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2.4 健康生活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4.2.4 健康生活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八上4.2.4《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第四节,是在学生学习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生理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从 “生命健康” 视角开展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也是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章节。本节课以 “健康” 为核心,串联起健康定义、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三减三健” 健康理念、影响健康的因素等关键知识点,打破了单一生理知识的局限,构建了 “生理 ——心理 ——社会适应” 三维健康观的认知框架,为学生形成系统的健康认知奠定基础。本节课紧密围绕青少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超重肥胖、饮食习惯不合理等)展开,通过调查、评估、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链接 “全民营养周” 等社会健康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共同责任,在培养学生健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已掌握人体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基本功能,对 “健康” 有朴素的认知,知道 “生病就是不健康”“多运动有益健康” 等常识,但对健康的科学定义、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具体影响等缺乏系统理解。在认知特点上,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调查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参与数据收集与整理活动,但抽象思维仍在发展中,对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等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案例和自我体验来深化。在生活经验上,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部分学生存在饮食不规律、运动不足、沉迷网络等情况,对体重管理、情绪调节等话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天然的探究切入点,但也需要教师注重引导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避免说教式教学。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阐明健康的定义,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形成整体健康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调查收集全班同学的体重、身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健康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健康状况自我评估表”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后,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健康问题。
态度责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为营造健康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阐明健康的定义,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形成整体健康的观念。
2.通过调查收集全班同学的体重、身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健康问题的能力。
难点:
1.通过“健康状况自我评估表”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后,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健康问题。
2.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为营造健康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体检后,一些同学因体检报告上写着超重或肥胖而闷闷不乐。有的同学说,胖了结实,不生病就是健康。有的同学说,超重和肥胖是健康隐患,容易引发一些慢性疾病。体重与健康的关系是怎样的 怎样才是健康生活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倾听教师提问,结合生活见闻和自身经历思考,主动举手分享观点,如 “肥胖会让人容易累”“太瘦也容易生病” 等。 对 “健康生活” 产生探究兴趣,明确本节课学习方向。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调查同学的体重和身高 1.布置课前作业:编制一份体重和身高调查表,对全班同学的体重、身高进行调查统计。根据国际通用体重指数( BMI)公式,计算每位同学的BMI。对照表4-2-3判断每位同学的体重是否正常,并调查每位同学的饮食偏好和运动习惯。 2.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1. 小组代表展示调查数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比自身情况。 2. 观看视频,记录关键信息,结合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讨论体重异常的原因,形成统一观点。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信息获取能力。
任务二:学习健康体重 组织 “班级体重状况调查” 成果展示:(1)邀请小组代表汇报班级 BMI 统计结果、体重正常 / 超重 / 肥胖比例及饮食运动习惯调查情况。(2)结合汇报数据提问:“班级中体重不正常的同学有哪些共同的饮食或运动习惯?” 结合视频和调查结果,总结体重不正常的原因:膳食结构不合理(高油高糖高盐)、不良饮食习惯(不吃早餐、爱喝饮料)、运动不足。 结合调查数据,小组讨论:“本班超重同学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哪些共同点?” 分析案例,归纳“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对体重的影响。 联系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突破“健康体重”知识点。
任务三: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出 “三减三健” 健康理念,重点讲解 “三减”(减盐、减油、减糖)的具体量化标准和健康意义。 举例说明青少年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规划个人生活,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坚持参加体育运动。 跟随教师讲解,在笔记本上记录 “三减” 的具体要求,如 “每天食盐不超过 5 克”“添加糖不超过 25 克” 等,理解不良生活方式与体重异常的关联。 强化“三减三健”,落实态度责任。
任务四:学习健康的定义 提问:“除了体重正常,你认为健康还包括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突破 “身体健康即健康” 的局限。 展示心理健康(情绪愉悦、压力调节)和社会适应(人际关系、集体参与)的相关图片,讲解健康的完整定义: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组织 “健康指标分类” 活动:给出 “食欲好”“有好朋友”“能适应新环境”“心情愉悦” 等指标,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类健康范畴。 强调: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遇到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自由发言,列举对健康的理解,如 “不生病”“心情好”“朋友多” 等。 观察图片,倾听讲解,修正对健康的认知,明确三维健康观的内涵。 积极参与分类活动,准确区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指标,深化对健康定义的理解。 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求助的必要性。 通过案例和自评,突破“健康定义”的抽象性。
任务五:学习影响健康的因素 提问:“除了个人生活习惯,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结合图片讲解影响健康的其他因素:(1)公共卫生意识:通过权威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向家人普及健康知识的重要性。(2)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病有所医” 对健康的保障。 组织小组讨论:“我们能为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做些什么?” 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如 “医生治病”“干净的环境” 等。 观看图片,倾听讲解,了解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对健康的影响,拓宽对健康影响因素的认知。 小组讨论并分享观点,如 “学习健康知识”“向家人宣传‘三减三健’”“配合体检” 等。 从个人延伸到社会层面,帮助学生认识健康的多元影响因素,培养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契合 “态度责任” 核心素养目标。
任务六:做中学.实践 图片展示 “健康状况自我评估表”,讲解评估方法(赋分规则、结果判断标准),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估。 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如实作答,对有疑问的指标进行解释。 认真阅读评估表说明,结合近四周情况如实填写并计算总分,判断自身健康状况。 对不明确的指标举手提问,确保评估结果准确。 通过自我评估实现 “知行对照”,通过案例分析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形成 “认知 - 评估 - 应用” 的闭环,强化学习效果。
当堂练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38页的【当堂练】并讲解题技巧及答案 根据所学解答问题 知识的巩固与检测,以便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完善板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健康生活的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明确重点,完善知识体系。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并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和展示答案 1.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说法不符合健康理念的是( A ) A.保持心情的愉快,就是要尽情地网上冲浪 B.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C.染上烟瘾或经常酗酒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D.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等 2.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标准之一,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B ) A.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B.吸毒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极度兴奋,可以少量使用毒品 C.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不沉迷网络游戏,有利于身心健康 D.多运动,不抽烟、不喝酒,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2025年“全民营养周”活动的主题为“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全民行动”(如图)。下列体重管理的“行动”,不合理的是( D ) A.每餐饮食不能只吃蔬菜、水果 B.餐后不能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 C.每天合理膳食并适度运动 D.体重超标后才需进行管理 完成练习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1.完成自我健康状况评估。(选做) 2.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相应课后作业。(必做) 完成课后作业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再次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4.2.4 健康生活
一、健康的体重
1.体重不正常的原因:
2.保持健康体重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三减三健”
1.三减:减盐、减油、减糖
2.三健: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三、健康的定义
1.身体健康(体重正常、无疾病等)
2.心理健康(接纳自我、情绪稳定等)
3.社会适应良好(与人交往、参与活动等)
四、影响健康的因素
1.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2.医疗卫生服务
五、健康状况自我评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 “健康” 为核心,紧扣课件内容设计了调查、观察、讨论、评估等多样化活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前组织的班级体重调查活动,让学生从身边数据切入,直观感受生活方式与体重的关系,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健康状况自我评估表” 的使用,将抽象的健康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自我检测,帮助学生深化了对三维健康观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青少年常见的饮食问题、体重困扰等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同时结合 “三减三健”“全民营养周” 等社会议题,提升了课堂的现实意义。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主动分享观点,展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讲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时,案例不够丰富,部分内向
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仍较为模糊,未能充分参与讨论;二是对健康计划的指导不够具体,部分学生制定的改进计划缺乏可操作性。
今后教学中,应增加心理健康案例(如情绪调节方法、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的分享,邀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交流,增强代入感;同时在布置健康计划作业时,提供模板示例,明确目标设定、措施细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健康知识真正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此外,可增加课后跟踪环节,定期反馈学生健康计划的执行情况,强化健康习惯的养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