何与靶细胞结合的?(科学思维)提示:是。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①激素与分泌细胞自身的受体结合;②激素运输到邻近的靶细胞上与其受体结合;③激素通过血液运送到距离较远的靶细胞。(3)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其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时可能会采用哪种跨膜运输的方式?(科学思维)提示:类固醇;扩散。[课堂小结]1.机体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作为信息分子,经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2.激素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第二,调节新陈代谢;第三,调节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 3.脂溶性的类固醇激素穿过靶细胞膜,与细胞内的受体蛋白结合,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随后与DNA上特定区域结合,激活基因,从而调节靶细胞。 4.大分子的蛋白质类激素或小分子的亲水性强的激素往往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最终激活某种酶或引发基因表达出新的蛋白质,从而影响细胞代谢。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促胰液素能够强烈的促进消化C.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的输送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 [促胰液素不能够强烈的促进消化,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下列关于腺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分泌生长激素B.可调节、控制下丘脑的活动C.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可支配甲状腺的活动B [下丘脑可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活动,但腺垂体不能控制下丘脑的活动,B错误。]3.下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C.该激素能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多肽的合成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D [分析题图可发现信号分子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可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启动转录,进而控制多肽的合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还有直接接触、通过胞间连丝交流等。]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C [酶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发挥催化效应,此过程既可发生在细胞内,又可发生在细胞外,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A项错误,C项正确;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固醇、多肽、氨基酸衍生物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多为小分子有机物,B项错误;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降解而失活,或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D项错误。]5.下图是女性主要的内分泌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分泌系统中有的内分泌细胞比较集中,形成________;有的比较分散,如________、________中的内分泌细胞;有的是________兼有内分泌作用。(2)图中结构①是________,它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与生长发育。(3)到了青春期,女性的性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这主要是结构⑥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的结果。(4)某人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可能是在胎儿期或婴儿期,结构②分泌的________激素不足导致的。(5)某人患有糖尿病,可能是⑤分泌的________过少导致的。[解析] (2)①垂体是人体的内分泌腺,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3)到了青春期,人的性器官发育成熟,性激素促使第二性征出现,这主要是结构⑥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的结果。(4)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长大后表现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等症状。(5)胰岛存在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答案] (1)内分泌腺 胃 肠黏膜 神经组织 (2)垂体 (3)雌 (4)甲状腺 (5)胰岛素课时分层作业(6)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题组一 体液调节的发现过程1.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与稀盐酸混合,过滤后注射给了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该实验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D.该实验不能证明胰液分泌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C [本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遵循无关变量一致原则,A合理;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合理;滤液中除了促胰液素外,还有其他物质,该实验不能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不合理;该实验不能证明胰液分泌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胰液分泌的调节还有神经调节,D合理。]2.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做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运输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胃酸―→促胰液素―→胰液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B.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C.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D.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B [①过程是化学物质(胃酸)对小肠的直接刺激,既不属于神经调节,也不属于激素调节;②过程中促胰液素调节胰液的分泌,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的范畴;小肠不属于神经系统,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题组二 激素通过体液传递发挥调节作用3.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B.一般情况下每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C.激素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调节代谢D.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会被灭活,从而失去生理作用C [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A正确;一般情况下一种激素只选择作用于某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B正确;激素对细胞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代谢实现的,C错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往往被灭活,灭活的激素失去生理作用,D正确。]4.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物质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腺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C [由图可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与靶细胞结合,因为靶细胞上有该物质的受体,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B正确;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腺垂体细胞,不可能是甲状腺细胞,C错误;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存在反馈调节,所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时,腺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D正确。]5.回答下列与人体的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1)与激素一样,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______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________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________(填“外环境”或“内环境”)。[解析] (1)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2)根据内分泌腺的概念可知,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体液调节因子,不进入导管中,而被直接释放到细胞外,然后经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处,而题中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体液运输。因为胃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所以属于外环境。[答案] (1)血液(体液)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2)血液(体液) 外环境题组三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发挥调节作用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②作用后即被灭活③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④体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B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和其他腺体的区别是没有导管。激素在血液里的含量极少,但对动物的调节作用是很重要的,作用后即被灭活。激素的化学成分很复杂,不一定都是蛋白质。]7.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在酶、激素的调节下,生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酶与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C [酶在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激素起调节作用,A错误;在生物体内,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可以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可以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正确;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而只起调节作用,D错误。]题组四 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理活动8.类固醇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节是通过( )A.自身直接作用在基因调控序列上B.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C.以cAMP作为第二信使D.与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作用在调节元件上D [类固醇激素可以扩散进入细胞,与细胞中的受体结合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内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故D正确。]9.下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激素可能是胰岛素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穿过两层膜进入细胞核C.该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新陈代谢D.该激素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地产生该激素,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D [由题图可知,该激素是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而胰岛素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A项错误;该激素与细胞内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不需穿膜,B项错误;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起调节作用,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新陈代谢,C项错误。]10.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激素B是生长激素,则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合成的。(2)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如果受体b发生缺陷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________。(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细胞内还具有与________(写出一种除甲状腺激素外的具体激素)相结合的受体。(4)蛋白激酶能够使某些种类的蛋白质发生磷酸化(会改变所带电荷),使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从而使蛋白质的活性发生变化。(5)若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现出________作用。[解析] (1)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腺)垂体合成。(2)胰岛素能与图中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如果该受体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胰岛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3)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和生物节律的控制等有关,则其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细胞内还具有与性激素相结合的受体。(4)蛋白激酶如果能够使某些种类的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则使该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进而改变其活性。(5)若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过程中,甲状腺激素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所以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现出拮抗作用。[答案] (1)(腺)垂体 (2)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升高 (3)性激素 (4)(蛋白质)空间结构 (5)(负)反馈 拮抗11.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不通过神经中枢直接到达胰腺C.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D.上述调节机制既保证胰腺及时分泌又可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D [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消化酶分泌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错误;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必须通过神经中枢,B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特定的细胞,C错误。]12.肾上腺素既可作为一种动物激素又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与作为神经递质相比,下列哪项是其作为动物激素所特有的( )A.靶细胞存在相应的受体B.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C.随血液运输到全身D.起作用后即被灭活C [动物激素与神经递质均需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A项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而动物激素不能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B项错误;动物激素需要依靠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动物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而神经递质需要依靠组织液,才能作用于靶细胞,C项正确;动物激素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D项错误。]1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B.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可通过注射进入人体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的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D.能合成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激素,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C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其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去作用,只能注射进入人体使用,B项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项错误;能合成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激素,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D项正确。]14.图甲、图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A.图甲中信号分子A和B均对图中细胞具有调节作用B.雄激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靶细胞,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D.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发挥调节作用C [信号分子与受体能发生特异性识别,由图可知图甲中只有信号分子A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对图中细胞具有调节作用,A错误;雄激素的化学本质为类固醇,通过扩散进入靶细胞内,B错误;人体内胰岛素的受体在靶细胞的膜上,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C正确;三种信号分子在体液中的运输不是定向的,但由于只有靶细胞才有与之对应的受体,故只能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D错误。]15.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图甲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乙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甲 乙(1)由图甲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__,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乙中的________。(2)激素③的名称是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3)从图示看,图中的腺垂体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___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4)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发挥作用。远距分泌中,激素往往先进入________,再进入________,由后者运送到________(填“全身各处”或“靶细胞”)。(5)激素③是否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下丘脑既能够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激素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然后经血液运送到腺垂体发挥作用,故其传送方式为神经分泌。(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因此会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3)腺垂体具有识别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又可识别甲状腺激素,故其细胞表面至少存在2种特异性受体。(4)激素随血液循环而运输,因此可以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有靶细胞能识别。(5)由图乙可知,自分泌是指自身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自身,激素③能够作用于分泌它的组织细胞,故其传送方式存在自分泌。[答案] (1)下丘脑 神经分泌 (2)甲状腺激素 下降 (负)反馈 (3)2 (4)组织液 血液 全身各处 (5)存在 激素③的靶细胞可以是自身细胞21/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8 第三章 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学生版).docx 08 第三章 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