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说课稿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说课稿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在这里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和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设计的。
一、说教材
1、 教材版本与地位
今天我们要说课的内容来自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单元探索生命奥秘,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第三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生物学学习中就像是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探究生物学奥秘的大门。本节教材内容包括,细胞分化、组织两个重要概念。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和多媒体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得出人和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征、主要分布、功能等,并理解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以及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适应的。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的分化。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识别植物的几种组织特点和功能。
刚进入中学学习的学生,对组织分化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为学生提供显微镜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更多的观察机会,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
其次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多进行一些讨论,多列举一些身边的实例,在观察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引领学生形成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概念,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应的科学理念。
3、 教学重难点
1.描述细胞的分化。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比较动植物体主要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说学情
1、 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他们对生物界充满了好奇,就像探险家对未知的大陆充满向往一样。他们在之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已经对一些生物学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比如说知道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等。
2、 但是对于生物学研究的方法还比较陌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直观的现象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比如说他们看到小动物会很感兴趣,想要知道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3、 在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可能会在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方面遇到困难,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引导。
三、说教法
1、 讲授法
教师讲解细胞分化过程,人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植物的四种基本组织。
2、 问题引导法
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多细胞生物(如人体)最初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通过哪种方式产生大量新细胞 这些新细胞最初的形态、结构是否相同
3、 小组讨论法
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实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课本中“细胞分化过程示意图”,对比受精卵分裂产生的早期细胞与分化后的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阅读课本,小子讨论完成59页表3-2。
直观教学法
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比如心脏模型,水果蔬菜实物。
四、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在预习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让他们自己先完成导学案。就像寻宝一样,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索知识的宝藏,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更有针对性地听讲。
2、 合作学习法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用水果和蔬菜实物分别指出植物的四种组织和作用,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发挥各自的优势。有的学生可能思维比较活跃,能提出有创意的假设;有的学生可能比较细心,能考虑到实验的细节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通过复习提问质疑,巩固细胞分裂的知识点,并引申到细胞是这么无休止的分裂吗?同时举例神话故事中的哪吒真的是由一个肉球变出来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很快就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受精卵如何发育成胎儿的视频,视频中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画面。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从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像抛出一个诱人的鱼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知识讲解(20分钟)
利用组织图片、胎儿变化的FIASH动画和通过学生的显微镜观察直观的认识到细胞分裂到一定时候产生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通过观察,逐个理解人体及动物的四大组织的结构特征、分布位置及功能,并一 一例举身边的实例,如:我们平时吃的一些动物食品主要是吃他们的什么组织?经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得以更好的理解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等概念。
回顾前面的问题,利用现学的知识来回答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 维方式的训练。从不同的层次上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现象。当“由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两个方向学生都进行思考后,学生认识的人体和动物体,会更充实、更深刻、更具体,更有利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 小组活动(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问题比如:问题1:结合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功能,分析皮肤中可能包含哪些组织 并说明理由。问题2:我们的肚子(胃)会感到饿,受刺激后会呕吐,吃生蒜会痛,有时还出血,这些现象说明胃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
平时我们的爷爷奶奶说的胃痛、胃抽搐等具体是我们所学的哪些组织呢?那植物体上是不是也有这些组织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使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为下节课程埋下伏笔。
4、 课堂小结(5分钟)
我会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如果有学生提出疑问,我会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我会告诉学生课后我们再一起探讨。
5、 布置作业(2分钟)
1.完成课本课后习题
2.课堂精炼对应习题
3.预习下一节课
六、说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比如在讲解作出假设这个环节时,如果学生不太明白如何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假设,我会放慢教学速度,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多进行练习。
2、 在小组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下次教学时,我会在小组分组时更加注重成员的搭配,并且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3、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比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进行生物学探究实验的模拟操作,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对该节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观察图片、课堂交流、活动分析、总结提炼,直到课后的拓展学习,形成一个“兴趣导入→问题引导→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教学程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