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数学沪科版(新课标)第十二章函数与一次函数12.4一次函数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运用分段函数求函数值的问题.2.能作出分段函数的图象,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3.经历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分段函数的意义过程,加深对分段函数概念、图象的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这一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段函数的特点,会根据题意求出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难点:在多变量的问题的解决中,能合理选择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然后根据问题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三、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情景导入回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待定系数法,你还记得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吗?学生活动:回顾待定系数法解题步骤.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环节二:探究新知【例5】为节约用水,某市制定以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16m ,每立方米收取1.3元,超过16m 时,超过部分每立方米2元;污水处理费为每立方米1.2元,现设一户每月用水x m ,应缴水费y元〔1〕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分析:用水时以16m 为界,分成两段,收费标准不一样:当x≤16时,每立方米收费(1.3+1.2)元;当x>16时,超过部分每立方米收费(2.0+1.2)元.解: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这样的函数叫做分段函数·注意:它是一个函数;要写明自变量取值范围〔2〕画出上述函数图象;如图,函数图象是一段折线.〔3〕当该市一户某月的用水量为x=10或x=20时,求其应缴的水费;分析: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范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解:当x = 10 时,y = 2.510 = 25(元)当x = 20 m 时,y = 3.22011.2= 52.8(元)即当用水量为10时,该户应缴水费25元;当用水量为20m 时,该户应缴水费52.8元.〔4〕该市一户某月缴水费59.2元,求该户这个月用水量.分析:把对应y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解:∵y = 59.2> 2.5,可见该户这月用水超过16,因此 3.2x11.2= 59.2 ,解方程得x =22.即该户本月用水量为2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点名板演解题过程.设计意图: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这一过程,建立起分段函数的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环节三:方法归纳【归纳】 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表示函数关系的表达式有不同的形式,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注意:〔1〕书写解析式时要用大括号将几个式子括起来;〔2〕每个式子后面标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临界点要根据实际情况写在其中一个自变量的范围内.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归纳总结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注意事项.设计意图:同时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课堂练习教师活动:通过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由老师带领整理思路过程.1.某地规定,每月每户的用电量xkW·h与应缴电费y元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归纳】☆由分段函数的图象确定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定类型:根据自变量在不同范围内的图象的特点,先确定函数的类型;〔2〕设函数式:设出函数的解析式;〔3〕列方程(组):根据图象中的已知点,列出方程 (组),求出该段内的解析式;〔4〕下结论:最后用“{”表示出各段解析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 某移动公司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来计算话费,月通话时间x (分钟)与相应话费y (元)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月通话为100分钟时,应交话费 元;(2)当x≥100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月通话为280分钟时,应交话费多少元?答案:1.解:①当0≤x≤50时,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k≠0),代入(50,25),可得25=50k. 解得k=0.5,∴y=0.5x.②当x>50时,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代入(50,25)、 (100,75) ,可得解得:,∴y=x25.综上可得:2.解:(1)40(2)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由图上知:x=100时,y=40;x=200时,y=60.则有,解得,∴y=x+20把x=280代入y=x+20得,y=76 ,即当月通话为280分钟时,应交话费76元.学生活动:在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环节五:总结归纳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反思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巩固新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