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5 分式方程(第1课时) 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区分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理解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掌握检验分式方程的解的方法. 4.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化归思想在解方程时的作用.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 检验分式方程的解的原因及方法.知识回顾 1.前面我们学习了什么方程? 【答案】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答案】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方程的知识,巩固基础,为本节课学习分式方程做好准备.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 【问题】1.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本章引言的问题,学生独立解决,然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答案. 【答案】解: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根据题意,得 =. 【追问】为解决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通过设未知数,用分式表示问题中的量,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得到了方程=.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未知数有什么特点? 【答案】未知数位于分母的位置上. 【新知】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作分式方程. 注意: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们的未知数都不在分母中. 【设计意图】从本章引言中的轮船航行问题说起,列出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并指出这个方程的特点,给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练习】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分式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5; (2)=1; (3)x2-x+=5; (4)-; (5)+=7; (6)-=1.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答案】(1)(5)(6)是分式方程; (2)(3)(4)不是分式方程. 理由:(2)(3)分母中不含未知数,不是分式方程;(4)不是方程. 【归纳】分式方程的三个特征: ①是方程; ②方程中含分母; ③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特别注意,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方程时,不能对式子进行约分、通分变形,更不能利用等式的性质对其进行变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 【问题】2.解分式方程:=. 【追问】1.如何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答案】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追问】2.如何去分母?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呢? 【答案】利用等式的性质2,可以在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式子——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问题2的作答. 【答案】解:方程两边同乘(30+v)(30-v),得90(30-v)=60(30+v). 解得v=6. 【追问】v=6是分式方程=的解吗?你是怎样确定的?【答案】将v=6代入分式方程中,左边=,右边=,这时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因此v=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由此可知,江水的流速为6 km/h. 【思考】将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答案】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去分母. 【设计意图】由分式方程的特点引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解出未知数.体会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化未学为已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3.解分式方程:=. 【答案】解:方程两边同乘(x-5)(x+5),得x+5=10. 解得x=5. 检验:将x=5代入原分式方程,分母x-5和x -25的值都为0,相应的分式无意义. 因此,x=5虽然是整式方程x+5=10的解,但不是分式方程=的解.实际上,这个分式方程无解. 【问题】4.比较解前面两个分式方程的过程,为什么= ①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①的解,而= ②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②的解呢?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师生一起总结. 【答案】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要乘同一个含未知数的式子(最简公分母).方程①两边乘(30+v)(30-v),得到整式方程,它的解为v=6.当v=6时,最简公分母(30+v)(30-v)≠0,这就是说,去分母时,①两边乘了同一个不为0的式子,因此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与①的解相同. 方程②两边乘(x-5)(x+5),得到整式方程,它的解是x=5.当x=5时,最简公分母(x-5)(x+5)=0,这就是说,去分母时,②两边乘了同一个等于0的式子,这时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使②分母为0,因此这样的解不是②的解. 【归纳】解分式方程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解的原因 在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时,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被扩大了.对于整式方程来说,求出的解成立;而对于原分式方程来说,当分母为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思考】你能总结出检验分式方程的解的方法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作答.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 【新知】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0,因此应做如下检验: 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2和问题3,经过对比得出解分式方程时检验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检验方法.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认识到解分式方程时需要检验,并知道怎样检验.二、典例精讲 【例1】解方程:=.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查,给予辅导. 【答案】解:方程两边同乘x(x-3),得2x=3x-9. 解得x=9. 检验:当x=9时,x(x-3)≠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9. 【例2】解方程:-1=.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师生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答案】解:方程两边乘(x-1)(x+2),得x(x+2)-(x-1)(x+2)=3. 解得x=1. 检验:当x=1时,(x-1)(x+2)=0,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归纳】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得到整式方程的解后,要对其进行检验.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1和例2,帮助学生巩固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课堂小结课后任务 完成教材第166页练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 分式方程(第2课时) 1.会分析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探索并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经历分析相等关系、列分式方程的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找出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知识回顾 1.分式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答案】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作分式方程. 2.解方式方程:=. 【答案】解:方程两边乘(x+1)(x-1),得x+1=3. 解得x=2. 检验:当x=2时,(x+1)(x-1)≠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2.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案】(1)审:弄清题意,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并找出相等关系; (2)设:设未知数,并用式子表示出其他相关量; (3)列: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 (6)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解分式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巩固基础,为本节课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 【问题】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相等关系为:甲队完成的工程量+乙队完成的工程量=总工程量. 【追问】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对于这类工程问题,通常设总工程量为1,从题中已知条件可知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量的,如果能知道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所完成的工程量,就可以比较两队的施工速度.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作答. 【答案】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工程队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甲队乙队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1. 【追问】请完成本题的解答. 【答案】解:设乙队的工作效率为. 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题意,得+=1. 方程两边乘6x,得2x+x+3=6x. 解得x=1. 检验:当x=1时,6x≠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 由上可知,若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可以完成全部任务,对比甲队1个月完成任务的,可知乙队的施工速度快. 【归纳】解决工程问题“两手都要抓” 解决工程问题时,一要抓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等量关系;二要抓住“所有队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这一关系列方程求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列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生经历分析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思考】根据上面题目,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你能总结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吗?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提炼解题步骤. 【新知】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弄清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设:设出未知数; (3)列: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验:①检验求得的解是否为分式方程的解;②检验求得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问题】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在相同的时间内,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分析】本题是一道行程问题,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相等关系为: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 【追问】问题中的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示:表达问题时,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未知数(或未知量),也可以表示已知数(或已知量).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作答. 【答案】已知量:列车平均提速v km/h,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 未知量: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 【追问】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将所求的未知量设为未知数,抓住题目中“用相同的时间”这个条件,列出方程.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作答: 【答案】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行驶状态 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h提速前 s x提速后 s+50 x+v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追问】请完成本题的解答. 【答案】解: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 根据题意,得=. 方程两边乘x(x+v),得s(x+v)=x(s+50). 解得x=. 检验:因为v,s都是正数,所以当x=时,x(x+v)≠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 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km/h.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生经历分析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典例精讲 【例1】甲、乙两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和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 【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工程问题常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设未知数.本题中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均为未知量,可任选一个设为未知数.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分析独立完成,教师巡查,给予辅导. 【答案】解:设乙每小时做x个零件. 根据题意,得=. 方程两边乘x(x+6),得90x=60(x+6). 解得x=12,x+6=18. 检验:当x=12时,x(x+6)≠0. 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乙每小时做12个零件,甲每小时做18个零件. 【例2】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小区门口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去离该小区1 800 m的少年宫参加活动,两人都步行,已知小明的速度是小红速度的1.2倍,结果小明比小红早6 min到达,求小红的速度. 【分析】本题是一道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常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设未知数,本题中速度和时间均为未知量,可任选一个设为未知数.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分析独立完成,教师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答案】解:设小红的速度是x m/min. 根据题意,得-=6. 方程两边乘1.2x,得2 160-1 800=7.2x. 解得x=50,1.2x=60. 检验:当x=50时,1.2x≠0. 所以x=5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小红的速度是50 m/min. 【归纳】行程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 行程问题属于典型应用题,其中路程、时间和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解这类应用题,首先分析出问题中的已知量,确定待求量,然后根据第三个量找出反映全部题意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1和例2,帮助学生巩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课堂小结课后任务 完成教材第168页练习1~2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