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3.4.1 光合作用教案 第3课时( 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驱动式】3.4.1 光合作用教案 第3课时( 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3课时 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意义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光合作用 第3课时 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定位 所属单元: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课时关联:上一课时学习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后续知识:呼吸作用、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二、教材内容分析 1.叶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叶肉、叶脉,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需引导学生观察分层特点)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对植物自身:制造有机物,构建植物体 对生物圈: ①能量转化:将光能→化学能(食物链起点) ②维持碳氧平衡: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③参与物质循环(如碳循环) 对人类生活:农产品、木材、药材的来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及其功能。理解气孔的分布、开闭机制及其在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进入、氧气排出)和蒸腾作用中的作用。 2. 认识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如叶的结构如何适应光合作用)。 2.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叶片横切图或实验(如显微镜观察气孔),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 社会责任 认识绿色植物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植被、减少碳排放的环保意识。 结合“碳中和”“植树造林”等社会议题,讨论光合作用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叶片的结构与功能(重点分析气孔、叶肉细胞、叶脉的作用)。 2. 光合作用的意义(从物质、能量、生态三个层面理解)。 【教学难点】 1.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如气孔的开闭机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差异)。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宏观意义(如碳氧平衡的维持、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并在黑板默写出光合作用表达式。 思考: 二氧化碳和阳光通过什么结构(器官)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并能默写出相关知识。
新知探究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任务一:制作叶横切面临时玻片】 检查桌面放着的实验材料,跟着下页课件的步骤一起制作叶横切面临时玻片,实验过程中紧跟老师的步骤,并且会使用到刀片,要注意安全,每个组可以设立一个安全组长。 【教师任务】 带领同学们制作临时装片,确保学生一步一步跟上,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控安全。 实验做完的观察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可以选择投屏买到的永久装片,让同学们对叶片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任务二:制作叶横切面临时玻片】 观看《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视频,并结合课本的预习,大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解释为什么叶片的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 2.相邻叶片的排列方式对于接受阳光照射有什么优势? 3.关于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差异,请一位同学上来吹菠菜为大家揭晓 请两位同学上台,讲解员介绍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并穿插以上三个问题自由提问同学(课堂交给讲解员),另一位同学协助完成板书 【教师任务】 对讲解员讲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更多地添加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提问,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跟着老师和课件展示的操作步骤去制作叶片临时装片。 注意安全实验,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并思考课件中罗列的问题。 积极参与讲解和回答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任务三:探索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而且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现白色或黄色。 【任务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有人说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根据阅读课本和生活经验小组之间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举例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有着怎样的意义 【教师任务】 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回答会有多面性,也可借机给同学们拓展,丰富课堂。 【任务五:光合作用的应用】 光合作用给我们带来了食物、能量等等,我们肯定希望光合作用做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所以我们一起开动脑筋,想想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吧。 【教师任务】 这个内容是重要考点,我一般会把光合作用比作一项工作,工作怎么能做好,很多人是能想到加班的(即是延长光照时间),老板盯紧一点(即增强光照强度)等等类比,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个较为抽象的知识点。 多找一些好理解的例子融入课堂,多一些拓展,让课堂更加活灵活现。 小组积极讨论,个人积极参与回答,光合作用的意义相对简单,同学们也能轻松拿捏。 在课本做好划线笔记即可。 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是难点,需要同学们更多地参与讨论和头脑风暴,自行做总结,其余没想到的方法,认真听老师的分析,并做好相关笔记。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4.1 光合作用 1.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影响叶绿素的环境因素——光 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食物来源 ②能量来源 ③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光合作用的应用 ①立体种植 ②合理密植 ③间作套种 ④增强光照强度 ⑤延长光照时间 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气肥”
课后作业 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等栽培,以下措施中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 ) A.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B.温室内温度尽量保持白天20℃,夜晚25℃ C.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 D.适时松土、施肥 【答案】B 【解析】白天温度要高,晚上温度低,才能实现在白天增强光合作用,夜晚减少消耗,已达到增产,B错误。 2.如图为叶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 C.④能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⑤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答案】A 【解析】植物没有上皮组织,A错误。 3.叶片正面的绿色深一些,背面的绿色浅一些,这是因为( ) A.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 B.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多 C.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 D.海绵组织靠近上表皮 【答案】A 【解析】叶片呈现出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是因为栅栏组织含有较多叶绿体并且接近上表皮,A 符合题意。 4.将刚刚摘下来的叶片放入70摄氏度的热水中,会发现有气体不断地释放出来,释放气体的结构是(  ) A.角质层 B.气孔 C.保卫细胞 D.叶脉 【答案】B 【解析】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孔,因此选B。
教学反思 本课时通过具象化叶结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了"结构适应功能"的核心概念,但在知识迁移和学科融合上仍需加强。后续可尝试项目式学习(如"设计高效光合温室"),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