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3《近似数》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3《近似数》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3 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区分准确数与近似数。
2.会准确的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3.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实用,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近似数的概念;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精确度的两种表述方式(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直尺、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约5分钟)
1. 展示图片与数据:
图片1:新闻报道——“本次马拉松比赛约有15000人参加。”
图片2:测量身高——“小明的身高是1.65米。”
图片3:购物小票——“应付金额:98.50元。”
图片4:班级统计——“我们班有45名同学。”
2. 提问与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据,你认为哪些数据是真实、准确、毫无误差的?哪些数据是接近实际但不完全准确的?”
引导学生发现:班级人数“45”是准确无误的,而马拉松人数“15000”、身高“1.65”等都是接近实际的数。
3. 引出课题:
教师总结:像“45”这样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叫精确数。像“15000”、“1.65”这样接近实际数,但与实际数还有差别的数叫近似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3 近似数》。
(二) 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约20分钟)
活动一:火眼金睛辨近似
1. 概念辨析: 请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 π 等于 3.14159 (近似数)
(2) 七年级有 415 名学生 (精确数)
(3) 一张课桌的长度是 0.85 米 (近似数)
(4) 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 2 公里 (近似数)
(5) 今天的气温是 23 摄氏度 (近似数)
(6) 数学书一共 208 页 (精确数)
2. 小组讨论: 为什么生活中会大量使用近似数?
(测量工具限制、计算困难、无法得到精确值、不需要精确值等)
活动二:探究“近似”的程度——精确度
1. 问题引入: 对于同一个数,可以有不同精确度的近似。
例如:π ≈ 3 (精确到个位)
2. 讲解核心概念:
精确度: 表示一个近似数接近精确数的程度。
表述方式一:精确到哪一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例1: 求圆周率π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解:π ≈ 3.1415926…,小数点后第三位是1,小于5,所以舍去。∴ π ≈ 3.14
例2: 将0.03456精确到0.001。
解: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是5,等于5,向前一位进1。∴ 0.03456 ≈ 0.035
表述方式二: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3: 指出下列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0.0306 (有效数字:3,0,6)
2.4万 (有效数字:2,4) //先还原为24000,再看有效数字
1.50×10 (有效数字:1,5,0) //先还原为1500,再看有效数字
3. 教师强调难点:
对于带有“万”、“亿”等单位或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近似数,求精确度和有效数字时,先将其还原为原数,再判断。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
(三) 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约12分钟)
1. 基础练习(口答):
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 0.003584 (精确到0.0001) ≈ 0.0036
(2) 2.715 (精确到百分位) ≈ 2.72
(3) 45678 (精确到千位) ≈ 46000 或 4.6×10
2. 综合应用(板演):
(1)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① 0.0500 精确到万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② 3.70×10 精确到千位,有3个有效数字
(2)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的要求取近似值:
① 64.8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 65
② 0.05074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 0.0507
3. 纠错与强调: 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特别是“64.8≈65”不能写成“65.0”。
(四) 课堂小结,反思回顾 (约3分钟)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1.什么是精确数?什么是近似数?
2.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 精确度有哪两种表述方式?
4. 什么是有效数字?判断时要注意什么?
(五) 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必做题: 课本练习 第1、2、3题。
选做题: 测量一下你的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分别精确到0.1厘米和0.01厘米,并指出每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五、板书设计
1.13 近 似 数
(一)概念
1. 精确数:与实际完全符合
2. 近似数:接近实际数,有误差
(二)精确度——四舍五入法
1. 精确到哪一位
例: π≈3.14 (精确到百分位)
2. 有效数字
定义: 从左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止
例: 0.0306 有3个有效数字 (3, 0, 6)
注意: 带单位或科学计数法,先还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入手,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分掌握较好。
教学难点“有效数字”和“精确度”的两种表述方式,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特别是对于“0”的处理以及科学计数法的还原。需要在后续课程中通过更多练习加以巩固。
可以设计更多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并表述结果,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