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2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一、内容与内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因式分解”的第2节。内容包括平方差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具体包括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识别、符号规律判断,以及将符合公式特征的多项式转化为“a - b ”形式进行因式分解。(二)教学内容解析知识定位:本节是在学生已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提公因式法”基础上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分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关键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核心重难点:重点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逆向运用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分解因式;难点是准确识别多项式中的“a”和“b”(尤其是“b”为多项式或系数非1的情况),以及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教学重点】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二、目标与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能复述平方差公式的内容,准确说出公式中“a”“b”的含义;2. 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对形如“a - b ”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分解结果符合“不能再分解”的要求。3. 通过“整式乘法公式逆向推导”的探究过程,提升逆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公式结构特征,培养观察、归纳和分类讨论的能力。(二)教学目标解析1.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标志:学生能独立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如“4x - 9y ”“(x + 2) - 16”),并正确分解为“(a + b)(a - b)”的形式,无漏项或符号错误。2. 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标志:学生能主动提出“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反过来是否能分解因式”的猜想,并通过举例验证(如“(x + 3)(x - 3) = x - 9”反过来“x - 9 = (x + 3)(x - 3)”),归纳出公式结构。3. 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标志:学生在面对“-x + y ”这类需调整符号的题目时,能主动尝试转化(变形为“y - x ”),而非直接放弃,体现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三、学生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将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能识别多项式中的公因式;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学习“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 - b ),对公式的正向运用较为熟练。潜在困难与障碍:逆向思维薄弱:学生习惯“从左到右”运用平方差公式(整式乘法),对“从右到左”(因式分解)的逆向过程理解较慢; “a”“b”识别偏差:当“a”或“b”是多项式(如“(x - 1) - 4”)或系数非1的平方项(如“9x - 25y ”)时,学生易混淆“a”“b”的指代,导致分解错误;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教学难点】准确找出公因式并进行因式分解四、教学策略分析1.逆向推导策略:以“旧知唤醒”为切入点,先复习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再通过“等式可逆性”引导学生猜想“a - b 能否分解”,逐步推导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降低逆向思维难度;2. 结构可视化策略:用彩色粉笔标注公式“a - b = (a + b)(a - b)”中的“a”“b”,并通过表格对比“a”“b”的不同形式(如“a=x,b=3”“a=2x,b=5y”“a=x-1,b=2”),帮助学生直观识别公式结构;五、教学过程分析(一)情境引入1.什么叫分解因式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2.已学过哪一种分解因式的方法 提公因式法3.还记得前面学过的乘法公式吗?平方差公式:(a+b)(a-b)=a -b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二)主动参与、感悟新知追问1 这个等式的左边有什么特点?追问2 这个等式的右边有什么特点?追问3 你能将它因式分解吗?归纳 (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符号语言 a2 b2=(a+b)(a b).文字语言 两个数(式子)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式子)的和与这两个数(式子)的差的积.例1 分解因式:(1) 4x2 9 ; (2)a2 25b2 .解 (1)原式=(2x)2 32=(2x+3)(2x 3) ;(2)原式=a2 (5b)2=(a+5b)(a 5b) . 【归纳】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 第1步:观察多项式的特点,确定a,b; 第2步:把多项式的两项写成两个数(或式子)的平方; 第3步:因式分解成两个数(或式子)的和与两个数(或式子)的差的积的形式; 第4步:因式分解的结果,能化简的要进行化简.例2 分解因式:(1) x2 y4 ; (2) (x+p)2 (x+q)2.解 (1)原式=x2 (y2)2=(x+y2 )(x y2) ;(2)原式=[(x+p)+(x+q)(x+p) (x+q)]=(2x+p+q)(p q) .温馨提示 1.看成整体的部分需要添括号;2.去括号时要注意是否需要变号.练习1. 下列多项式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为什么?(1) x2+y2 ; 不能.(2) x2 y2 ; 能,原式=(x+y)(x y).(3) x2+y2 ; 能,原式=y2 x2=(y+x)(y x).(4) x2 y2 . 不能.2.因式分解:( )A. B.C. D.3.已知,,则的值为( )A. B. C.2 D.44. 分解因式:(1) 36 m2 ; (2) 49n2 1 ; (3) a2 b2 ;(4) 81a2 16b4 ; (5) 4b2 (b+c)2 ; (6) (m 2n)2 (m 2n)2 .5. 计算下列各题:(1)1012 992 ; (2)53.52×4 46.52×4.(三)课堂总结1、本节课研究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3、对今后数学研究的启发?你还有哪些疑惑呢?【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脉络,提炼核心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同时加深对代数式价值的理解。(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分解因式16-x2的结果为( )A.(4-x)(4+x) B.(x-4)(x+4)C.(8+x)(8-x) D.(4-x)22.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x2-4=(x+4)(x-4)B.x2+2x+1=x(x+2)+1C.3mx-6my=3m(x-6y)D.2x+4=2(x+2)3.将(a-1)2-1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a(a-1) B.a(a-2)C.(a-2)(a-1) D.(a-2)(a+1)4.若x2-9=(x-3)(x+a),则a= .5.(1)已知x-2y=3,2x+4y=5,求整式x2-4y2的值.(2)已知|a-b-3|+(a+b-2)2=0,求a2-b2的值.(3)已知m,n互为相反数,且(m+2)2-(n+2)2=4,求m,n的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