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25 六年级信息科技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2025 六年级信息科技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信息科技教学计划
学科: 信息科技六年级 备课组长: XXX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以“系统与控制”为主线,通过“智能家居—校园生活—电梯控制—智能种植园”四个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从“感知系统→分析控制逻辑→设计智能系统”逐步深入,培养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具体结构如下: 单元主题核心内容第一单元智能家居妙探寻系统、子系统、模块的概念;开关量、连续量;逻辑运算(与/或/非);行空板编程入门第二单元校园生活趣探秘人工、自动控制;开环/闭环系统;反馈机制;阈值与连续量转换第三单元揭秘电梯智能控制复杂系统拆解;调度算法;安全机制(防夹、超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第四单元打造智能种植园环境传感器应用;多子系统协同(光、温、湿度);Python编程基础与数据处理
二、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将单元目标拆解为“基础任务+拓展任务”,如“智能灯开关→自定义控制规则→家庭安防系统设计”。 2.分层教学: 基础层:完成教材示例操作(如行空板连接、图形化编程); 进阶层:优化系统功能(如为电梯调度算法添加优先级); 拓展层:跨学科项目(如结合科学课设计植物生长模型)。 3.可视化教学: 用流程图、思维导图梳理系统逻辑(如“系统—子系统—模块”关系图); 通过实物演示(如用红外传感器模拟电梯防夹)突破抽象概念。 (二)教学手段 1.硬件工具:行空板K10、传感器、执行器,确保每组一套设备。 2.软件平台:Mind+(图形化编程)、Python编辑器(代码进阶),课前提供操作教程视频预习。 3.资源拓展: 4.案例库:如“智能家居品牌拆解”“电梯事故新闻分析”; 5.在线平台:利用仿真软件预演电路连接,减少硬件损坏风险。 (三)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60%): 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硬件操作规范性; 项目成果:系统设计方案、编程代码、测试报告(如“智能班牌功能实现度”)。 2.总结性评价(40%): 单元测试:逻辑运算应用、系统原理图绘制; 期末项目:综合应用(如“智能种植园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与展示)。
三、选用教材版本、配套资料: 广州教育研究院2025版
四、教学目标: (一)信息意识 1.能从智能家居、电梯等真实场景中识别系统的组成要素(如子系统、模块、传感器),描述“系统-子系统-模块”的层级关系,理解信息在系统中的传递与作用。 2.通过智能种植园环境数据采集,认识连续量/开关量数据的特征,能解释“传感器数据→控制决策”的转化过程,体会数据对系统优化的支撑作用。 (二)计算思维 1.掌握“与/或/非”逻辑运算规则,能设计多条件控制规则,并用算法流程图表示。 2.算针对电梯调度、智能种植园光温联控等场景,对比不同算法的效率,能优化简单算法。 3.能绘制开环/闭环系统原理图,用变量、条件语句等表示系统逻辑。 (三)数字素养与技能 1.熟练使用行空板K10及传感器、执行器,完成硬件接线与调试,解决接线错误等实际问题。 2.用Mind+图形化编程完成基础控制任务;用Python实现数据存储、逻辑判断、循环,编写简易应用。 3.结合数学、科学,设计跨学科项目。 (四)信息社会责任 1.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电梯安全机制等案例,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意义,遵守信息安全规范。 2.讨论智能设备使用中的伦理问题,形成负责任的数字行为(新课标“信息社会责任”:科技伦理与道德判断)。 3.针对校园或家庭场景,提出智能系统优化建议,培养科技服务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计划
学期 时间 星期 第一层次班级 进度及内容安排 基础落实(教学目标) 拓展落实(内容)
第一学期第1周 9月1日 一 开学第一课 信息课程常规训练 激发学生对于信息科技的学习兴趣,知晓并掌握信息课程要求。 学生萌发自我探究学习意识。 学生能表达科学发现。
9月2日 二
9月3日 三
9月4日 四
9月5日 五
9月6日 六
9月7日 日
第一学期第2周 9月8日 一 1.身边的系统初探 1. 信息意识:通过生态缸案例,说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列举3个生活中的系统; 2. 计算思维:区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3. 数字素养:用思维导图绘制“生态缸系统组成”。 1.跨学科实践:结合科学课“生态平衡”知识,分析生态缸中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作用; 2.课后任务:拍摄家庭中的1个系统,标注其组成部分并说明功能。
9月9日 二
9月10日 三
9月11日 四
9月12日 五
9月13日 六
9月14日 日
第一学期第3周 9月15日 一 2.家庭系统拼拼乐 1.信息意识:从智能家居系统中拆解子系统和模块; 2.计算思维:用层级图表示“系统-子系统-模块”关系(如“智能家居→智能照明→光照传感器”); 3.信息社会责任:讨论“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 1.小组合作:设计“未来智能家居子系统”,用彩笔绘制结构图并标注功能; 2.实践操作:观察行空板硬件,识别芯片、接口等组件,记录其作用。
9月16日 二
9月17日 三
9月18日 四
9月19日 五
9月20日 六
9月21日 日
第一学期第4周 9月22日 一 3.语音控制有奥秘 1. 数字素养:用Mind+连接行空板,完成“语音唤醒”编程; 2. 计算思维:描述语音控制的工作流程; 3. 信息意识:分析语音唤醒的“触发条件”。 1. 创新设计:自定义唤醒词(如“小爱同学”),修改程序并测试; 2. 伦理讨论:“语音助手是否会泄露对话内容?”,撰写2条使用建议。
9月23日 二
9月24日 三
9月25日 四
9月26日 五
9月27日 六
9月28日 日
第一学期第5周 9月29日 一 国庆节、中秋节放假 国庆节、中秋节放假 4.播放音乐有方法 1.计算思维:说出“开关量”的概念(如按键的“开/关”状态),用表格对比开关量与连续量(如灯光亮度); 2. 数字素养:用行空板按键控制音乐播放/暂停(开关量切换逻辑); 3. 信息意识:举例说明开关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改变状态)。 1. 生活应用:调查家中3个设备的开关类型(如按钮、旋钮),分析其控制逻辑; 2. 编程挑战:尝试用1个按键实现“播放/暂停”切换(状态记忆逻辑)。
9月30日 二
10月1日 三
10月2日 四
10月3日 五
10月4日 六
10月5日 日
第一学期第6周 10月13日 一 4.播放音乐有方法 1.计算思维:说出“开关量”的概念(如按键的“开/关”状态),用表格对比开关量与连续量(如灯光亮度); 2. 数字素养:用行空板按键控制音乐播放/暂停(开关量切换逻辑); 3. 信息意识:举例说明开关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改变状态)。 1. 生活应用:调查家中3个设备的开关类型(如按钮、旋钮),分析其控制逻辑; 2. 编程挑战:尝试用1个按键实现“播放/暂停”切换(状态记忆逻辑)。
10月14日 二
10月15日 三
10月16日 四
10月17日 五
10月18日 六
10月19日 日
第一学期第7周 10月20日 一 5.居家环境我知道 1. 信息意识: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光照、温度、湿度),说出其功能(如环境光传感器检测亮度); 2. 计算思维:解释“连续量”的概念(如光照度0-10000lx),用行空板读取环境光照数据并记录; 3. 数字素养:用图形化编程显示光照度数值(行空板屏幕输出)。 1.跨学科实践:结合科学课“光的传播”,测量不同环境(教室、走廊、室外)的光照度,绘制数据对比表; 2.安全提示:讨论传感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强光直射)。
10月21日 二
10月22日 三
10月23日 四
10月24日 五
10月25日 六
10月26日 日
第一学期第8周 10月27日 一 6.专属控制更精准 1.计算思维:掌握“与/或/非”逻辑运算,用“与运算”设计智能廊灯规则; 2.数字素养:用行空板环境光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模拟智能廊灯控制; 3. 信息社会责任:讨论“节能控制”的意义。 1.小组项目:设计“家庭节能系统”(如“光照充足时自动关闭窗帘”),绘制算法流程图; 2.数学融合:用真值表验证“与/或/非”运算结果(如输入“0,0”时“与运算”输出0)。
10月28日 二
10月29日 三
10月30日 四
10月31日 五
11月1日 六
11月2日 日
第一学期第9周 11月3日 一 7.安防系统我设计 1. 信息意识:拆解智能安防系统的子系统,分析其协同工作流程; 2. 计算思维:用“非运算”设计防盗规则; 3. 数字素养:用行空板模拟密码门锁。 1.创新设计:为门锁添加“三次错误锁定”功能(逻辑运算组合); 2.信息安全:学习密码设置原则(长度≥8位、含数字和符号),设计个人“安全密码”。
11月4日 二
11月5日 三
11月6日 四
11月7日 五
11月8日 六
11月9日 日
第一学期第10周 11月10日 一 第一单元小结+单元测试 1. 综合素养: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系统-子系统-模块”“逻辑运算”“传感器应用”等核心知识; 2. 评价反馈:完成单元测试,重点检测系统拆解、逻辑运算应用能力。 1.项目答辩:小组展示“家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方案,说明其功能、逻辑规则及安全措施; 2.反思日志:记录本单元学习中最困难的概念,总结解决方法。
11月11日 二
11月12日 三
11月13日 四
11月14日 五
11月15日 六
11月16日 日
第一学期第11周 11月17日 一 8.校园门禁巧控制 1.信息意识:区分人工控制(保安登记开门)与自动控制(人脸识别门禁),说出两者的适用场景; 2. 数字素养:用行空板和舵机模块,模拟“按键开门”(人工控制流程:输入指令→舵机旋转); 3. 计算思维:绘制人工门禁系统的“输入-计算-输出”流程图。 1. 实践调查:观察校园中的自动控制设备(如自动售货机、路灯),分析其工作原理; 2. 伦理讨论:“人脸识别门禁是否侵犯学生隐私?”,提出改进建议(如匿名化处理数据)。
11月18日 二
11月19日 三
11月20日 四
11月21日 五
11月22日 六
11月23日 日
第一学期第12周 11月24日 一 9.班级设备我管理 1.计算思维:说出“开环系统”的概念,用表格对比开环与闭环系统(如空调); 2.数字素养:用行空板旋钮调节LED灯亮度(连续量控制),理解“阈值”的作用; 3.信息意识: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开环系统(如喷泉定时喷水)。 1.跨学科任务:结合数学“函数关系”,绘制“旋钮角度-亮度”关系曲线; 2.节能行动:设计“班级设备管理方案”(如课间关闭投影仪),计算每月节约电量。
11月25日 二
11月26日 三
11月27日 四
11月28日 五
11月29日 六
11月30日 日
第一学期第13周 12月1日 一 10.信息变化有反馈 1. 信息意识:通过空调控温案例,描述“反馈机制”的作用(监测输出→调整输入,如室温低于设定值→启动制热); 2. 计算思维:绘制带反馈的闭环系统原理图(传感器→比较器→执行器); 3. 数字素养:用行空板和温度传感器,模拟“温度过高→启动风扇”的反馈控制。 1. 科学融合:结合“植物蒸腾作用”,设计“土壤湿度反馈系统”(湿度低→浇水→停止浇水); 2. 实验记录:测试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如温度波动范围是否≤2℃)。
12月2日 二
12月3日 三
12月4日 四
12月5日 五
12月6日 六
12月7日 日
第一学期第14周 12月8日 一 11.节能系统自调节 1. 计算思维:用“映射运算”设计阅读角自动补光系统(环境光弱→灯光强,环境光强→灯光弱); 2. 数字素养:用Python变量存储光照度数据,通过条件判断调节LED亮度(如if light < 300: brightness=80); 3. 信息社会责任:讨论“节能减排”的社会意义,设计校园节能标语。 1. 跨学科项目:结合美术课“色彩搭配”,为智能灯设计“护眼模式”; 2. 数据应用:记录一周的教室光照数据,分析节能潜力(如哪些时段可减少照明)。
12月9日 二
12月10日 三
12月11日 四
12月12日 五
12月13日 六
12月14日 日
第一学期第15周 12月15日 一 12.智能班牌有互动+班级数据巧记录 1. 信息意识:拆解智能班牌的子系统(课程显示、数据记录、互动反馈),说出各模块功能(如屏幕显示课程表); 2. 计算思维:用“列表”存储班级评分数据(如scores = [95, 88, 92]),用for循环遍历输出; 3. 数字素养:用行空板按键实现课程表翻页(页面切换逻辑)。 1. 班级实践:设计“班级文明评比系统”,用Python记录每日评分(按键A+1分,B-1分); 2. 数学融合:计算一周评分的平均分、最高分,用图表展示数据变化。
12月16日 二
12月17日 三
12月18日 四
12月19日 五
12月20日 六
12月21日 日
第一学期第16周 12月22日 一 13.电梯系统初探寻+精准楼层快速达 1. 信息意识:拆解电梯的子系统(门控、呼叫、调度、安全),分析“按下楼层键→电梯到达”的工作流程; 2. 计算思维:用流程图描述电梯上行算法(当前楼层1→目标楼层3:启动电机→到达3楼→停止); 3. 数字素养:用行空板舵机模拟电梯升降(角度0°→180°表示从1楼到3楼)。 1. 工程挑战:对比“先到先服务”与“最短路径”调度算法(如同时有5楼下行和3楼上行请求),用模拟实验记录等待时间; 2. 安全讨论:电梯运行中哪些环节需要“冗余设计”(如双回路供电)。
12月23日 二
12月24日 三
12月25日 四
12月26日 五
12月27日 六
12月28日 日
第一学期第17周 12月29日 一 14.智能控制有方法+智能防夹守安全 1. 信息意识:说出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逻辑(人脸采集→特征比对→权限判断),讨论“人脸数据保护”的重要性; 2. 计算思维:用“或运算”设计电梯开门规则(按键或刷脸任一条件满足→开门); 3. 数字素养:用红外传感器模拟电梯防夹系统(检测障碍物→门回弹),编写“三次触发报警”程序。 1. 伦理辩论:“电梯人脸识别是否应该强制使用?”(正反方观点陈述); 2. 安全实践:小组合作设计“电梯安全使用指南”(含防夹、超载、紧急按钮使用)。
12月30日 二
12月31日 三
1月1日 四
1月2日 五
1月3日 六
1月4日 日
第一学期第18周 1月5日 一 15.智能种植我探秘+种植蓝图巧规划+湿度调节有方法 1. 信息意识:拆解智能种植园的环境控制系统(光照、温度、湿度),说出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协同作用(如湿度低→水泵启动);2. 计算思维:用闭环控制原理设计土壤湿度系统(传感器→比较器→水泵),绘制系统原理图;3. 数字素养:用行空板和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湿度<40%→自动浇水”的控制逻辑。 1. 跨学科项目:结合科学课“植物生长需求”,为草莓设计“理想生长环境参数”(温度15-25℃,湿度60-80%); 2. 实践操作:搭建简易种植箱,安装湿度传感器和水泵,测试系统稳定性。
1月6日 二
1月7日 三
1月8日 四
1月9日 五
1月10日 六
1月11日 日
第一学期第19周 1月12日 一 16.种植园工具新升级+环境数据全采集+密码门系统我设计 1. 数字素养:用Python变量存储环境数据(如temp=25, hum=60),用比较运算符判断是否超限(如temp>30 → 高温警报); 2. 计算思维:用if-else语句编写密码门程序(输入密码→比对→正确则开门); 3. 信息社会责任:学习Python变量命名规则,讨论“代码规范”对团队协作的意义。 1. 编程挑战:为密码门添加“密码错误3次锁定”功能(循环+条件判断); 2. 数据应用:用Excel记录一周的种植园温湿度数据,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1月13日 二
1月14日 三
1月15日 四
1月16日 五
1月17日 六
1月18日 日
第一学期第20周 1月12日 一 17.种植任务妙管理+期末项目展示 1. 综合素养:用Python列表存储种植任务(如tasks=["浇水", "施肥", "除草"]),用for循环实现任务提醒(定时输出任务); 2. 评价反馈:小组展示“智能种植园综合系统”(含光温联控、密码门禁、任务管理),答辩系统设计亮点与优化方向。 1. 成果总结:撰写《智能种植园项目报告》,含系统设计图、核心代码、测试数据、反思改进; 2. 素养自评:对照新课标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填写学习成长档案。
1月13日 二
1月14日 三
1月15日 四
1月16日 五
1月17日 六
1月18日 日
第一学期第21周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