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免疫与免疫规划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2 免疫与免疫规划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电话单 位学段八年级展示课时免疫与免疫规划第2课时
第四单元第七章第2节免疫与免疫规划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7.2免疫与免疫规划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标 内容 要求 大概念: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重要概念:人体具有免疫功能,通过计划免疫等措施能够预防传染病。 次位概念:6.1.1人体能够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6.1.5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的免疫力。
课标 学业 要求 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阐明其重要意义。
1.教学内容分析
《免疫与免疫规划——免疫的功能和免疫规划》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主题(五)人体生理与健康的相关内容。本节课是《免疫与免疫规划》的第2课时,通过具体实例(如过敏反应、器官移植、艾滋病等),引导学生理解免疫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并认识到免疫规划在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及对应核心素养发展: 免疫的功能:通过阅读教材、识图归纳、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免疫 “抵抗病原体、清除异常细胞” 的作用,对应发展 “生命观念”(人体通过免疫维持稳态)和 “科学思维”(归纳总结免疫功能的逻辑关系)。 免疫异常情况:结合器官移植排斥、过敏、艾滋病等实例,分析发病机理与解决措施,对应发展 “科学探究”(基于实例推导原因)和 “社会责任”(了解艾滋病预防,树立健康意识)。 免疫规划:联系疫苗接种证、疫苗实验数据,理解疫苗作用与免疫规划意义,对应发展 “科学思维”(分析实验对照逻辑)和 “社会责任”(认同免疫规划的公共健康价值)。
2.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学生,其认知与学习特点如下: 1. 已有基础:学生在第 1 课时已了解 “免疫是人体的生理功能”,且有疫苗接种经历(如新冠疫苗、乙肝疫苗),对 “免疫力”“疫苗” 有初步感性认知;具备一定的阅读归纳能力和小组合作经验,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讨论活动。 2. 优势:初中生好奇心强,对 “自身健康相关知识”(如过敏、艾滋病)兴趣浓厚,乐于分享个人经历(如疫苗接种、过敏反应),便于开展 “情境导入” 和 “实例分析”;对实验数据(如疫苗安全性实验)有探索欲,能主动思考 “对照实验” 的逻辑。 3. 困难: 抽象概念理解难:免疫的 “清除异常细胞”(如癌细胞)、过敏反应的 “再次刺激” 机制等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易混淆 “过敏原” 与 “病原体” 的区别。 逻辑关系梳理难:免疫 “有益” 与 “有害” 的辩证关系(如免疫力过强引发过敏、过弱导致感染),学生易陷入 “免疫力越强越好” 的误区。
3.学习目标确定
(1) 通过阅读教材、识图、角色扮演获取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知识,形成人体具有免疫功能通过免疫规划等措施能预防传染病的生命观。 (2)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免疫异常引发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解决措施,形成健康生命观和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3)通过分享疫苗接种经验理解免疫规划的意义,提高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免疫力的态度责任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 免疫的三大功能。 2. 疫苗的概念与作用。 3. 免疫规划的定义与意义。 难点:免疫异常的发病机理:过敏反应的 “再次接触过敏原” 机制。艾滋病病毒(HIV)“瓦解免疫系统” 的过程。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明确本节学习主题(5 分钟)教师活动1 1. 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带来的 “疫苗接种证” 实物,提问:“同学们,大家都有疫苗接种证,谁能分享一下你接种过哪些疫苗?为什么医生会建议我们接种这些疫苗?” 2. 待学生回答 “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后,追问:“大家提到的‘免疫力’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帮助我们预防疾病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免疫的功能’‘免疫规划’来解开这个谜团。” 3.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学生活动1 1. 结合自身经历,举手分享疫苗接种种类,思考并回答 “接种疫苗的目的”。 2. 记录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活动意图说明: 从学生熟悉的 “疫苗接种证” 切入,激活已有生活经验,引发 “免疫力是什么” 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提前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建立 “任务导向” 的学习意识,提升课堂专注度。环节二:学习任务—— 免疫的功能(15 分钟)教师活动2 1. 设问:免疫有哪些功能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困惑,举例说明。 组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 你接种过的新冠疫苗,发挥的是免疫的哪项功能?为什么?② 如果人体失去免疫功能,身体会出现什么问题? 邀请 2-3 组代表发言,点评总结。 2.角色扮演组织:将全班分为 3 大组,分别对应 “免疫的三大功能”。给出 5 分钟准备时间,要求每组设计角色扮演、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全班投票评选 “最佳表演奖”(颁发小贴纸奖励),结合表演补充讲解。学生活动2 活动2.1:阅读课本45页并识图4-26,归纳免疫的功能。小组合作判断接种过的疫苗如新冠疫苗发挥的是哪种免疫功能?讨论如果人体失去免疫功能,人体自身环境将会怎样?填写学习任务单: 免疫的功能:(1)抵抗 的侵入,防止 的发生。(2)发现和 体内 的细胞。(3) 体内产生的 细胞(如 细胞) 活动2.2:大型表演秀。全班分为3大组进行免疫三个功能的角色扮演大PK((组 1:抵抗病原体入侵;组 2: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组 3:清除衰老 / 损伤细胞。每个同学挑选一个功能里的一个角色用表情、语言、肢体动作进行表达。评出最佳表演奖)3-5分钟。活动意图说明: 自主阅读 + 学习单:培养学生 “从文本和图示中提取信息” 的能力,落实 “免疫功能” 的基础知识。 小组讨论:联系新冠疫苗实例,将抽象知识与生活结合,突破 “免疫功能与疫苗的关联” 难点;推导 “失去免疫功能的后果”,强化 “免疫对人体至关重要” 的认知。 角色扮演:通过 “具象化表演” 降低抽象概念难度,提升学生参与度,同时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环节三:学习任务二:免疫也有弊(12 分钟)教师活动3 设问:免疫这么厉害,我们是不是免疫力越强越好呢? 出示免疫排斥视频、过敏反应图片和免疫功能缺乏视频: 巡视过程中,针对难点答疑。 总结梳理: 强调:“免疫是‘双刃剑’,过强(排斥、过敏)或过弱(艾滋病)都会危害健康,需维持免疫平衡。”学生活动3 活动3:阅读46、47页,概括出免疫存在异常的几种情况,举出具体实例并分析发病机理和提出解决措施。填写在任务单上。 (1)免疫 发病机理:免疫系统识别了非体的 ,发生 反应。 解决措施:①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②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2) 反应 发病机理:机体对某些 的入侵产生免疫反应后,再次受到 刺激时所发。反应。 解决措施: ①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②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应当及时去医院治疗。 (3)免疫功能 发病机理: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 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 ,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解决措施:①固定一个忠实的、未被感染的性伙伴②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③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问题 + 图片视频:”打破 “免疫力越强越好” 的误区,引发学生对 “免疫异常” 的探究兴趣。 通过 “框架引导” 降低阅读难度,帮助学生梳理 “实例 - 机理 - 措施” 的逻辑链,培养有条理的科学思维。 通过“难点答疑 + 总结:”针对抽象机理(如过敏的 “再次接触”)进行具象化解释,突破教学难点;强调 “免疫平衡”,帮助学生建立辩证的认知。环节四:第三道防线:任务三 —— 免疫规划(10 分钟)教师活动4 过渡:为了增强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大家都曾接种过疫苗。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疫苗是什么?(2)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某些传染病?(3)什么是免疫规划?你参与免疫规划了吗?(4)免疫规划有何意义?学生活动4 活动4:阅读47-49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小组同学进行分享。活动意图说明:小组分享:基于学生自身经历,将 “疫苗”“免疫规划” 与生活结合,避免知识 “脱离实际”,同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本课小结: 教师用 “思维导图” 形式呈现本节课核心内容(中心主题 “免疫与免疫规划”,分支为 “免疫功能”“免疫异常”“免疫规划”,每个分支下标注关键词,如 “免疫功能:抵抗、清除异常、清除衰老”)。 学生分享本节所学,树立 “主动接种疫苗” 的意识。活动意图说明: 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立 “结构化认知”,避免知识点零散;通过提问回顾强化核心内容,确保学习目标达成;最后升华情感,落实 “社会责任” 目标。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 基础作业(必做):绘制本节课 “免疫与免疫规划” 思维导图(可参考课堂板书,补充个人理解)。 2.拓展作业(选做,2 选 1): (1)实践调查:采访家人(如父母、祖父母),记录他们接种过的疫苗(如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整理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疫苗接种特点”,撰写 100 字左右的调查小结。 (2)科普创作:制作 1 张 “免疫规划科普小卡片”(A5 大小),内容包括 “免疫规划的定义”“推荐接种的疫苗(如儿童需接种的‘脊灰疫苗’)”“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如 24 小时内不洗澡)”,可配简单插图,用于向低年级同学科普。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手机拍照上传:在 “角色扮演” 环节,用手机拍摄优秀小组的表演视频,课后分享到班级群,供学生回顾,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9.教学反思与改进
优点: (1)知识掌握:学生能准确说出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异常的三种情况,理解疫苗作用与免疫规划意义,80% 以上学生能正确完成 “作业与检测” 基础题。 (2)能力发展: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免疫异常机理(如解释 “为什么过敏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3)素养提升:学生认同 “接种疫苗的重要性”,能主动分享自己的疫苗接种经历,愿意向家人科普免疫规划知识。 不足: (1)角色扮演环节出现 “部分学生参与度低”(如害羞不主动表演),或 “表演偏离知识点”(如未体现 “抗体消灭病毒” 的核心)。(2)“免疫异常机理”(如 HIV 瓦解免疫系统)较抽象,部分学生可能仅 “记住结论”,未理解 “过程”。 (3)免疫规划的 “公共健康意义”(如保护易感人群、形成群体免疫),学生可能仅关注 “个人健康”,忽略 “社会价值”。 改进:(1)提前分组时,让组长分配 “角色任务”(如 “害羞的同学可扮演‘呼吸道黏膜’,动作简单但关键”);表演前明确 “核心要求”(如 “组 1 需体现‘病原体被阻挡或消灭’”),教师提前示范 1 个角色(如 “我是抗体,这样抱住病毒表示消灭”)。 (2)补充 “HIV 破坏免疫细胞” 的简笔画动画(分步骤:HIV 入侵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死亡→免疫系统崩溃),或用 “军队比喻”(免疫细胞是 “军队”,HIV 是 “敌人”,敌人消灭军队后,国家无防御),将抽象过程具象化。(3)增加 “群体免疫小实验”(用 “模拟人群” 卡片,标注 “接种疫苗者” 和 “未接种者”,演示 “接种率越高,病毒传播越慢”),或分享 “某地因免疫规划覆盖率低导致麻疹暴发” 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 “个人接种与群体健康的关联”。
10.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描述和表演出免疫的三个功能检测学习任务一。 2.通过分析并填写免疫异常引发疾病的发病机理检测学习任务二。 3.通过和其他同学交流形成免疫规划的认知检测学习任务三。 附过程性评价表: 评价环节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分值(总分30分)任务一:免疫的功能1. 自主阅读后准确归纳免疫三大功能;2. 小组讨论中主动发言,结合新冠疫苗实例正确判断免疫功能类型;3. 角色扮演中能通过动作、语言清晰呈现对应免疫功能教师巡视观察、查看学习单、评价角色扮演表现8-10 分:免疫功能归纳准确,讨论发言积极且判断正确,角色扮演贴合功能核心; 5-7 分:免疫功能归纳基本正确(漏 1 个细节),讨论有发言,角色扮演能体现功能但不够清晰; 0-4 分:免疫功能归纳错误,讨论不发言,角色扮演偏离功能主题任务二:免疫异常 + 任务三:免疫规划1. 分析器官移植排斥、过敏、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准确填写解决措施;2. 小组分享中能结合接种证说明疫苗成分、免疫规划定义检查免疫异常分析表格、倾听小组分享8-10 分:发病机理与措施填写准确,分享内容完整 5-7 分:发病机理填写基本正确(1 处逻辑偏差),分享有核心内容 0-4 分:发病机理分析错误,分享无实质内容课堂小结与反馈阶段1. 能完整复述免疫三大功能、免疫异常类型及免疫规划意义;2. 结合思维导图补充个人学习收获(如 “知道了艾滋病可通过血液传播,注意避免不洁针头”)课堂随机提问、查看思维导图补充内容8-10 分:复述内容完整无错误,思维导图补充 2 个及以上个性化收获;5-7 分:复述核心内容正确(漏 1 个要点),思维导图补充 1 个收获; 0-4 分:复述内容混乱,思维导图无补充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