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3.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作为一节概念新授课,本节课承前启后。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的内容基础上,展开对抛物线的研究,通过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学习,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做了铺垫。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感受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并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材内容编排方面,将抛物线的定义与椭圆、双曲线的定义统一起来,体现圆锥曲线内容的整体性;在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以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初中所学二次函数图象为什么是抛物线,这体现了数学知识的一致性。在定义生成部分,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增强了抛物线概念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体现了新课标中对教学实效性的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感受抛物线的不同生成情境;
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特征;
通过抛物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
核心素养
通过抛物线的定义生成过程,提升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通过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习过椭圆、双曲线的相关内容,在学习抛物线的时候,在坐标系的建立选择、方程推导等环节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心理准备:经过高中一年多的锻炼,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具有较强的分组合作意识。
3、存在困难:学生对抛物线的认知基础是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直观感知,但并不知道抛物线的几何特征,而且抽象概括能力略显不足,思维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难点:抛物线几何特征的发现
六、教法与学法
1、教师教法:设疑导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导入法、讲授点拨法
2、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引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看一个关于零重力飞机的科普视频。
师生活动:一起观看视频。
师:抛物线在航空航天科技与光电子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这种曲线——抛物线。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科普视频,帮助学生初识抛物线的应用价值,引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师:抛物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喷泉的形状、探照灯的灯罩面与其轴截面的交线等。那么,从数学的角度来讲,抛物线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形成的轨迹呢?
设计意图:从最初的抛物线直观印象,到数学角度的严谨描述,设置疑问启发思考,进而自然产生探究抛物线严格定义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求知欲。
(三)实践探究,形成定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折纸,跟着演示视频一起折一折。
学生活动一:折纸并绘制曲线。
问题1:同学们在折叠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点有什么相同的几何规律?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1,引导学生在反复折叠的过程发现几何规律:我们所做的11个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它们到纸的边缘线的距离。
师:如果曲线上所有点都满足这种性质的话,我们就把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同学们刚才折纸得到的曲线就是一个近似的抛物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形成抛物线概念的实践印象。
师:为了让所画曲线更加精准,我们通过几何画板来观察动态过程。
信息技术展示:利用几何画板展示抛物线的动态生成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增强学生的作图严谨意识,进一步体会抛物线的概念要点。
师:结合折纸活动和几何画板演示,我们知道了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其中,定点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问题2:在折纸与动态演示中,焦点是在准线外的,如果我们将定点放置在定直线上,还会得到抛物线吗?
追问:会得到什么曲线呢?
学生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用自然语言描述定义并完善定义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定义的形成和完善,强化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严谨的数学表述习惯。
问题3:请同学们回顾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填写下列空格。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构建单元知识之间的关联。
(四)类比旧知,推导方程
问题4:请同学们回顾椭圆和双曲线标准方程推导过程,共包括几个步骤?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推导曲线方程的直接法的步骤。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方法,以便通过类比来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5: 对于抛物线,该如何建立坐标系,能使得所求方程更简单?
学生活动三: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坐标系。
师: 在推导方程之前,我们需要做一项准备工作:记,即焦准距为,,于是点的坐标为,准线的方程为
教师板演示范:教师板演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书写标准的推导过程,给学生做出示范,引导学生规范表达。
问题6: 抛物线在坐标系下只能开口向右放置吗?你还能怎么调整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7,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活动四: 同学们独立推导其余三类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红色折纸的同学推导开口向左的抛物线标准方程,蓝色折纸的同学推导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白色折纸的同学推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标准方程。
师:总结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逻辑表达和卷面书写。
问题7: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归纳总结方程特征。
学生活动五: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从方程左右特征、方程的变量、系数与曲线形态之间的关联规律,其中曲线形态包括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焦点位置,焦点坐标特点等。
师:归纳总结学生们的讨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总结标准方程四种形式的特征,促进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五)课堂检测
例1 (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解:(1)因为,抛物线的焦点在轴正半轴上,所以它的焦点坐标是,准线方程是.
(2)因为,抛物线的焦点在轴负半轴上,所以它的焦点坐标是,准线方程是.
例2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求它的标准方程.
解:因为抛物线的焦点在轴负半轴上,且,,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六)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本节课上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和表达,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程中知识理解,也为教师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提供最宝贵的依据。
八、布置作业
1、如图,动圆过定点,且与定直线相切,请指出圆心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并说明理由.
2、在画板上画一条直线,把一个直角三角板的一边紧贴直线,把一条细绳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的顶点处,取细绳长等于点到直角顶点的距离,并且把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点处.用笔尖靠着直角三角板的边,并扣紧细绳,然后上下移动三角板,笔尖画出的曲线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搜集生活中应用抛物线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抛物线不同的几何生成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抛物线的概念,为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科技中的抛物线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应用探究意识,树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观念,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