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细胞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 动物细胞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1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2课时 动物细胞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定位分析 1.章节位置 第2章《细胞》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实验活动与理论紧密结合,为下一节突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打下基础。 2. 知识逻辑链 前导知识:显微镜的使用(2.1第一课时) 后续发展: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人体的组织与系统 二、教材结构分析 1.实验部分:装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实验目标 掌握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技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察并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关键要点 滴加生理盐水(0.9%):明确解释其作用——维持细胞形态(渗透压平衡)。 取材方法:用消毒牙签轻刮口腔内侧壁(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出血)。 染色剂使用:教材推荐碘液,重点染色细胞核。 盖片技巧:倾斜盖玻片避免气泡。 3. 动物细胞核心概念图谱: 细胞膜(保护作用,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遗传中心,控制生命活动) 线粒体(能量转换)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规范操作步骤:滴→刮→涂→盖→染→吸。 2.能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初步学会画动物细胞结构简图。 3.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各结构的功能。 【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培养规范操作显微镜和实验器材的能力。 2.科学思维 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细胞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合作与交流 在实验中分工协作,分享观察结果,培养团队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规范操作。 2.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规范操作。 2.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细胞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同学们,最近流感高发期,有些同学感冒了。你们知道医生如何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吗?比如做‘咽拭子’检查时,实际上是要获取我们口腔黏膜产生的分泌物和口腔的细胞进行观察。 那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看到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 生:制作装片...... 用疫情遇到的咽拭子导入,联系生活,引发思考,迁移到新课,我们怎么可以看到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新知探究 一、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通过课件介绍玻片标本的分类,这个内容简单,且容易理解,简单过渡即可。 【任务一: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观看《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视频,熟悉此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思考每个步骤这么操作的目的。 如:为什么要擦玻片?为什么滴加生理盐水?为什么放置盖玻片时需要接触液滴缓缓盖下?看完视频后邀请一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并解答以上问题。 【教师任务】 看完教学视频后,老师带领同学们再次梳理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将重点讲明白,突破重点。 例如:①为什么滴加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解释清楚不能是清水、或者浓度更高的液体的原因。 ②为什么放置盖玻片时需要接触液滴缓缓盖下? 防止产生气泡 ③用什么染色?染色最深的是? 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在巡视过程中,有问题及时指出。指导作图。 1.用2H或3H铅笔 2.确定绘图位置和大小比例 3.绘制图像的细微结构 图中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点细点表示 注明图形的名称(右侧和下方分别标注结构名称和图形名称) 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学视频,提高效率,请同学上台演示,增强互动性,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学生认真画出关键词,整理笔记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把实验流程一步步落实,最后学生作图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任务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课件中展示的几种动物细胞的结构,进行对比去发现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任务】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属于微观结构,对于同学们来说会比较难理解,教师这边可以用好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 细胞膜可以比作学校的围墙和保安,对里面的学生有保护和控制进出的作用 细胞核是学校的核心部分,例如教导处德育处,有学生学籍信息(遗传信息)还有决策学校活动(控制生命活动) 线粒体相当于食堂,提供能量 细胞质相当于校园空间,生命活动的场所 阅读34-35页,自行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邀请一名同学上台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同学们根据课件整理课堂笔记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2.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按制作方法:切片,涂片,装片 1.玻片标本的种类 按时间保存:临时玻片,永久玻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 擦→滴(生理盐水,目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刮→涂→盖(防止产生气泡)→染(滴碘液,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吸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的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结构和 细胞核:储存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功能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释放能量课后作业 1.关于“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滴加清水可代替生理盐水 B.先漱口,再用牙签轻刮口腔壁 C.盖上盖玻片时要避免出现气泡 D.滴加碘液染色是为了便于观察 【答案】A 【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能用清水代替生理盐水,A错误。 2.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 B.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C.绘细胞核时直接涂黑 D.先盖盖玻片再染色 【答案】D 【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应该滴生理盐水,A错;先用低倍镜观察,此时视野更亮,B错;细胞核暗用细点表示,C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D符合。 3.人体甲状腺细胞不断从血液中摄取碘,而甲状腺细胞内的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控制碘进入甲状腺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 【答案】A 【解析】细胞结构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所以选A。 4.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绘制的结构简图。图中箭头所指结构的功能是( ) A.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B.释放有机物的能量 C.控制细胞生命活动 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箭头指向的是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 5.如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步骤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滴加的是碘液 B.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C.c滴加的是清水 D.d操作不当会出现气泡 【答案】C 【解析】b有对侧引流的动作,所以滴加的液体是碘液,A正确;正确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a对应刮,b对应吸,c对应滴,d对应盖,顺序为cadb,B正确;d盖不规范有气泡,D对;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的是生理盐水,所以C错误。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理解各部分功能。实践环节中,学生兴趣浓厚,但在操作时出现盖玻片气泡过多、染色不均等问题,需在下次课前强调操作细节(如斜盖盖玻片、碘液适量)。通过显微观察与对多种动物细胞,学生能较好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功能差异,但对线粒体等微观结构的认知较模糊,可结合动画或模型辅助教学。整体上,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模式有效,但需优化时间分配,确保总结环节更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